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kV升压变电站设备检修、防腐工作现场安全施工措施 一、工作任务: 1、220kV设备区GW4、GW6型隔离开关检修,机构小修。 2、站内架构防腐,改换接地扁铁。 3、改换设备区内锈蚀螺栓。 二、安全措施: 一依据工程施工环境,道路交通状况等实际状况,确定安全目标为:杜绝人身伤亡及设备事故,不发生一般交通、火灾事故,力争实现工程“零违章、零缺陷、零事故的目标。 二依据现场施工条件,制订并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组织、责任、措施、监护、压力五到位。 三工程开工前,项目负责人让每位施工人员熟悉现场设备运行状况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强化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2、工作。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作业指导书等规章制度,明确各自安全责任。 四强化工地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及时了解、掌握职工思想动态,严格执行“三不伤害原则,查禁各种违章现象。按程序施工作业,落实各级人员安全工作到位使命,杜绝违章。 五保持开、收工会制度,天天项工作要把布置安全工作置于首位,执行“两交交待工作内容,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及时总结经验、表扬好人好事、批评违章现象。 六工地安全措施制度 1、现场管理制度: 1.1工程开工前,工作负责人按照工作任务分工工作,向施工人员讲清安全措施。 1.2天天工作结束后,认真盘点施工工具,
3、检查施工电源是否断开,清理施工现场,做到文明施工。 1.3现场安全防护装置、临时遮栏、标示牌、消防器材、施工电源、气源、易燃易爆物品要符合规程规定安排与存放管理。 1.4 安装设备进行电气试验,调试时,要按规程要求进行,要做好临时安全措施,派专人监护及指挥。 1.5施工人员按照规定进行着装、进入工作现场戴安全帽、佩带胸卡。 2、起重作业安全措施: 2.1工程所必需物资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要指定物资存放地点。运输车吊车进入工地要有专人进行指挥行车路径。 2.2,配合司机检查:起重场地应平整,并避开沟、洞或松软土质,应将支腿支在坚实的地面上。吊车起重时,有专人指挥。起吊物应绑牢,并有防止倾倒措施。
4、吊钩悬挂点应与吊物的重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吊钩钢丝绳应保持垂直,严禁偏拉斜吊。落钩时,应防止吊物局部着地引起吊绳偏斜,吊物未固定好,严禁松钩。 2.3起吊大件或不规则组件时,应在吊件上拴以牢固的溜绳。 2.4起重工作区域内无关人员不得停留或通过。在伸臂及吊物的下方,严禁任何人员通过或逗留。 2.5吊起的重物不得在空中长时间停留。在空中短时间停留时,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均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2.6起吊前应检查起重设备及其安全装置;重物吊离地面约10cm时应暂停起吊并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正式起吊。 2.7起重机在工作中如遇机械发生故障或有不正常现象时,放下重物、停止运转后进行排除,严禁在运转中
5、进行调整或检修。如起重机发生故障无法放下重物时,必必需采纳适当的保险措施,除排险人员外,严禁任何人进入危险区。 2.8本工程起重作业安全措施: 2.8.1调运设备时吊车应避开电缆沟,应与带电设备保持3.0米以上安全距离,吊装期间,设专人监护,旋转半径不得超过施工范围。 3、焊接及切割安全措施; 3.1.1进行焊接或切割工作时,操作人员应穿戴专用工作服、绝缘鞋、防护手套等符合专业防护要求的劳作保护用品。衣着不得敞领卷袖。 3.1.2焊接与切割的工作场所应有合格的照明,应采纳措施排除有害气体、粉尘和烟雾等,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进行焊接工作时,宜设挡光屏。 3.1.3进行焊接或切割工作时,应有防止触电、
6、爆炸和防止金属飞溅引起火灾的措施,并应防止灼伤。 3.1.4进行焊接或切割工作,必必需经常检查并注意工作地点四周的安全状态,有危及安全的状况时,必必需采纳防护措施。 3.1.5严禁在储存或加工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四周10m范围内进行焊接或切割工作。 3.1.6焊接或切割工作结束后,必必需切断电源或气源,整理好器具,仔细检查工作场所四周及防护措施,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3.1.7施工现场的电焊机多台集中布置时,应将电焊机和控制刀闸作对应的编号。一、二次线应布置整齐,牢固可靠。 3.1.8电焊机的外壳必必需可靠接地或接零。接地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不得多台串联接地。电焊机应有单独的电源控制
7、装置,并配有漏电保护器。 3.1.9电焊机倒换接头,转移工作点或发生故障时,必必需切断电源。焊钳及电焊线的绝缘必必需合格,导线面积应与工作参数相适应。禁止使用电缆管等作为电焊地线。 3.1.10电气焊配有足够的灭火器材。 3.2.1现场存放:应放在通风合格的场所,夏季应防止日光暴晒,乙炔气瓶表面温度不应超过40。乙炔气瓶使用时必必需直立,严禁卧放使用。 3.2.2气瓶必必需装设专用减压器,不同气体的减压器严禁换用或替用。 3.2.3在焊接、切割地点四周5 M范围内,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确实无法清除时,必必需采纳可靠的隔离或防护措施。焊接时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不得小于8M,气瓶距离明火不得小于10M。 3.2.4气瓶瓶阀及接管头处不得漏气,应经常检查丝堵和角阀丝扣的磨损及锈蚀状况,发现损坏应马上改换。气瓶不得与带电物体接触。氧气瓶不得沾染油脂。 3.2.5气瓶的阀门应缓慢开启。开启乙炔气瓶时应站在阀门的侧后方。 3.2.6减压器应有出厂合格证,检验合格后才同意使用。 3.2.7焊接、切割工作完毕后,应关闭氧气、乙炔气的供气阀门,并卸下减压器、焊炬和割炬,整理输气胶管,才能离开工作现场。 3.2.8氧气管为黑色或蓝色,乙炔气管为红色。乙炔气管着火时,应先将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氧气软管着火时应先将氧气的供气阀门关闭,停止供气后再处理着火软管,不得使用弯折管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