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唯嘉 文档编号:10181878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X 页数:551 大小:17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1页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1500题) 1、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  )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A.感知运算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答案】 B 2、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在特定的时期,教育存在“超前”或“滞后”的现象。这说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民族性 C.相对独立性 D.历史性 【答案】 C 3、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该绝对地尊敬和顺从。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 A.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阶段 【答案】 C 4、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 A 5、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极,对生活感到全无乐趣,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价值。这种人患有(  )。 A.焦虑症 B.强迫症 C.抑郁症 D.恐怖症 【答案】 C 6、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中,以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为主要内容和任务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答案】 B 7、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 A.政治教育 B.爱国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生存教育 【答案】 B 8、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这种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答案】 A 9、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 )。 A.开发潜能 B.寻求发展 C.促进学习 D.个案辅导 【答案】 B 10、刚进入高一,赵峰就总想“我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他明知离高考还远着呢,这么早想这个事根本没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学习。他的主要心理问题是( ) A.强迫观念 B.强迫行为 C.恐惧观念 D.恐惧行为 【答案】 A 11、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提出这个理论的是()。 A.布鲁纳 B.赞科夫 C.杜威 D.加德纳 【答案】 D 12、2013年单项选择:在一项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小丽会因自己还剩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则因只有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情绪具有() A.主观性 B.感染性 C.客观性 D.两极性 【答案】 D 13、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 A.命题 B.命题网络 C.产生式 D.概念 【答案】 C 14、下列不属于备课内容的是( ) A.复习 B.研究教材 C.了解学生 D.写课时计划 【答案】 A 15、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5个月到第11个月之间,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C 16、掌握学习是由(  )提出的。 A.布鲁纳 B.斯合纳 C.布卢姆 D.艾里斯 【答案】 C 17、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  )。 A.可能性 B.影响作用 C.决定作用 D.外在作用 【答案】 C 18、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是( )。 A.他律 B.自律 C.内省 D.慎独 【答案】 B 19、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张老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D 20、提出在“学科结构”基础上的“发现学习”的是( )。 A.布鲁纳 B.马斯洛 C.裴斯泰洛齐 D.迪尔凯姆 【答案】 A 21、下列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B.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的提高 D.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答案】 C 22、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英国的洛克均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这种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动因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 B 2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 【答案】 B 24、“急中生智”所描述的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答案】 C 25、(2021年上半年真题)赵敏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有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请教。为了改变她的这一弱点,老师给她更多的鼓励和机会,当她主动提问时,就及时给予表扬。这种促进行为改变的方法属于 A.行为强化法 B.精神分析法 C.榜样示范法 D.系统脱敏法 【答案】 A 26、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属于教学法中的( )。 A.实验法 B.演示法 C.引导法 D.参观法 【答案】 B 27、初中阶段开设的历史与社会课,融合了历史与地理的知识,该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答案】 B 28、“学为文士”是()的教育目标。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古印度 D.古埃及 【答案】 D 29、强者遇到困难会激发斗志,弱者则会萎靡不振,这体现了人格的( )特征。 A.稳定性 B.统合性 C.独特性 D.功能性 【答案】 D 30、晓磊为了获得老师或家长的表扬而努力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晓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生理性内驱力 【答案】 C 31、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 D 32、关系转换理论强调(  )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 B.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 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 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 【答案】 A 33、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答案】 C 34、发现式教学方法最大的缺点是( )。 A.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B.导致学生机械学习 C.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D.太耗费时间 【答案】 D 35、小明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他的主要问题是(  ) 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答案】 C 36、()是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 A.教育总目的 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 D 37、小铭在填报志愿时对林老师说“我希望长大后能成为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 B.广延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 D 38、为提高学习效果而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是() A.学习期待 B.学习目标 C.学习效能感 D.学习策略 【答案】 D 39、天气凉了,刘老师在商场看中了一件大衣,刘老师既想买女神紫的颜色能衬托出自己温文尔雅的气质,又想买经典黑穿出自己的大气,犹豫了半天也没选好,这是出现了(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多重趋避冲突 D.趋避冲突 【答案】 A 40、( ) 认为,个体对环境做出的适应性变化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 A.维果茨基 B.埃里克森 C.弗洛伊德 D.皮亚杰 【答案】 D 41、人们对美育功能的认识成果有三,不包括( ) A.对美育的直接功能的认识 B.对美育的间接功能的认识 C.对美育的超美育功能的探究 D.对美育的美育功能的探究 【答案】 D 42、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 A.决定作用 B.动力作用 C.主导作用 D.基础作用 【答案】 C 43、中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说服教育法 【答案】 B 44、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 )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答案】 B 45、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这里所运用的复习规律是(  )。 A.多感官参与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D.及时复习 【答案】 D 46、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答案】 D 47、教育实践中的“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答案】 A 48、小吴、小李、小赵是三个要好的朋友,三个人在学习上都很认真刻苦.但是三个人对于“为什么要好好学习”的想法却不太一样。小吴认为自己认真学习是为了得到家人与老师的认可与表扬,小李认为自己好好学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小赵认为自己好好学习获得好的成绩而在班级中更有地位。那么,小吴、小李、小赵的学习动机分别是()。 A.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答案】 C 49、“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答案】 C 50、“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 ) A.《劝学》 B.《说文解字》 C.《论语》 D.《学记》 【答案】 B 51、(2020年真题)子路对教育的作用不以为然,说:南山有竹,人不去管它,照样能牙透犀牛皮。孔子对他说:若是将新来的竹子刮光照样长得直;欲来当管,岂不射得更深吗?子路接受了孔子的教诲,成了孔子的门生。孔子的做法体现了哪一教育原则?(  ) A.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长善教失原则 D.疏导原则 【答案】 D 52、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材 【答案】 A 53、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现象。 A.关键期 B.依恋期 C.混沌期 D.最近发展期 【答案】 A 54、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答案】 A 55、 晓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答案】 D 56、小新的爸爸拿来两罐同样分量的可乐,将其中的一罐倒进一个大杯子里,将另外一罐倒进两个小杯子里,然后让小新挑选。小新经过思考之后选择了大杯可乐,并喃喃自语道:“还是大杯子的多。”那么,小新处于()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答案】 B 57、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答案】 A 58、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A.A说服教育法 B.B榜样示范法 C.C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D 59、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 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 【答案】 C 60、“爱之深,责之切”体现了()的德育原则。 A.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B.知行统一 C.导向性 D.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答案】 A 61、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后立刻复习 B.一周之后复习 C.考试前复习 D.当天复习 【答案】 A 62、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A.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 B.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C.揭示教育规律? D.分析教育现象 【答案】 C 63、2013年单项选择:丁力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 D 64、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答案】 A 65、《学记》提出课内和课外要相结合,且课外要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这反映了( )原则的要求。 A.教学相长 B.预时孙摩 C.长善救失 D.臧息相辅 【答案】 D 66、学生犯错误,学校给予警告处分,过段时间学生表现良好,学校取消了这个处分。这种现象表明学生受到的是()。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答案】 A 67、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关键 B.基础 C.前提 D.定向 【答案】 D 68、“某某同学在班里表现最好”,此评价属于()。 A.目标参照评价 B.目标游离评价 C.绝对评价 D.相对评价 【答案】 D 69、“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 人。”这体现了(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内发论 【答案】 B 70、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  )的原则。 A.言行一致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答案】 A 71、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答案】 D 72、初三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将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归纳成一个知识网络。这种学习策略是( )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 B 73、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心理辅导 C.共青团活动 D.班主任工作 【答案】 A 74、研究表明,个体的智力在13岁以前是直线上升发展的,以后缓慢发展,到( )时达到最高峰。 A.25岁 B.30岁 C.35岁 D.30~35岁 【答案】 A 75、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错误的是( )。 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 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 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 【答案】 C 76、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提出这个理论的是()。 A.布鲁纳 B.赞科夫 C.杜威 D.加德纳 【答案】 D 77、学生对遗传与变异之间关系的学习属于() A.组合学习 B.上位 C.下位 D.归属 【答案】 A 78、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 ) 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 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 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 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 【答案】 C 79、艾里斯的ABC理论中“C”指的是()。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D.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 【答案】 C 80、(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备课 B.课外辅导 C.布置作业 D.考试 【答案】 B 81、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 A.言语信息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接受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答案】 D 8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科技进步 B.生产发展水平 C.政治需要 D.产业革命 【答案】 A 83、 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重要特质属于()。 A.首要特质 B.中心特质 C.根源特质 D.共同特质 【答案】 B 84、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其根本任务是() A.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B.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 C.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D.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答案】 D 85、上课时.有个别学生两眼呆呆地望着老师一动不动而内心却在考虑其他的事情,大部分的学生其视、听、动作则始终随着老师从一个问题换到另一个问题。两类学生分别反映了注意的( )。 A.分散与转移 B.分散与分配 C.转移与分配 D.转移与分散 【答案】 A 86、教育心理学家( )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A.波斯纳 B.皮亚杰 C.加涅 D.罗森塔尔 【答案】 A 87、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这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 C 88、2012年单项选择:王悦接到高考通知书已经十多天了,仍心情愉悦,往常觉得平淡的事也能让她很高兴。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答案】 B 89、按照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答案】 A 90、教师讲新知识之前都要先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并通过找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来帮助学生记忆新知识。这种记忆过程属于() A.机械识忆 B.无意识忆 C.意义识忆 D.被动识忆 【答案】 C 91、“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注意的()。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稳定性 D.分配 【答案】 B 9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 【答案】 C 93、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 )。 A.低水平 B.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极高水平 【答案】 C 94、以下哪项不属于教材的内容?( ) A.视听材料 B.参考书 C.幻灯片 D.课外活动 【答案】 D 95、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是古代先哲(  )。 A.孔子 B.孟子 C.苏格拉底 D.亚里斯多德 【答案】 C 96、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 A.近因效应   B.社会刻板印象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答案】 B 97、当志君看到他喜欢的中国乒乓球队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夺冠获胜时欣喜若狂,这种情感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答案】 B 98、小芳的妈妈可以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那么她的这种注意活动属于()。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 【答案】 C 99、詹姆士和朗格提出了( ) A.丘脑情绪理论 B.情绪的认识一评估说 C.情绪的机体知觉理论 D.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答案】 C 100、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 A.计划性 B.规则 C.方法 D.监控 【答案】 A 101、李明同学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明,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明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对李明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 C 102、在我国的学校课程结构中,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是(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 A 103、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 C.分化 D.同化 【答案】 D 104、人类四种基本的情绪是(  ) A.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B.快乐、痛苦、恐惧和悲哀 C.快乐、痛苦、恐惧和愤怒 D.快乐、痛苦、愤怒和悲哀 【答案】 A 105、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是( )。 A.目标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平行管理 【答案】 A 106、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答案】 D 107、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其根本任务是( ) A.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B.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 C.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D.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答案】 D 108、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和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属于( )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品德修养指导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C 109、下列选顶中,属于一般能力的是( ) A.记忆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彩鉴别能力 【答案】 A 110、以( )为主的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A.语言传递 B.直观感知 C.实际训练 D.探究活动 【答案】 B 111、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因素。 A.后天学习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答案】 D 112、赵毅在学习过程汇总,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A.整体型 B.序列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答案】 D 113、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且不能相互替代的理论是() A.内发论 B.外铄论 C.辐和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 C 114、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 A.课堂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课堂控制 D.课堂管理 【答案】 D 115、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 A.演说家 B.智者 C.军人和武士 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答案】 C 11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既定疑点   B.理论假设   C.刺激情境   D.给定途径 【答案】 C 117、素质教育是以( )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 B 118、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答案】 B 119、( )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发展的现实需要。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答案】 A 120、教师应对学生现有的各方面情况、特点、原因等进行了解、分析、判断,这指的是教师的()角色。 A.诊断者 B.指导者 C.评价者 D.研究者 【答案】 A 121、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产生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这符合( ) A.效果律 B.准备律 C.近因律 D.练习律 【答案】 B 122、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 )功能的两大含义。 A.社会性 B.个体性 C.教育性 D.享用性 【答案】 C 123、我国古代墨子提出:“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它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12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修改 D.教学评价 【答案】 B 125、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课外活动 【答案】 B 126、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答案】 B 127、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学目标 B.培养目标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答案】 C 128、“雪地中难辨兔”是由( )引起的。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新奇 C.刺激的对比 D.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答案】 C 129、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政治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答案】 A 13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 B 131、心理评估的对象是( ) A.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B.学生的异常心理 C.学生的异常行为 D.学生的心理状态 【答案】 A 132、 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答案】 D 133、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答案】 A 134、(2021年上半年真题)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其中个体发展主要体现为 A.个性化与道德化 B.社会化与个性化 C.社会化与标准化 D.个性化与趋同化 【答案】 B 135、下列属于内部学习动机的是( )。 A.为了与外国人沟通学习英语 B.喜欢听地道的英语 C.为了通过考试学习英语 D.为了将来有理想的工作学习英语 【答案】 B 136、詹姆士和朗格认为情绪是由( )引起的。 A.外界刺激 B.丘脑 C.情境的评估 D.机体知觉 【答案】 D 137、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然后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 )行为改变法。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答案】 C 138、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D.事例或案例 【答案】 C 139、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答案】 B 140、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答案】 D 141、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增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量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答案】 C 142、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答案】 C 143、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品德评价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 A 144、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中心品质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答案】 C 145、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 )功能的两大含义。 A.社会性 B.个体性 C.教育性 D.享用性 【答案】 C 146、鲁班是借助( )发明锯的。 A.定势 B.变式 C.问题 D.原型启发 【答案】 D 147、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 ) A.关键期 B.发展期 C.转折期 D.潜伏期 【答案】 A 148、在研究方法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一地区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答案】 A 149、张老师新接手三年级二班,并成为这个班的班主任,他了解到该班是学校当中一个教育基础相对比较差的班级,你认为张老师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 )。 A.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D.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答案】 A 150、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答案】 C 151、不论教师是否存在,也不论是否有任务存在,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纪律,这种属于()。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答案】 D 152、中国近代史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六三三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 B 153、“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社会化 D.实质教育论 【答案】 B 154、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个人修养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 A 155、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卢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答案】 B 156、一节课上,有的学生表现为紧张拘谨,有的学生表现为心不在焉,有的学生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