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农业经济基础》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492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40道题,共80分)
1. ()不属于农业的弱质性。
A. 农产品消费量有限
B. 生产粮食
C. 不耐储存
D. 租地费用上涨较快
2. 经济景气时农民外出打工人数增加,经济不景气时农民外出打工人数回流到农村。这种现象属于
农业的()贡献。
A. 产品
B. 经济
C. 要素
D. 环境
3. ()是农业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
A. 土地
B. 资金
C. 科技
D. 劳动力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是()制的土地制度。
A. 集体所有、统一经营
B. 租赁
C. 集体所有、家庭承包
D. 私有
5. 关于土地的经济特征,表述错误的是()。
A. 土地供给稀缺性
B. 土地利用区位性
C. 土地功能的永续性
D. 土地利用社会公共性
6. 在刘易斯模式的劳动力转移模式中,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经济结构。
A. 一兀
B. 二元
C. 三元
D. 四元
7. 不属于农业劳动力质量指标的有()。
A. 劳动力数量
B. 劳动力性别
C. 劳动力年龄
D. 劳动力体力
8. ()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A. 协会
B. 企业
C. 组织
D. 农户
9. 农业信贷提供的对象为()。
A. 无业者
B. 农业生产者
C. 大学生
D. 城市上班族
10 .农业财政资金不包括()o
A. 农业基本建设支出
B. 农林水气等部门的事业费
C. 城市道路建设支出
D. 农业科技三项费用
11. 《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 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加快搞活土地经营权。
A. 承包权
B. 流转权
C. 收益权
D. 控制权
12.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被邓小平同志誉为中 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A. 农业社会化服务
B. 土地改革
C. 家庭承包经营制
D. 双层经营体制
13. 按经营内容可将家庭农场划分为()。
A. 专业型家庭农场和综合型家庭农场
B. 不雇工型家庭农场和雇工型家庭农场
C. 专营性家庭农场和兼业型家庭农场
D. 大中小型家庭农场
14. 农民合作社的主要功能有()。
A. 组织、中介
B. 载体、服务
C. 保护、中介
D. 以上都对
15. 下列哪一项不是美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主要规律?()
A. 以大规模家庭农场为基础
B. 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
C. 实用主义、商业化倾向较重
D. 偏向保护农民
16. 交易特性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A. 有限理性
B. 机会主义
C. 不确定性
D. 主客体特性
17. 属于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特征的是()o
A. 经营单一
B. 经营集约化
C. 经营粗放
D. 生产单一
18.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特征包括服务内容的()、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服务性质的社会化。
A. 复杂化
B. 系统化
C. 模式化
D. 主题化
19. ()对农业提供的服务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又是国家对农业进行指导和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
A. 农业科研院校
B. 政府公共服务机构
C.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D. 龙头企业
20. 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政府服务系统、私人公司与()o
A. 家庭农场
B. 供销服务社
C. 销售合作社
D. 农民合作社
21. 农产品市场()是指为保证农产品交换顺利进行而建立的协调、监督、管理和服务等部门。
A. 对象
B. 组织
C. 主体
D. 客体
22. 下列()不是农产品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
A. 关税与配额结合
B. 环境安全等技术措施
C. 国内支持政策
D. 扩大市场准入
23. 如果某种农产品在消费者支出中所占比例小,消费者对此种农产品的价格变化反应不灵敏,则需 求弹性()。
A. 大
B. 小
C. 不变
D. 与价格无关
24. 农产品期货市场具有()功能。
A. 风险投资
B. 信息中心
C. 调节供求
D. 商品集散
25.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水平越高,对一定价格农产品的需求量就越()o
A. 小
B. 大
C. 不变
D. 与价格无关
26. 市场准人规则不包括()条款。
A. 关税化
B. 关税减让
C. 出口补贴
D. 关税配额
27. ()是食品的最高档次。
A. 绿色食品
B. 有机食品
C. 优质农产品
D. 无公害农产品
28. 日本农产品品牌建设经验没有()。
A. “一村一品”
B. 地产地销
C. 本地本物
D. 科技提升品牌价值
29. 农业产业结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多次性
B. 整体性
C. 单一性
D. 动态性
30. 原始农业的主要贡献是实现了采集向()、狩猎向畜牧业的转变。
A. 种植业
B. 工业
C. 传统农业
D. 现代农业
31. ()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A. 需求
B. 地理环境
C. 生产力水平
D. 资金
32. ()是农业现代化的根基。
A. 政府
B.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C. 企业
D. 国家
33. ()中国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管最高权力机构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
A. 2005 年
B. 2007 年
C. 2010 年
D. 2015 年
34. ()是对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的简称。
A. 市场经济
B. 可持续经济 。
C. 循环经济
D. 生态农业经济
35.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 发展
B. 保护环境
C. 保护资源
D. 集约
36. 邓小平把距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但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中国式现代化”称为(
A. 小康社会
B. 发达社会主义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发达国家
37. 下列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征的是()。
A. 土地而积的有限性决定了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B. 土地生产功能具有永续性
C.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决定了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D. 土地利用后果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共性
38.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主要有()五种。
A.
转包、
转让、
互换、
人股、租赁
B.
转包、
交换、
互换、
抵押、租赁
C.
转包、
转让、
互换、
抵押、转租
D.
转包、
交换、
互换、
入股、转租
39.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具有(
)特点。
A.
地区性
B.
动态性
C.
普遍性
D.
异质性
40.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o
A.
农业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存在空间上的相关性
B.
农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数量和劳动时间的季节性
C.
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的复杂性
D.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减少、
二、简答题(每题10分・2道题,共20分)
41. 简述农户兼业经营的主要原因。
答:(1)农业强烈的季节性、生产周期长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的不一致是农户兼业经营的客观基 础;(2分)
(2) 巨大的人口压力与土地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是农户兼业经营的现实驱动;(2分)
(3) 城镇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为农户兼业提供发展空间;(2分)
(4) 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的农地制度安排与现行惠农政策是农户兼业的制度保障;(2分)
(5) 农户土地资产性保有意识普遍增强;(1分)
(6) 农业比较利益下降使得农户兼业成为必然的选择。(1分)
42. 简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答:(1)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4分)
(2) 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2分)
(3) 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2分)
(4) 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加强劳动管理。(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