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位一体,整体联动及班主任的核心教导力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基础课程改和素质教育在不断推进。如何教育培养学生,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在教育实践中从教育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认真研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化元素对校园和学生的冲击,对学生的教育就必然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需要三位一体,整体联动。虽然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学校,但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时甚于学校教育。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正是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虽然他们要求上进,但由于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加上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因而有时不能很好地善于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2、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甚至还可能沾染一些坏思想、坏习气。所以,班主任就要善于向家长做调查了解,同时争取各方面的配合,不仅要得到科任教师和全体学生的支持,更要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以便找到恰当的教育方法,迅速有效地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案例一:一只蛹在羽化成蝶的过程中,苦苦挣扎,假如你不忍心看到一切,用剪刀替它把皮剪开了,这个蝴蝶就一直战栗着,直到死也没能飞起来。生物学告诉我们,在蛹的蜕变过程中,蚕蛹的抖动是将翅膀中多余的水分抖出来,这样才能飞翔,若你把它的皮剪掉,它翅膀里乃至身体里的水分太多,就无法飞翔。同样,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的父母是同样的好心与性急啊!小A刚进入高中,报到那天想入
3、住寝室,父母却说:孩子从没离开过家,从没脱离过父母,他能适应寝室生活吗?衣服脏了谁来洗?饿了怎么办?睡觉会不会掉下来?要么每天来回接送吧!可我却从小A神情中明明看到了他对集体生活的向往,于是我对他父母说:我觉得小A有克服困难,融入集体,培养自主自立的能力,能行!小A也坚决要求住寝室,父母只能勉强同意了,我当场任命小A为寝室长。令人欣慰的是,小A不但自己表现出色,还把寝室管理得井井有条,整个寝室多次得到表扬并被评为文明寝室。教育延伸:小A的父母无微不至地爱着他们的孩子,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有利条件,这可以理解,但他们好像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看做一件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物品,没有理解和体会孩子
4、的正当需求和正当权益,他们能为孩子铺平一辈子的路吗?他们理解孩子想要独立是走向成熟迈出的可喜可贺的第一步吗?可悲的是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像小A父母一样的父母,用他们温柔的爱,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如果将孩子最值得塑造自我的时光牺牲在父母的溺爱中,那将铸就孩子一生怎样的苦难?孩子理应得到父母、老师的关爱,但他们的一些必要的经历也是一种精神财富,不同视角的理解,可以让孩子退缩,也可以让孩子奋进。最后小A战胜了自我,解决了困难,对一向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的孩子来说,这种愉悦是无可比拟的。在现代社会的一些家庭中,常常有这样可怕的温柔陷阱,它是那些过度庇护孩子的家长亲手挖掘的,百般呵护孩子的父母,绝不让孩子
5、受一点委屈,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阻碍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放手!爱他,就任其挣扎,让孩子去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去体验自己的风雨彩虹!当然,任其挣扎并不是袖手旁观,不闻不问,而是把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在痛苦的挣扎中学会自我调适、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这是一种尊重孩子内心世界的大爱。表面上也许不那么的热烈,有时还显得有些残忍,但它更像酝酿多年的醇酒,香飘四溢,让孩子回味无穷,享用一生。案例二:小D,女,高一学生,单亲家庭。她和母亲一起生活。高一新生报到时只有她独自一人来学校,当初我以为这女孩很独立,有个性,很坚强。开学初的一个月在班上的表现似乎很活跃,班上女生中她的
6、声音最大,不是跟那个女生聊天就是和那个男生扯天,寝室里也时常听到她的歌声,也经常跑到老师的办公室请教问题,感觉上这是个阳光女孩。但是期中考试后情况却不同了,先是同寝室的同学联合向我告状,说她经常性会突然歇斯底里,甚至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同学大动肝火,总是强迫别人接受她偏激的观点,与好几个室友关系闹的挺僵。然后她的同桌跟我哭诉与她坐在一起的种种痛苦。接下来我发现她独来独往,沉默寡言,甚至周末把自己反锁在家,逃避别人,不想上学。小D的变化着实令人大吃一惊。和她周围的同学谈话后,感觉事情的原委不在学校,不在同学和老师。于是和她母亲又一次深入的交谈,了解到她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农民,母亲体弱多病,家庭
7、经济条件差。父亲多次努力想改变家庭现状,都以失败告终,父亲的性格也变得更为暴躁,她学习成绩不好时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当父亲心、情好或她的成绩好的时候,父亲会满足她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立刻她既自尊又自卑又固执任性的个性。这次中考的出色发挥实在让她家扬眉吐气一番,使她心底里最纯洁可爱的一面尽情展现出来,感觉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学习的动力,也就有了开学初的阳光灿烂。可父母经常吵架,缺少家庭温暖使她心、情越来越坏,最后父母离婚,使她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时常在女儿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小D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于是或偏激,或自卑压抑,或有意回避,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8、甚至厌学。通过家访,我明白了造成她这种变故的缘由是受到心理的困扰,意识到造成她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在家庭,由于家庭的变故,使她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心理,变得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指责,不仅不能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期下去,其认识就会逾片面,心、理的封锁就会逾强,最终将会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我,甚至不可救药。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我加强了与其家庭的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通过多次家访和社区调解,父母检讨了自我,父亲决定多来看望女儿,决定多给孩子温暖,不再相互的
9、埋怨指责,至少在小D面前做到相互和谐,相互尊重,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还动员她多参加集体活动,同学和室友也帮助她,渐渐地小D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感觉到了家庭和班级的温暖,学习也专心了,还参加了学校的炫舞社等社团组织,慢慢地小D又回到了开学初的状态,性格开朗了,同时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育延伸: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会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承担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因此,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强化自己的育人意识,特别是当前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面临着许多
10、新问题、新挑战,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教育改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成长的新情况、新特点,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和教育意识,才能明确目标,勇往直前。但是教师不能以教育者的形象自居而凌驾于学生之上,采取 我管你服、我说你听的强制性或说教性的做法,应该强化教育意识,淡化教育痕迹,以民主、平等的观念,以朋友、伙伴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不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达到师生心理相容、相通的目的。自我反思:以上案例表明,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家校合作,对学生进行目标一致的教育,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有必要、有责任对亲子关系进行协调。首先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指导家长学会爱,爱孩子是家长的天性,
11、却往往因缺乏理性而陷入溺爱。班主任可在家长会或家访中宣传一些教子育人的故事,指导家长克服溺爱,学会真爱。同时,指导家长更新观念,改善教育方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出现失误,如重智轻德、重分轻能等,观念上的错误必然导致教育方法的错误。班主任有必要向家长宣传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帮助家长改善教育方法,做到理解、宽容,严而得当、严而有法、严而有理、严而有情,要把重点放在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会自理、学会关爱等做人的素质上。其次要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要学会感恩。现在的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四二一的家庭中,受到祖辈和家长的百般呵护,形成一种普遍现象只知受
12、爱不知爱人。因此,班主任要开展各种活动,运用有效方法进行教育引导。同时要注重心、理教育,不能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对待。生存和发展是当今社会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的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而青少年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转化的阶段,处于半独立半依赖的矛盾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学生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家长和老师忽视,以至于不少学生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隐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甚至诱发各种心理疾病。现实的严重性,要求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分的一个环节。结论:施教先施爱,班主任的真情付出是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和重要途径,我们相信用真情赢得感情,用心灵感化心灵!通过三位一体、家校合作及班主任的核心教导力等各种有效途径,真正地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身心健康的有用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