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二次阶段考试卷
第一卷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至那种具有庞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出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经验不够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文学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干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入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入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1、从原文看,以下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干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2、从原文看,以下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揭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盛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说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3、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
C.要保持文同学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保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干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费,。丹曰:“使外国,不够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惟两京耳〞。宪宗褒美。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够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假设恃权取于仓,罪也,与假设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曰:“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 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始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 济:渡过难关
D.与假设一月还之 期:约按时间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3分〕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看法。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有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第二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
10、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景翳翳以将入,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4〕时运不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广难封。〔《滕王阁序》〕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6〕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三、 有用类文本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叶圣陶在四川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经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随时。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碰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干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关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分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制定〞、“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作为中同学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同学》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看法。赵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同学》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踏踏实实、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施行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改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11、以下队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的中同学课外读本。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同学》这块战时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同学》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12、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3、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分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4、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四、综合题〔16分〕
15、简答题(请从以下两题中选定一题作答,答案不少于50字)〔7分〕
〔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施“空城计〞的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最后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停止游侠活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6、将以下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 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17、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5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快从容;_____ _________,_____ ___ 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 __。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要求作文。〔70分〕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经常夸大挫折,扩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当心打破一个鸡蛋,扩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扩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需在话题范围之内。
语文试题参照答案
一、〔9分〕
1、 D 2、 C 3、 B
二、31分
〔一〕〔15分〕
4、 C 5、 D 6、 C
7、〔6分〕
〔1〕 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给予他们钱财。
〔2〕 查验差役告发的事,都不符合实际,韦丹成功治理的情状越发显然。
〔二〕〔7分〕
8、〔3分〕
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I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特别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9、(4分)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三〕〔9分〕
10 略
三、〔24分〕
11、〔4分〕AC
12、〔6分〕
①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②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③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④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索。
①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②具体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
13、〔6分〕
①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②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③互相激励和帮助。
①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说。②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③心领神会,肝胆相照。
14、〔8分〕
三个方面: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怀爱护。
四、〔16分〕
15、(7分)
(1)答:诸葛亮屯兵阳平,把军队都源出去攻打魏军了,只留下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魏军大都督司马懿15万大军来攻城。危急随时,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偃旗息鼓,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下,见此情此景,心生疑惑,认定诸葛亮平生不曾冒险,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便下令退兵。
(2)答:他在巴塞罗那城碰到了一位“白月〞骑士,“白月〞骑士要求和堂吉诃德决斗,堂吉诃德被他打倒在地,只得服从命令,停止游侠活动。
16、〔4分〕 ④ ① ③ ②
17、 (5分)
六、〔70分〕
文言文译文:
韦丹字文明,京兆府万年县人。新罗国的国君去世,皇帝诏令任命他为侍封郎中前往吊唁。按照过去的典章制度,使臣出使外国,朝廷赐给他十个州县的官职,让他将这些官职卖出以得到出使的费用,这称作“私觌官〞韦丹说:“出使外国,关于资费上的不够,应该向朝廷请求,怎么能够卖官得钱?〞他列出所应开支的费用上奏,皇帝命令有关主管部门拨付给他,其后就把这种做法写在法令制度中。还未出行,新罗国继位的国君又去世了,韦丹还朝作了容州刺史。他教导百姓耕种纺织,禁止懒怠游乐,兴办学校,关于因贫穷而卖身为奴的百姓,将他们赎出并让他们回家,严令官吏,不同意把他们抢掠来作为奴隶。开始兴建州械,城墙长三十里,屯田二十四处,教百姓种植茶树、麦子,仁政教化得以广泛执行,朝廷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韦丹还朝任职,韦丹以正直闻名。刘辟反叛,议政的官员们主张放过他不加讨伐,韦丹上奏,认为“在孝文帝时代,法令废弃,人们轻忽法令,应当用威慑手段来救此危局,现在不讨伐刘辟,那么朝廷能够管辖的地区就只剩下京地长安和东部洛阳这两京了。〞这得到了宪宗皇帝的赞扬,因而调任江南西道观察使。当时,百姓不懂得建造瓦屋,都是用草盖屋顶,用竹子做屋椽,如遇长期干燥则易突然烧毁。韦丹召来工匠教他们烧制砖瓦,把这些建筑用的材料聚放在场上,依据制造它们的费用定出价格,不要赢利。有能力建造瓦屋的百姓,从官府领取木材砖瓦,可以免除一半的赋税,以后慢慢地归还欠款。因贫穷无力建瓦屋的百姓,则给予他们钱财。韦丹亲自前去激励和监督。韦丹又建立了南北两个市场,建造军营来驻扎军队。年中大旱,韦丹广泛征召百姓做工,给予优厚的工钱,给他们食物。有一个官吏主管粮仓十年,韦丹审察库存的粮食,少了三千斛,韦丹说:“难道这个官吏能够自己耗费如此之多的粮食吗?〞查抄登记他的家产,得到了全部的账目。都是当权的官吏强取的。韦丹就召集这些官吏说:“你们仗着权势从官仓强取粮食,这是犯罪,我和你们约定一个月的时间归还这些粮食。〞这些官吏们都叩头谢罪,到了限期没有一个敢违约的。有一个兵卒违反了法令被判了死刑,韦丹没有处死他,把他释放了。他离去后,上诉状告发韦丹违法,皇帝下诏将韦丹解送官府等候处理。就在此时,韦丹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查验兵卒告发的罪名,都不符实,韦丹为政的功绩就更加显著了。宣宗读《元和实录》,看到韦丹政绩特别,有一天与宰相谈论道:“元和年间,治理百姓谁是第一?周犀回答说:“我曾任江西太守,韦丹功绩卓著,恩泽施及八州百姓,死后四十年,无论老幼对他仍思念不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