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诉衷情.定稿ppt.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71506 上传时间:2025-04-2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22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诉衷情.定稿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诉衷情.定稿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诉 衷 情,八组,1,2,走近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在饱经丧乱的生活经历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那是诗人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他晚年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还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3,词的,流派,(主要风格):,婉约词,豪放词,多写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大都婉丽柔美,情景交融,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欧阳修、李清照,山川胜迹、报国壮志无不入词;激昂慷慨、意境阔远、气势磅礴,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4,学过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5,诉衷情,宋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6,词作背景:,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不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激情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酬。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7,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追求,寻求。,防守,此指如秋霜似地斑白,白白地,此代指抗金前线,此代指闲居之地,m,sh,bn,qi,p,s,8,大意,当年万里觅封候,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匹马戍梁州,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9,关河梦断何处,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尘暗旧貂裘,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10,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州!,1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觅封侯,是,用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赏析。通过写这一,典故,,写出了词人,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当年”,指乾(,qian),道八年(,1172,),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一个,觅,字,,传神地写出了年轻词人追求功名的急切,也写出了词人自许、自负、自信和坚定执着的人生态度。,“万里”和“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跃马扬戈、驰骋在南郊前线的勃勃英姿。,12,班超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在塞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最终立下功劳封侯晋爵。,13,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梦断”,说明诗人理想破灭,“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比喻多年没有披甲上阵,甲胄尘封,不能立功边陲的境况。,“,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词人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上片“当年”开头,“梦断”一转,形成了强烈的情感落差。,14,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思考:体会“未”“先”“空”蕴含的情感,品味该句的佳妙之处。,提示:,“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先”字写出了内心的不甘与悲愤,,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对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已经无力报国,“心有余而力不足”,,包含了作者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的悲愤之情。,15,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未”“先”“空”三个三字句形成排比,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胡虏还未消灭,鬓角先染秋霜,热泪白白的流淌。,16,提示:“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心在天山”与开头的“当年万里觅封侯”相呼应,表明报国之心始终不渝。,“身老沧州”并非意在叹老,只是愤恨权臣误国,致使自己请缨无路。“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感叹自己被迫退隐。这三个短句,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体会文章结尾“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含义,你能说说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感慨吗?,17,18,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 这些情感的?,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间接抒情,(用典),直抒胸臆,对比,19,万里觅封侯:,东汉班超说过,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后来他出使西域,使葱岭以东五十余国归附汉朝,因功封为定远侯。,此借用典故表达自己,立功报国,的壮志。,理解词中的典故,【补充】“万里”与“匹马”形成反差,,突出,作者当年作战的英勇气势。,20,尘暗旧貂裘:,传说苏秦十次游说秦王无成,回家时“黑貂之裘敝”(战国策秦策)。,这里则是以貂裘积满灰尘,陈旧变色,,暗示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理解词中的典故,21,“用典”的作用:,委婉地讲述经历,含蓄、深刻地达意、抒情,22,对比,“当年”与“今日”(梦断),对比,,突出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痛,。,“心在天山”与“身老沧洲”,对比,突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悲凉化为沉郁,使读者跌入更深沉的浩叹。,“,万里,”,与,“,匹马,”,突出作者当时作战的,英勇气势,23,这是一支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浩歌词中蕴涵了炽热的爱国之情,运用,对比,手法:(鲜明),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过去对抗敌报国充满信心,雄心勃勃;现在年纪老大,壮志成空,梦镜与实际的对比,梦中驰骋沙场,精神抖擞,英勇杀敌;现实是身老沧州,投闲置散,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是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自己也在这壮丽的事业中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现实是当朝统治者自甘偏安一隅,而自己废弃荒村,24,找到文中形成,反差,的词句,“,万里,”,与,“,匹马,”,突出作者当时作战的,英勇气势,“,当年,”,与,“,今日,”,(梦断),对比,,突出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痛,。,“,心在天山,”,与,“,身老沧洲,”,对比,突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悲凉化为沉郁。,25,小结:,借用典故,直接抒情,运用对照,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26,结合注解,了解大意,说说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忆当年对敌的场景;,梦旧日战斗,醒来发现战袍早被尘封的场景;,晚年无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27,中心思想,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反映陆游壮志难酬,悲愤和感慨。,28,谢 谢!,2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