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小同学年龄小,求知欲强,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同学学习兴趣,这样会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例如:我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假如只顾着讲解新概念,同学会感到枯燥无味。
因此,我们要〔制定〕准备题作为铺路,让同学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前面学习的"求多几'的问题,改为"求少几'的问题作为尝试题,通过引导同学比较这两种题,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激发、激励他们试着解答,这样就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和情趣。虽然不是所有同学都能正确解答,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解法。这时,〔教师〕应做适当的引导、点拨,让他们小组进行讨论,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解法,最后由教师引导同学归纳解题的思路方法。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感到有自豪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就起到加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的作用。
动手参加施行,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让同学动手参加施行,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入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同学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熟悉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
例如:我在教学《熟悉图形》这节课时,课堂伊始,便让同学用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来堆积木,并展示同学作品,这一引如,引起了同学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同学摸一摸这些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并想办法把这个面画下来,紧接着又让同学在钉子板围一围,在方格纸上画一画,最后用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图形做拼贴画。整节课,同学虽然一直在动手操作、施行,但课堂却进行的非常顺利,活而不乱。同学学的那样兴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且通过让同学具体施行,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同学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在参加施行活动中,同学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收到较大的效果。
2如何激发小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争论'激发兴趣
每个同学是个不相同的个体,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同学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革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同学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使命。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我让同学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同学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余2'"不对!应该商2余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居多。这时,我让同学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同学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慢慢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同学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实,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激励争辩是激发同学学习兴趣的内心必须要。
以"境'活跃气氛
思维是从好奇开始的。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每个同学具有极深的好奇心,教师新颖、巧妙的导课会引起同学极大的兴趣,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同学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和故事、有趣的数学游戏、变静为动的多媒体课件尽可能使同学感到具有新鲜感的吸引力,为同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推动力,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一课时,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同学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上次小兔子赛跑输了以后,小兔一直闷闷不乐,很想再来一次比赛挽回自己的面子,你们看小兔和小乌龟玩的正高兴呢?它们又要进行一次比赛,比什么呢?同学们试目以待吧。这时播放课件:小兔和小乌龟正在比赛,原来它们在比谁翻开的数字卡片大。同学被这一有趣的故事情境深深地吸引,从而陷入积极地探究状态之中。
3如何培养同学数学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谈话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会使同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激励和陶冶。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必须要教师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并赋以优美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同学营造优良的语言艺术氛围,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激发同学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位同学的语言、每小节知识的学习,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哪怕是一个手势、一个微笑,都能让同学随时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激励,随时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还常常改变教师用语,如"这个想法不错',"真聪慧,连我都还没有合计到呢',"再说完整一点会更好',"谢谢同学们的合作'。对同学回答错了的问题我也一般不给予正面否定,而是因势利导,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再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同学就会在愉快的气氛中,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得到提升。这样教学既加强了同学学习的自信心,又提升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发挥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小同学,特别是低年级同学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弱,注意的范围很局限。创设游戏"情境',让同学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王国,领会到数学知识的乐趣。如我在教学"8加几'时,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同学对"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的计算方法已掌握。由于计算"8加几'的题难度不大,同学对知识学习缺少新奇感,因而注意力不易集中。为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在这次课的教学中我采纳了游戏穿插的方法。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同学在愉快的氛围中动脑、动手、动口,学中有玩,玩中有学。
例如,在教学"凑十法'时,我制定了一个找朋友的环节,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写有1至9数字的卡片,让他们自己找朋友,要求两个朋友的卡片加起来正好等于10。当宣布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室里沸腾了,同学的兴致很高。当他们按照要求找到朋友后,我们一起编了一首《好朋友》的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然后好朋友一起唱这首儿歌。这样同学在玩中学,学玩结合,掌握了知识,提升了兴趣。低年级同学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地讲,则必定使他们觉得疲惫乏味,达不到优良的效果。经验证实:要妥善地把他们喜爱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如:找朋友,夺红旗,开汽车,我是小小邮递员,等等。在教学"左右'时,我让同学站起来做游戏;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跺跺你的左腿,跺跺你的右腿,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同学通过这样的游戏,很快掌握了知识。
4如何提升同学的学习兴趣
在活动中的激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同学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同学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同学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在报纸上写着的百分数),让同学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同学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同学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同学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如教学"11-20'各数的熟悉,可制定让同学很快翻书找到指定页码的学习;应用题的学习,要尽量制定解决生活实际中碰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又如在教学"熟悉人民币'时,我制定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同学进一步熟悉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同学真正熟悉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且培养了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如讲到"比的意义'这一节时,可让同学了解身体中大致的比,如拳头的周长与脚长之比是1: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之比为2:1,身高与脚长之比为7:1,体重与血液重量的比为13: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同学兴趣高涨,动手施行,计算验证。
充分引导同学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同学参加的形式有许多,如讨论、操作等。在教学活动中,抓住机会,组织讨论,引导同学利用学具操作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既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同学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我在教学连减应用题时,事先请同学们准备一段毛线绳,课上先让他们取出毛线绳,并说道:"同学们手中的毛线绳长18cm,下面按老师的要求用剪子来剪这段毛线绳。
先剪去3cm,再剪去6cm。'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顺利操作完成。教师提出问题:还剩下多少米?同学不约而同地举起手中剪剩下的毛线绳。要计算你们手中这段毛线绳有多长,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四人一组讨论。讨论时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说自己的想法,很快讨论出如何计算剩下的部分。这样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