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77034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培养数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口算,强化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表达算理。'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加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同学的数感。 如教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时,我〔制定〕了这样一道开放题:"有21个同学到公园游玩,每条船最多可乘5人,至少必须要租几条船?怎样乘船最合理?'同学通过计算215=41,同学体会到,在这个实际问题中,商4和余1表示什么意思,得出必须用5条船才可以,然而这只是一种解决的方法。有的同学通过分析得出,还可以3条船上各乘5个人,另外两条船上各剩3人;或一条船上乘5个人,另外两条船上各乘3人;或一条船上乘5人,4条船上各乘4个人等多种方案。同学在探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了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 在施行操作活动中培养同学数感。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只有与同学的生活经验、实际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同学在具体操作施行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才干使同学真正理解和心得数学知识,建立数感。 随着同学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丰富,在小学高年级可以引导同学在实际问题中找出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会进一步加强同学的数感。把数感的建立与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结合起来,把符号感的建立和初步的数学模型的建立结合起来,将对同学整体数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培养数学思维 操作施行,深入思维 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施行操作最易于激发同学的思维和想象,使学习变成同学的精神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他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他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和脑的这种关系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为同学提供动手操作的施行机会,让同学通过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比一比等施行活动,逐步内化操作的本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操作的要义不仅在于动手活动,更在于探究明理。只有带着思辨去操作,才会真正触及同学的认知情感,增进同学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有效促进同学思维的提升。而制定有挑战性的操作活动,关键是让同学产生认知失衡,形成问题意识,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师要多制定能使同学产生认知冲突的数学活动,让同学从现有的材料入手去积极思维,寻找到思维的支点,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好奇、不服输的心态下,在富有挑战性的操作体验中获得思维的有效发展。 强化语言转化,提升同学的语言素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际交往必备的工具。语言素养是同学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关于促进同学思维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数学同其它学科一样,有它自身的语言系统,数学语言是数学特有的形态化和符号化,它包括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种形式。 数学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其准确反映了数学思想的强弱,〔素养教育〕要求我们的同学能初步运用这种简约、准确的科学语言。教师可通过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者之间的互相转化,特别是对定理、法则、性质的准确翻译,提升同学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 3营造数学氛围 培养同学掌握阅读数学的方法 数学阅读不仅仅是读的过程,更是眼、口、手、脑等器官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数学的概念、公式、性质、定律等知识必须反复琢磨,反复思索,才会理解明白,它更要求同学直接参加,经过知识形成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索,去质疑去反思。因此,更具有主动性。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人教版教材第110页在出示例题计算"■+■='后有几句启发性文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可以用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同学阅读后,对"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含义并不十分理解。为此,引导同学联系已学过的整数、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进行思索:1.整数的加、减法中"数位对齐'是什么含义?2.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含义又是什么?从而,使同学熟悉到"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实质都是指相同单位的数才干相加、减。同学就领会到:分母不同的分数,要先通分才干相加。我们可以大胆放手让同学自己完成计算结果,再强化巩固,最后让同学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的?这样不仅能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加强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同学实现从机械阅读到意义阅读的转化,真正提升阅读效果。 培养同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 数学教材是专家在充分合计到同学的心理特征,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数学教材中概念、定义、性质、公式等内容充分体现了数学严谨性和抽象性;书中例题贴近生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课文中的学习,习题具有广泛性;书中的图画、对话、表格形象生动。同学通过反复阅读理解,就能把知识融会贯穿。通过阅读教材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联系起来,让生活数学化,数同学活化。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是对同学进行思维训练的优良途径,有利于同学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意义'一课,让同学在阅读教材第7778页时思索如下问题:1.例题是比较什么的?为了说明什么问题?2.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口头举例说明。3.通常用百分数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4.什么叫百分数?百分数和分数有何联系与区别?让同学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教材,并把书上重点地方画出来。教师及时点拨,启发诱导,让同学合作交流,最后让同学汇报总结。这样,既培养了同学阅读课文的习惯,又教给了同学归纳概括的方法 4培养数学兴趣 在教学关系上,树立主体意识,把教师摆在裁判的位置上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中,我首先为同学创立好的教学情境,让同学熟悉到自己是本节课的主体、主人,让同学自学找到本节的掌握目标是地培养同学自己主动参加学习的过程。在提问中,发现问题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评定是在培养同学的合作学习,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培养同学的学习主动权。要培养同学的兴趣,不但要求老师要有坚实的数学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人曾形象地说,教师自己拥有一桶水,给予同学的那一杯水才会有分量和质量。所以,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强化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强化相关学科的学习,如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等;关怀时事学习,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 在教学中,既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又富有激烈的时代气息。由于数学课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问题联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同学提出的生活热点、焦点问题,如果老师能因势利导,启发同学运用数学知识理解这些生活问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升。相反,如果老师对同学普遍关怀的现实问题,一问三不知,或者采用回避、敷衍的方法,这个教师在同学中的形象就要大打折扣,也就谈不上提升同学的兴趣了。同学在学习中最反感的简单说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知识的单薄和陈旧。 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强化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强化相关学科的学习,如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等;关怀时事学习,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在教学中,既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又富有激烈的时代气息。由于数学课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问题联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同学提出的生活热点、焦点问题 如果老师能因势利导,启发同学运用数学知识理解这些生活问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升。相反,如果老师对同学普遍关怀的现实问题,一问三不知,或者采用回避、敷衍的方法,这个教师在同学中的形象就要大打折扣,也就谈不上提升同学的兴趣了。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