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人谈读书》课堂实录.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74653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人谈读书》课堂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人谈读书》课堂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者:冯栎钧是老师 出处:冯栎钧是老师 公众号 1、自读 师:课文之前都读过吗? 生:读过 师:多少遍? 生:N遍 师:谁能一次把三则古文的知音都读正确? 生五六人举手 师:2019年最恐怖的事儿,2分钟找这5、6人,把你心里的疑虑打消掉。 生自读课文,疏通字音。 2、互读 师:第二次,谁能把三则古文的字音读正确?快接近全班了。这也很恐怖,在家里读N遍不会,在教室2分钟就会了。我都不敢相信了。同桌互读,检查,圈出不会的字音。 生同桌互读 师:又发现错字的,可以在黑板上写。 生写自己读错的字,曾 师:字写得漂亮,这是古文中,作者的名字,曾国藩,曾,古文中会用到生活中不常见的, 需要关注的字。还有一类,也容易错,但是没有同学错,太厉害了。我抽三位同学来检查一下。 3、抽读 生读第一则,全对,其余生鼓掌。 生读第二则,全对,其余生鼓掌。 生读第三则,错,自行纠正,全对,掌声。 师:听到掌声,我比你们还快活,五年级了,在家读了N遍,在这儿读了三遍,我们终于会读所有字了。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我们还不如集中注意力,少读几遍,都读对。 师:就是啊,五年级,字音应该不是挑战。要不要来点难的? 02 疏通文意 师:我出示一点资料,你看能不能看到资料一下想到文章中的哪句话。 生: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师:怎么就想到这一句了? 生:我看见井里有青蛙,第一幅图是一个人前面有很多水 师:那是海 师:我发现我们班卧虎藏龙,有善听的,有善思的,不经意间暴露了一个绝招,也是一种特异功能,就是通过看到一种资料,立刻能想到另外的资料。这种特异功能叫——联想。这个特异功能谁还会啊? 生举手 师:我还有资料,没有这么直观的,还有成语、名言,对联,还有古文,有人已经有想法了,不着急说,我给你一两分钟时间,自己静静地想一想,你看到某一条,某一个,你能想到些什么?静静想一想 生思考 师:给大家两分钟,跟周围人交流,一口气能说出最多的人,先发言。 生交流 师:调查一下,谁肚子里至少装了两条?谁达到3条了? 生:我们觉得第一篇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看到图画想到的。 生: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想到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师:怎么想到这儿? 生:一日不读书,就说明他没有恒心。所以就想到这两个句子。 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想到磨针溪,在象耳山下。就是李白读书铁杵成针的故事,李白经过老太太的提醒,才明白学习不能停止。 师:真了不起,说得很清楚。师来补充。 生:还有第二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想到专心致志,专心致志心里很专心的读,眼睛和嘴巴看着才能读下去。 师:说得好,第四点,还有第五点。 生: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是第二个发愤识遍天下字,就是如果要读书的话,不能只记,就是要让我们要愤发图强。你看,他们虽然找到的地方差不多,但是感受却很不一样。真好!还有吗? 师:那几个人是不是超人,超人就是永远快人一步。 生: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我想到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里写的是不甘下流,那边说的是发奋读遍。 师:学习是不能满足的,一口气能读多少读多少。还有? 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我是在第三个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因为他说那个心到,眼到,三个不能缺一个,缺一个的话就读不好了。 师:太对了,所以曾国藩开篇就提到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生:还有有恒者,断无不成之事。只要你一直想着,就一定能成功。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天不读书就会把这事儿忘了,这就不行。 师:给他这一大段话鼓掌,我们老说,上课像挤牙膏就不行,你看他这一大段话,那样有条理。你是语文课代表吗? 生:不是 师:那你们班的语文课代表得什么样? 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他说,心到是专心,眼到是注意,口到是认真,也是第一个专心致志。 师:说得太好了,走心很重要。不说了,瞬间就把我们的思维就打开了。这三则古文,流传千年,百年,不仅仅是内容好,还因为他精妙的构思。你看看第二则、第三则。他们写了比较长,发现了吗?但是毕竟是很长,也很有章法。 03 文章形式 师:如果接下来,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来读出来,他怎么把这段想清楚的。他是怎么详写这段的,用朗读的方式呈现出来,你会怎么读这段话呢?几个人分一下工,看看怎么可以读出来构思。3分钟,分一下工。 个人读、齐读、轮读。不一样的方法表达不一样的含义。琢磨琢磨 生交流,互读。 师:哪个组愿意为我们呈现一下,你们研究的哪一则?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你能不能一听就知道他们是这样设计的?不翻译,不解释,我们来猜。 生展示第二则 师:我的天啊,他们用了一款最常见,但是我完全没有听出来,朱熹有什么构思了。 生展示第三则 师:又是一款齐读,听完之后,我完全晕了,我完全不知道他们用这个读想说什么。有人能听出来吗? 生:我觉得他们读出读书的时候,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心。 师:这是作者的观点,你们是怎么听出来的啊? 生:我是听出他们每个齐读的时候,抑扬顿挫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学习的路上其实很漫长的,首先要有远大的志向,还要有耐心,有恒心。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主要是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要以为自己知道得特别多,其实学无止境。 师:就这样齐读,他们能听出两点,听出了作者第一的观点,这里还有很多的解释。就这么读,你就能听清楚。每个组都是齐读的吗?一定不是。我们再来听一组。看他们能读出点什么来? 生读,有分配 师:谁听出了信息量? 生:我听出了心到的时候,眼要专一,口手也要专一。 师:怎么听出来的? 生: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心不在的时候,眼口也没有什么用了? 师:你怎么就听出来了? 生:他们读的时候非常的专心。 师:就因为读得专心就听出来了。这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啊,接着来。 生: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是一起读的。 师:你觉得这一起读,他们想说明什么? 生:这是第二段的重点。 师:这不就是作者在结尾的总结吗?我们不猜了,现在来听听你们想说明什么? 生:我们第一想到的,作者在写古文时,也不一定是一个人想出来的,也有可能是和朋友一起构思的,所以我们就想在构思的那种情景。我们想表达的这个。 师:给大家谈谈,结尾处一起读,你们想表达什么? 生:我们觉得最后是每个人来谈谈自己的观点,随后是所有人想到了这个很重要。 师:给他们掌声,把所有的解释在最后一刻进行了汇聚。最后第三则,读一读,看看他们能不能表现出来。 生读 师:听出来了吗? 生:他们读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读书必须要有志、有识、有恒。 师:这是作者的观点,还有吗? 生: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都顿了一下,我觉得他们是要把志向,识和恒心,重点拿出来讲。 师:太对了。最后找一个人来解释。 生:因为我觉得大家都读的是第一句,有志、有识、有恒是最重要的, 后面的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这就是有志和有识,体现了他们的重要,最后一句,此三者缺一不可。也是重点,要强调这个重要。 师:给这组有思想的朗读鼓掌。同学们在审核及的时候,传递出了构思。在读书的时候,先把观点亮出来,最后结尾的时候,总结,把最重要的提炼出来。中间干嘛呢?解释,为什么。同样是解释,朱熹和曾国藩一样吗? 生:朱熹讲我们读书的时候,我们要心到、眼到、口到、中间讲的是不注意,眼口都不到。曾国藩讲的是,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还要有恒心,中间讲的是学问是没有恒心的。 师:这是指向的观点不一样,你再看看,指向的时候思路有没有不一样? 生:朱熹中间说的是学习的方法,曾国藩是举的例子。 师:太对了,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在学习中举例子来说明。这节课我们逐步触摸到了古人谈读书的构思,下节课,我们可以把这些古人读书的观点提炼出来,跟我们的观点发生碰撞,看看我们能不能也用这样的观点谈谈读书。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