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工程概况
XX万达文化旅游城B1地块位于XX省XX市滨湖区,北临XX万达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 东临蠡湖大道,西侧、南侧紧邻河道。Bl-1块基坑面积约2727南2,周长约16m, B1-2块基 坑面积约424m2,周长约880m。该工程基础为钻孔灌注桩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组成, ± 0.0为绝对高程4. 9m。
其次章执行标准
1) 《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
2) 《工程测量规范》(GB526-27)
3)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9)
4) 本技术方案第三章已有资料分析
1) 图件资料
有施工总平面图,桩基分布图。经过细心核对发现图上尺寸、坐标、角度确切无误。
2) 平面和高程操纵资料
在本工程东侧蠡湖大道上有两个XX万达通过规划部门提供的GPS+BM二级点,分别为 BM1、BM2,坐标系统为XX城市坐标系。
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标石类型为钢钉,保存较好,所以两点可供本次 工程首级操纵网的起算数据使用。
序号
点号
等级
标石类 型
XX城市坐标
85高程
X (m)
Y (m)
H (m)
1
BM1
BM二级
钢钉
31052.853
76552.799
4. 728
2
BM2
BM二级
钢钉
TT7彳 j T
30:
325.309
76747. 488
3.913
2、-
平面和高程4
操纵成果
【表:
第四章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审核,进场后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测 量仪器的选择及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论证与数据准备,工程重点、难点分析与应对措 施。
1)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
拟对本工程配备的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详见表2)测量管理机构如下列图
3)轴线操纵网的布设原那么及精度(1)平面操纵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 高精度操纵低精度的原那么。
(2)轴线操纵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
(3)操纵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操纵点位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 压,如 见下列图
测量操纵点埋设图及栏护(5)埋设至少7天后方可进行侧投
(6)所有的点统一编号,测设完毕将其成果与编号标注在板盖上,以便于施工引用。
(7)水准网水准桩采用平面操纵网导线操纵点桩第五章施工方案
1)平面操纵网的建立
平面操纵网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操纵低精度的原那么建立。轴线操纵网的布设, 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操纵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 地方。
2)轴线操纵网的测设 根据总平面图操纵网使用全站仪,采用指教坐标与极坐标来测设建筑物所需要的轴线操纵 桩,经复核无误后作为建筑轴线操纵网,轴线操纵网的操纵桩要经常复核,校对。损坏或者移动 的操纵桩要及时恢复。
3)高程操纵网的建立
高程操纵网的布设原那么及精度指标,高程操纵网以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为依据,在地 下室施工阶段和地上主体阶段施工阶段的平面总操纵网点上设置一个环形闭合水准 路线。
4)高程总操纵网的设置
高程操纵的建立依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采用缜密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按二等水 准精度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经平差后作为本工程高程总操纵 网。
5)高程操纵测量
标高引测:地下结构施工开始后,需要向基坑下引测标高基准点,引测方法:悬吊钢尺法, 即以现场高程操纵点为依据,使用缜密水准仪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 标注在基坑侧壁上,并标明数据,测量操作中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具体操作原 理见图3. 3-3
标高操纵网的建立及复核:由高程总操纵网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的4个标高基准 点,经联 测、闭合形成统一的高程操纵网,联测误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地下结构所需标高操纵 网的基准并做好标识。标高操纵网定期进行复核,根据复核结果及时调整、修正,保持整个工程 标高操纵的统一性。
6)土方工程测量(1)平面测量
进场后首先根据轴线操纵桩采用全站仪复核基坑土方开挖轴线确实切性。
(2 )高程测量
本工程进场施工,在基础高程测量施工时,深度利用主体高程操纵或利用支撑标高进行测 量。
(3)基底土方开挖标高操纵
在基础底板余土及基础承台、基础梁土方方开挖时,测量人员要对开挖基底深度进行实时
测量,用水准仪抄测出挖土标高。
7) 地下结构工程测量(1)轴线操纵桩的校测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操纵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移动。校测仪器采用测 角精度0.5〃、测距精度为lmm+lppm的全站仪。
(2) 楼层轴线、标高测量偏差操纵
本工程地下施工平面测量采用外控法,直接用全站仪投测各操纵轴线,地上施工测 量采用 内控法,用激光垂准仪将轴线操纵点同步传递;内部操纵网在首层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进 行测设。高程操纵在基础施工阶段开始布设4个标高控制点,采用悬吊钢尺,法向上进行传递。 在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操纵点和高程操纵点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操纵点移动,而影响正常施工 及工程施测的精度。
(3) 平面操纵测量
① 垫层轴线投测: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操纵线为准,校测轴线操纵 桩无误后,将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操纵桩位上,以正倒镜挑直法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垫层 上,投测允许误差土 2mm。轴线投测方法见图基坑轴线放样示意图
垫层上建筑物轮廓轴线投测完成,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弹出各细部轴线,暗柱、暗梁、
洞必需在相应边角,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明白,标注样式和内容见图标注示意图
② 楼层轴线投测:用经纬仪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做角度、距离的校核,经 校核无误后,放出其它轴线及细部线中。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 移不得超过3nlm。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见表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
③ 楼层轴线复核及操纵:楼层放线时,应先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建筑物轮廓 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操纵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到达在装 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操纵线为依据测定的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 细部操纵线,所有细部轴 线、墙体边线及门窗洞边线。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成后,及时报监理验线,验收合格后进行
下道工序。楼层放线允许误差见表楼层放线允许误差
工程
允许偏差(mm)
L < 30
30 <L< 60
±10
外廓主轴线长度L
(m)
60 < L< 90
±15
90 < L
±20
各施工层上放线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并承重墙边线
门窗洞线
每层
轴线竖向投测
90 < H <120
每层
标高竖向传递
90 < H <120
±3
±3
±3
20
±3
±20
8) 地上结构工程测量(1)轴线内控网点的布设
轴线内控网点的布设要尽量选择在首层楼板建筑物外廓轴线及单元、流水段分界轴线和楼
梯间、电梯间两侧轴线。为保证操纵点精度、便利检核每施工段操纵点不少于三个。首层设 置的内控网点采用全站仪进行闭合、校正,精度要满足现场施工测量要求,首层内控网点作为 轴线向上传递的依据。
(2)轴线内部操纵点在首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稳固o各层
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操纵点位置上预留出2mmX2m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 测。预埋铁件由1XIX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12钢筋,且与首层楼板钢筋固 定稳固。预埋件及埋设示看法图预埋件及埋设示意图
操纵点竖向传递及精度指标见表轴线竖向投递允许误差
(3)楼层轴线传递
地上楼层放线时,首先将设置在首层的内部轴线操纵网进行闭合,满足施工要求精度做为 地上楼层投测的依据。楼层传递采用激光垂准仪,投测上来的内部轴线操纵点进行复核,闭合后 再进行细部放线。为了有效操纵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到达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操纵 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用墨线弹出各细部操纵线,所有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 窗洞边线。
9) 建筑物垂直度偏差操纵
本工程为超高层建筑,对垂直度要求很高,拟采用激光铅垂仪垂直引测操纵测量偏差。
(1) 垂直引测方法:
分三阶段进行激光铅直仪垂直引测,分别为1层、22层、38层。地下空间根据二级操纵网 用全站仪外控法直接测放,±0.层操纵网根据二级操纵网测放。垂直引 测方法如下列图测量 平台激光接受效果图
(2) 具体测量方法核心筒三级操纵点由楼板引测至测量平台,利用全站仪直接操 纵柱、梁 轴线的定位,每柱操纵柱顶两个操纵点的X、Y坐标。制作激光捕获辅助工具,提高点位精度, 减少分阶段引测累计误差。示意图如下激光点捕获示意图
10) 建筑物沉降观测(1)沉降观测的目的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的沉降进行定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确切可 靠的沉 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状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本工程的沉降观测 点位置与测量频率、测量仪器的精度必需符合设计要求。在结构施工过程中每施工一层,同时向 上移变现场的沉降观测点,进行一次观测;装饰阶段每月进行一次观测。竣工后将沉降观测成果 装订成册移交给业主。
① 基准点布点原那么
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测量总操纵网埋设的操纵点。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 用缜密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的水准基准点联测,以经平差计算后的基准点高 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
②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依据《建筑变形观测规程》JGJ/T8-2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置 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避 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10 15nl设置一个 观测点在转角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沉 降观测点埋设见图沉降观测点埋设示意
(3) 观测技术要求沉降监测网二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mm)
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mm)
(4 )观测周期
① 首次观测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来回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 点的初始值。
② 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施工期间地下室每层观测一次,地上局部每两层观测一次; 基础周边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必需观测;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状况增加观测次数。 施工期间因故暂停施工超过三个月,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
③ 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 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 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 发生强烈变化时必需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
④ 竣工后观测,第一年观测2次,以后根据实际状况及依照《建筑变形观测规程》 决定观 测次数。直至建筑物到达基本稳定(lmm/1d)时,中止观测。
首次观测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 置图。正常观测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 图。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基准点 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沉降数据技术分析;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第六章附图及施测应提供资料
1、平面操纵点图。
2、平面和高程操纵点成果表。
1、平面操纵点图
编号
操纵 点
坐标⑴
坐标(丫)
高^
(H)
备注
绝对高程
BM1
BM2
31052.853
30825.309
76552. 799
76747・ 48;
4. 728
③B1^1—-30979.154——76574. 807——6. 189
31162.872
76366・ 089
⑤B1^3—30770・ 26176414. 9
3. 207
甲方提供 甲方提供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