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持续葡萄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中,持续葡萄糖监测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这样优势显著的血糖监测方法在具体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现分享血糖监测中极具优势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的临床应用、管理及优化方式。
血糖监测更新换代,助力血糖管理
中国有超过一亿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这也给内分泌领域的医护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而血糖监测为糖尿病管理带来不少帮助。
血糖监测可以让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的血糖波动,指导患者用药及饮食,监测低血糖事件的发生,预防酮症酸中毒。从长期来看,通过血糖监测,有助于改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阻碍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展,降低患者死亡率。
随着科技发展,血糖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目前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主要有4个:自我血糖监测(SMBG)、持续葡萄糖监测
(CGM)、糖化血清蛋白(GA)、HbA1c。其中,CGM较其他3项能够更完整地展现患者的血糖信息,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情况。
CGM是什么?有啥用?
CGM是指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
反映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它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一天可收到288个葡萄糖记录值,从而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血糖波动的趋势,并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检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图1)。
图1 .CGM可以更清楚、完整地展现患者血糖信息
临床中,CGM用处颇广,可用于帮助全面了解高血糖,甚或低血糖,如鉴别诊断胰岛素瘤,有助于分析低血糖发生的类型、原因及时间分布,还为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新角度。
两类CGM要分清,适用人群不一样
CGM包括回顾性CGM,以及实时性CGM。
回顾性CGM操作简单,患者佩戴结束后方可提取数据,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患者血糖水平及变化规律,方便医生及时、合理地调整治疗方案。适用人群如下:
• 1型糖尿病(T1DM)患者;
.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
.在SMBG指导下仍出现无法解释的严重低血糖或高血
糖,血糖波动大的T2DM患者;
•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
.用于患者教育,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其他特殊情况,如特殊类型糖尿病、伴有血糖变化的
其他内分泌疾病等;
•用于临床研究,是评估及指导治疗的有价值的方法。
而实时性CGM则可以即时反映血糖值,并具有高低血糖报警、
预警功能,协助医生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方案调整,对患者的血糖波
动,以及高、低血糖进行干预。适用人群包括:
.HbA1c<7%的儿童和青少年T1DM患者,可辅助患者血糖持续达标,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HbAicN7%的儿童和青少年T1DM患者中,有能力每日使用和操作仪器者;
•有能力日常使用仪器的成人T1DM患者;
.非重症监护室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住院T2DM患者,可帮
助患者尽快达到血糖目标,同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围手术期的T2DM患者,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使用CGM仪器,先要学会这些!
CGM仪器的日常管理也需要做到规范化。首先,最好由专人负
责管理,机器和探头放置应远离磁场,同时机器应定期清洁,妥善保管,避免高空坠落。新型探头可常温保存在避光处,使用时仪器需电量充足,最后,一定要注意探头的有效期,避免浪费。
对于医务人员,在使用CGM仪器时需经过专业培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掌握仪器报警故障的排除方法,并能够规范下载、正确解读报告图谱。
安装仪器前,需知晓以下要点:
1. 患者教育: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仪器;
.详细记录饮食、治疗等事件;
.注意仪器保养,不能做X光、CT、MRI等检查。
2. 选择植入部位:
.与胰岛素注射部位类似:腹部、上臂、大腿外侧、臀部等(常选择腹部);
.避开皮肤硬结、破渍、妊娠纹、腰带等处。
3. 探头植入部位离胰岛素注射点应至少8厘米,离胰岛素泵输注点至少6厘米:
CGM仪器安装后医护人员还需要每班检查植入部位的探头固定情况,并观察植入部位的皮肤有无红肿、皮疹、瘙痒等现象,局部皮肤有无感染及过敏反应,还需要注意事件记录是否完整,并能够及时排除仪器报警。
CGM仪器佩戴期间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每日进行1-4次毛细血管血糖监测进行校准:
.使用同一台血糖仪及同一批号试纸;
. 注意血糖值输入范围:2.2-22.2mmol/L;
.监测后,立即记录血糖值;
.监测时最好选择相对血糖稳定的时间段进行,如三餐前、睡前。
2. 详实地进行饮食记录及事件输入。
3. 不刻意改变生活、饮食习惯。
最后,医护人员应及时下载报告并进行规范解读,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也能够及时为患者制定出个性化治疗方案。
小结
CGM在评估血糖波动及发现低血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发现与食物种类、运动类型、药物品种等多个因素有关的血糖变化,从而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
在使用过程中,操作者需进行培训,全面掌握该技术,规范化管理仪器,严格掌握适应症,及时、规范下载数据,根据检测报告进行临床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