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
2、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释出亡:失国后逃亡。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侍御:侍从妃子。 谄谀:奉承拍马。 卒:终于。1、 解词。1臣之妻私 臣2群臣吏民,能面 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吾知所以亡 矣4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2译句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四周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5从上面甲,乙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二【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
3、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
4、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1解词1今齐地方千里 2时时而间进3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4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纳了 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纳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三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
5、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注 仕:旧称做官为仕。 夫子
6、晏子。 仄陋:狭窄浅薄。 维:维系。 弼:改正。1解词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2翻译句子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2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3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事方面有什么启发?附比较阅读题答案一1、3消亡亡国4通“披穿 2、2所以宋昭公亡了国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3、1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2使用排比方式,加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3语气委婉,使对方受到启发。4到处为国着想,晓以利害。4、齐威王有邹忌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宋昭公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5、示例:1
7、给别人提看法要注意方式。2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坚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谄谀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二13逃跑4罗列 2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3广开言路纳谏、 不杀烛邹。 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三13侍奉4道义 2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2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晏子赶走了他。 3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高缭:侍奉三年,没有提出任何建议。 启发: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四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
8、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
9、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小孺子:年轻人。 三旦:三天。 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 务:一心,一定。1、解词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子来何苦沾衣如此4如是者三旦2翻译(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3、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 分4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五【甲】邹忌修八尺有余,
10、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 郑龙谏勿伤百姓赵简子出畋,命郑龙射野人,“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注】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野人:农民。 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卫:春秋时的卫国。1解词1邹忌修八尺有余 2王之蔽甚矣3赵简子出畋
12、 4故缘木愈高者愈惧2译句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人爵愈贵者愈危。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纳了什么不同的方法? 六【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
13、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1解词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孙叔敖为楚令尹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2译句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3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
14、一种?请说说理由。七【甲】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
15、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注释:闬:念hn。 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曲桡:桡,念n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说:念shu,劝说,说服。 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卜:念b,烧灼龟甲,看其裂痕以猜测吉凶。 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为人卜者:帮人占卜猜测吉凶的人。 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1解词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4田忌遂走。2译句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文中“讽、刺
16、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制定的。D读史可以使人聪慧,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纳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附比较阅读题答案四1、3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 3这 2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
17、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3门庭假设市或从谏如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41都采纳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 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五13打猎 4攀援、爬树22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3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4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六1担任 离开 2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3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七13不喜爱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4跑、逃走、逃跑、出逃。2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3C 4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