收藏 分销(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85065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出色语段,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出色语段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内容1、教学板块之一:课程导入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

2、的为人处事。2、教学板块之二:整体感知人物简介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

3、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初读课文1、词语注音及解释注音丁卯繁碎拖延搀合沾溉轻率了事商酌冗长晦涩譬如牵涉遵嘱锋芒修润精炼冗长晦涩譬如牵涉商酌解释简明扼要著作等身高文典册轻率了事南腔北调不耻下问一以贯之自顾不暇

4、街谈巷议付之一笑下里巴人一念之差句子解释: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选取题材是什么?明确:叶圣陶先生去世,做文纪念题材:一是与作者有关的,二是不见于或不显然见于高文典册的3、文章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最主要表现了他的什么品德?明确: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第三自然段:工作方面修改文章第四自然段:生活方面送客第五自然段:复信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严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3、教学板块之三:精读细品以第三自然段为例1、齐声朗诵第三自然段,概括叶圣陶先生有什么样的

5、品质。明确:严谨认真、谦虚真诚、随和客气等2、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例如: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幻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轻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一般话。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一般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3一

6、般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4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总结: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可见他的宽以待人的品质4、教学板块之四:综合探究再读课文,合作探究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或者说本篇文章还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从哪里可以

7、体现?例如:1、第二自然段与鲁迅郁达夫做对比比较,叶圣陶先生的特点是平实规矩,做事踏实认真。2、第四自然段送别典故3、第六自然段不当面说别人的缺点,体现了他的宽容,待人仁慈。点拨第七八自然段以议论和记叙的描写方式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的严以律己的品质特点。在面对“写作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这个问题,坚决说明自己的态度,保持要“写话,要用简明而有条理的话。不仅是做事,做人也力求平易自然,鲜亮简洁,细致恳切。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一文,从这些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行,也学习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深入感受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和

8、作为一个大儒者的风范,希望同学们也能向这些优秀的前辈学习,学习他们为人处事的方式并努力施行。五、作业布置1、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特别人物特点。六、板书制定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特点: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工作方面修改文章生活方面送客复信会上发言严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驿路梨花教学目的:、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德育渗透点:学习文章中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教学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春天吗?喜爱春天一

9、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天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二、释题导思:、什么是驿路?、文章是怎样来描写驿路上的梨花?三、快速阅读课文,用铅笔划出文章的描写梨花的句子时间是三分钟四、教师选点突破,对文章结构进行拉线、文章有几处描写了梨花?分别在哪里?第一处: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第二处:自然段,文章的中间第三处:自然段,文章结尾、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10、五、讲析课文一一写梨花、齐读段教板书:梨花由一个组的同学读,其他同学闭目体味、大家在头脑里再现了月光下的梨树林之后,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用书上词答多么美丽“师板书:多美(花)、在这诗一般的美妙环境中,我和老余有心思赏花吗?从哪句话可看出来?“没有“我们有点着急了、我们为什么着急?或我们当时所处的境况怎样?同学在书上找的当儿,出示幻灯片:我们当时所处的状况:山高坡陡林密人少或稀、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急需打一个地方留宿,找到没有?是什么?师板书:小茅屋,我和老余、这房子有人吗?谁的房子呢?板书:设悬、可是,在这所没人的房子里,我们却受到了许多优待是什么?师作搭桥式引导:邀请的方式是热情的:“请进准备

11、的物质是丰厚的:安排是细心的感受是温馨的:、由于对小屋主人感激,引起了我们对主人的推测,此时谁来了?板书:瑶老人、他是小屋主人吗?不是。从他的哪个神态可以看出来?眼晴瞪得大大的。那么谁是小屋的主人呢?板书:再悬、从老人嘴里得知“主人,是谁?板书:梨花姑娘、这个名字引起了我的什么联想?二二写梨花、齐读自然段,思索:这一次仅仅是为了写梨花吗(还写人)师讲:多好的梨花啊!赞花,更是赞人板书:多好(人)、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引导同学体味记叙中的抒情:写梨花的香气四谥是为了赞美梨花姑娘的纯洁美好的心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受梨花姑娘的感染,我们也要化感激为行动,为小茅屋做了什么?板

12、书:修茸、劳作中,又见到了谁?一群哈尼小姑娘板书、她们是这房子的主人吗?不是,板书:又悬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由小姑娘的了讲述出了房子的来历,那么,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顾小茅屋,哈呢小姑娘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受益之后,送来同样也算照管了小茅屋,“我和老余修茸小茅屋,我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板书:主人并标上大括号、在所有的小茅屋的主人中,有两个物没有出场?他们是?但是我们却清楚地感受到他们的优秀品质。这种不直接描写人物的品质,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述、做事留下的痕迹或对别人产生的影响的方式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称

13、为间接描写。请大家依据屏幕上的要求从文中各找一例:出示幻灯片:间接描写的方式:通过别人的口述做事留下的痕迹、小茅屋的主人就只有我们这些人吗?引导同学理解:凡照顾过小茅屋的,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的后来人,都属于小茅屋的主人。、用书上的哪几话可以概括这一点驿路梨花到处开三三写梨花、齐读最后一段、“到处开的仅是梨花吗?引导同学理解:到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到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到处得到了发扬光大,加深了主题。、由此可见,题目中的驿路梨花至少有三种含义?自然界中的梨花梨花姑娘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六、小结全文文章以梨花为线索,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

14、现了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纯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七、再读“梨花描写句或做一想象作文:梨花姑娘回娘家经过小茅屋。板书制定:驿路梨花彭荆风多美(花)“我和老余修茸设悬多好梨花小茅屋族老人照管(人)(主人)哈尼小姑娘照管再悬遍开梨花姑娘照顾(精神)解放军叔叔建造 最苦与最乐 教学目的: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索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对人生观的思索,对责任的思索难点:苦乐观的深入内涵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

15、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同学畅所欲言刚刚,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二、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扬民权平

16、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保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三、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读后同学再分段落读。朗诵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指导同学感受文章语言的亲切自然。1、同学朗诵课文2、注音 契约()揽(l)悲天悯人()3、解释词语 莫假设: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实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

17、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四、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第一步:先由同学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而不能_。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第三步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

18、快乐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第5题:作者认为

19、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第二课时复习上一课的文章结构,导入新课。五、研读课文。讨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

20、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第2自然段:、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需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同学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关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关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关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21、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随时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状况和状态。、讨论第二部分:、什么事最快乐呢?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同学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干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讨论第三部分:、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名言:孟子君

22、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同学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同学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

23、卸了就没有。最乐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小结:同学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六、拓展延伸课文内容: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指导同学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正的话题,但

24、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指导同学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第三步:品味出色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

25、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引导同学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正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同学自己找出色的语句加以分析。第四步:句型学习仿写:同学可以依据示例仿写,

26、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爱的句子。例:人假设能知足,虽贫不苦。_假设能_,虽_。例:人生最苦的事,莫假设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生_,莫假设_。积存:、请同学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27、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3)曾子:任重而道远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字义:我天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举例:大禹治水

28、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同学座谈,发表自己的看法:、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熟悉。七、结束语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爱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保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经常听到孩子埋怨父母,经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

29、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八、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学习第三、四题。2:做好课外资料书相关学习。 陋室铭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课文。认真体会“铭文句式整齐、押韵,节奏感强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以同学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分析课文时教师要发挥引导同学理解课文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加强个人的魅力。教学重点:积存文

30、言知识,训练并提升同学熟读成诵的能力。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韵律和谐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同学准备:预习课文,熟悉生字难词,结合课文注释背诵重点解词。教学方法:朗诵教学法,自学点拨法,引导学习法。课时安排 :1课时一、导入新课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自己的书房居室都会搜肠刮肚的起一个响亮而别有深意的名字。例如:“老学庵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名称,此名表达了诗人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而不只的精神。著名戏剧家梅兰芳室名“缀玉轩,寓意为博采众家之长。鲁迅先生在北京时支持同学爱国运动,被反动文

31、人骂为“学匪。鉴于此,诙谐的鲁迅把自己寓所的书房起名“绿林书屋。“绿林者,强盗也,“绿林书屋乃“学匪之寓所也,以此来讽刺反动文人的诬蔑。今天,我们一起来领会另一位高人居室-刘禹锡的“陋室,看看这“陋室背后的故事。二、检查课文的预习状况。ppt展示1、给加粗字注音惟吾德馨鸿儒调素琴 案牍西蜀子云亭 苔痕屏幕展示,同学自测,教师展示答案,检查同学预习的结果,强调易错的读音,同学齐读,强化记忆。2、解词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何陋之有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无案牍之劳形11惟吾德馨屏幕展示,同学一起来回答,因为都是课后的注释,没有难度,只是检查预习的结

32、果,不进行深入的分析。3、初读文章,读准字音。同学朗诵,教师注意在读音上的辅导,积极评价同学的预习状况。三、走近作者,解题。同学以同桌为自然单位,两人合作,借助手中的资料查找本文作者及相关的背景资料,对重要信息进行圈点勾画,教师巡视检查同学的查找状况。最后教师总结,屏幕展示作者简介,以及相关背景,接着讲述陋室由来的一个小故事,然后讲解“铭这种文体,并把握文体的特点,最后听朗诵,品押韵,同学再读课文。教师准备资料如下:1、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是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求异心理很强,如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

33、心胸开阔,“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确实脍炙人口。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但遭到保守派的排挤,被贬官降职十年。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城,又因玄都观桃花和再游玄都观诗作先后两度被贬。刘禹锡写此文时,正被贬为和州刺史,其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朝廷任人惟亲。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可奈何。2、陋室由来:刘禹锡被贬为和州刺史后,按朝廷规定,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但是和州县太爷是个“势力眼,给他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提笔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信手贴在寝门上。知县看了对

34、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被贬到和州县还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为了教训他,又把刘禹锡的住所迁到较远的德胜河边,并把住房面积减半。刘禹锡搬到新房,看到那里依山傍水,百花争艳,他又撰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看了又恼火又害怕,恼他仍执迷不悟,怕他惹出麻烦牵连自己,又下令将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看他还怎么接待鸿儒们来此聚会。果真因室内无立足之地,门前逐渐寂寥。但是逆境使诗人的灵魂更加高洁。这时他写成了陋室铭,并请人碑刻后竖于门外。此精妙短文构思巧妙,寓意深入又发人深思。让我们感受到了刘禹锡的博大胸怀、高尚情操及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3、了解文体:铭

35、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4、听朗诵,同学齐读,品味押韵。四、疏通文意,三读课文。ppt展示屏幕显示全文及重点字词,帮助同学翻译课文,了解文意。课件展示对重点词语和句子总结。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加入自己对作者的理解,再读课文。重

36、点词语:馨、名、劳、乱、之重点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五、赏析美文,四读课文。教师抛砖引玉: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心声的句子,并证实自己的观点。本轮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采用小组讨论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引导,帮助同学打开思路,降低难度。把各别的小问题放在下面解决,共性的问题,一起解决。教师的资料准备如下: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使文意波澜

37、起伏发人深省。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斯是陋堂,惟吾德馨。点明全篇主题。陋室铭开篇以山水起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从侧面烘托陋室清幽,宁静。也表达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的。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1)自然环境的清幽雅致。“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上、入采纳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纳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

38、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凉,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2) 交往人物的贤良儒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说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3生活情趣的高雅脱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

39、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说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说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3、文章主旨至此已特别,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现了自己同诸葛亮和扬雄一样高洁而不受客观居住条件所困的高尚情怀。4、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涵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特别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