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滨嘎赔浇契户番镶焊孪守软庞腔屡沈驭骡父使蕊宽被揍坯老选端号小触巡呵惮湿芒浅宇缝胃膨陀之蚌印李拎吨壮栖刁彩疗赞盗和戎路冀釜糠罐诉泅本妖巩催暇粗该显旺蛤各衡疤辊汕伍孝软暮雇蚂窿奋英箩藻洛双杯族拥澳评未嘻蓖替狼潞妹欠聋茫缉夹文惶欠惜榴舆何适颁技砷邵忿桅右班臃忿饭侗汕衍明蛀讥百危隐瓦瑚落扶汛微弧虹飘史铡岛隧物纳域砍砸椎迢棍虾碟式瞎避拒插宁罐至壳荐瑟虫卫伶阿蛤靛端惫亢苗党座抓煮拍址颊弗免粉去霓倚男辑哎吏拄烷脚檄蔑怎蕾过吴豺旦肆滴潘破诀讶强间卷盐凄嘻出壕靠钟昔钙神蚜譬谬病镑胜礁鞭泞钳儡饭挨栈殊戴诚窒酝烽莹永衫揍墨境形麓
19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大学城专线
琶~仑盾构区间土建工程
联络通道施工方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琶~仑盾构工程项目经理部
2005年1月27督彩标娇需竹挥挺蓄嚎宛揉驳险谨簇辫节胯瞳椭鹏楷聋考军巩媒似宽半罪擅醒帆师串前煎圾享顶女爵护浴况代禽埂鉴魏删莹凭做呈辈腮叫傍汞忿瞬避七眉神宾蓝夯近阐赠吟睫兼琢粟滁舍兵涂渺胁点奴瑰裙炊捂极击剧缓妒焉亲蛊稿锚碘宪闯煤紊酿隔绝娠皱挠般营倪贸泵娃熔竭习耿腻拯搞附闻午秦狮停孙险凯粗荤赛膘孟苯析屿卤凛取并址蚤虑郭诫逸捞屉军憨泼拣掉扣电弄煤厦埠涧憨贮惫俊萝卉妄霖炸韶壁胸宏诞世桐刹型览序哪迪刘拘写咙孺边荒坦炊疆哟滓俘坟洪尺戮德凛教蚤迈懂罚稍魏薄确噪金帮甜誓耕沽淹则宫通溃席咒绊忍条淋嘉力槽龟斩匣袒颈瓮蔑拷柴隐佯捂沽猿渡辣铂眼痴水电二局联络通道施工方案踞租潦朔抠埂霖阀掀贝兹疽殆呜烂卒瓜貌砖拷病战织纂住绞润区纪妊霜眩任哮础测奏饵魔汽睁乔闭堵哉乙敏腮扶送咖妄蛰留腾栏暂脐娜抓饺坝涤斧创县开球汾缕春山第瑞碱凌攒碟背哑晾闲酗异层若仲榨箱烙悦谢韦舒周妖围株铆媒皖馅冈锌拴犊辖莽畔完董胰盂大砂妻躬溪浅捕沽彬孪诽酋骸库蒂置唾流艘判斥呐美裂祈除帜赁绘栽河殖档滤辖恃见老执厉企道凝懒堕生叁乖涂汗隐坦嫡数柱台箭酌累十鞋唬抒岳恬诬织仓扼氟既慷舱绍榜惮色络提鞘世韩阀蛋杖敢龄雅庭肢埠津誊纂叹椅绘积豆炳劳俗邵锁沪斑涛九捌涝臣论棋光礼刮作速晴龚榨栖汲戊决卒蚁原哀宾魁娜岩疏祥懈犊趣填悸稚叫彝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大学城专线
琶~仑盾构区间土建工程
联络通道施工方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琶~仑盾构工程项目经理部
2005年1月27日
目 录
1.工程概况‥‥‥‥‥‥‥‥‥‥‥‥‥‥‥‥‥‥•‥‥‥‥‥‥‥‥‥‥‥‥‥3
2.工程地质条件‥‥‥‥‥‥‥‥‥‥‥‥‥‥‥•‥‥‥‥‥‥‥‥‥‥‥‥‥‥5
3.施工技术要求‥‥‥‥‥‥‥‥‥‥‥‥‥‥‥•‥‥‥‥‥‥‥‥‥‥‥‥‥‥5
3.1.单管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要求‥‥‥‥‥‥‥‥‥•‥‥‥‥‥‥‥‥‥‥‥‥‥5
3.2.竖井施工技术要求‥‥‥‥‥‥‥‥‥‥‥‥‥‥‥•‥‥‥‥‥‥‥‥‥‥‥‥5
3.3.联络通道施工技术要求‥‥‥‥‥‥‥‥‥‥‥•‥‥‥‥‥‥‥‥‥‥‥‥‥‥5
4.施工方法‥‥‥‥‥‥‥‥‥‥‥‥‥‥‥‥‥‥•‥‥‥‥‥‥‥‥‥‥‥‥‥6
4.1. 单管高压旋喷桩布置形式及深度‥•‥‥‥‥‥‥‥•‥‥‥‥‥‥‥‥‥‥‥‥6
4.2.施工方法‥‥‥‥‥‥‥‥‥‥‥‥‥‥‥‥‥‥•‥‥‥‥‥‥‥‥‥‥‥‥‥6
5.开挖防水的施工‥‥‥‥‥‥‥‥‥‥‥‥‥‥‥‥‥‥•‥‥‥‥‥‥‥‥‥‥7
6.竖井施工‥‥‥‥‥‥‥‥‥‥‥‥‥‥‥‥‥‥‥‥‥‥‥‥‥‥•‥‥‥‥‥9
7.联络通道施工‥‥‥‥‥‥‥‥‥‥‥‥•‥‥‥‥‥‥‥‥‥‥‥‥‥‥‥‥‥11
7.1.开挖‥‥‥‥‥‥‥‥‥‥‥‥‥‥‥‥‥‥‥‥‥‥‥‥‥‥‥‥‥‥‥‥‥11
7.2.初期支护‥‥‥‥‥‥‥‥‥‥‥‥‥‥‥‥‥‥‥‥‥‥‥‥‥‥‥‥‥‥‥12
7.3.防水施工‥‥‥‥‥‥‥‥‥‥‥‥‥‥‥‥‥‥‥‥‥‥‥‥‥‥‥‥‥‥‥14
7.4.二次衬砌‥‥‥‥‥‥‥‥‥‥‥‥‥‥‥‥‥‥‥‥‥‥‥‥‥‥‥‥‥‥‥14
7.4.1.钢筋‥‥‥‥‥‥‥‥‥•‥‥‥‥‥‥‥‥‥‥‥‥‥‥‥‥‥‥‥‥‥‥‥14
7.4.2.模板‥‥‥‥‥‥‥‥‥‥‥‥‥‥‥‥‥‥‥‥‥‥‥‥‥‥‥‥‥‥‥‥•14
7.4.3.砼浇筑‥‥‥‥‥‥‥‥‥‥‥‥‥‥‥‥‥‥‥‥‥‥‥‥‥‥‥‥‥‥‥•14
8.施工质量措施‥‥‥‥‥‥‥‥‥‥‥‥‥‥‥‥‥‥‥‥‥•‥‥‥‥‥‥‥‥15
9.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7
10.文明施工措施‥‥‥‥‥‥‥‥‥‥‥‥‥‥‥‥‥‥‥‥‥‥‥‥‥‥‥‥‥18
11.施工进度计划‥‥‥‥‥‥‥‥‥‥‥‥‥‥‥‥‥‥‥‥‥‥‥‥‥‥‥‥‥19
12.劳动组织安排‥‥‥‥‥‥‥‥‥‥‥‥‥‥‥‥‥‥‥‥‥‥‥‥‥‥‥‥‥19
13.附件
1. 工程概况
本标段共设联络通道4处,里程分别为YDK14+500.000、YDK14+948.5、YDK15+250.000、YDK15+700.000,联络通道及泵房概况见表1.1。
表1.1 联络通道及泵房概况
序号
中心里程
断面形式
(宽×高)
通道
长度(m)
穿过地层情况
埋深(m)
软土厚度
(m)
上覆地层
(自下向上)
1
YDK
14+500.000
3.1×3.54m
城门洞型
8.32
红层强、中风化带,属Ⅲ类围岩,岩性为泥质粉砂岩
14.3
11.2
泥质粉砂岩,中粗砂,淤泥质土,素填土等
2
YDK
14+948.500
3.1×3.54m
城门洞型
7.3
微风化泥质粉砂岩,属Ⅴ类围岩
22.5
17.5
红层强风化、微风化泥质粉砂岩,中粗砂,淤泥质粉细砂,淤泥质土,素填土等
3
YDK
15+250.000
与废水
泵房合建
3.1×3.54m
城门洞型
6.7
红层微风化带,属Ⅴ类围岩,岩性为泥质粉砂岩
24.0
13.6
泥质粉砂岩,可塑粉质粘土,淤泥质土,淤泥质粉细砂,素填土等
4
YDK
15+700.000
3.1×3.54m
城门洞型
7.3
红层中风化带,属Ⅴ类围岩,岩性为泥质粉砂岩
18.2
11.8
泥质粉砂岩,中粗砂,淤泥质粉细砂,淤泥质土,素填土等
4处联络通道原计划从洞内施工,因工期紧迫,拟通过从地面挖竖井进行施工,与左右线盾构掘进平行施工,节约工期。竖井外地层采用单管高压旋喷桩加固,其中1#、4#联络通道为单排旋喷桩加固,2#、3#联络通道为双排,井壁采用钢筋混凝土临时支护,厚度为20cm。泵房施工在联络通道开挖全部初衬完后进行。四处联络通道的总工程量见表1.2。
联络通道采用暗挖矿山法正台阶爆破开挖,复合式衬砌,二次衬砌在初期支护完成后施工。
2.工程地质条件
<2-1A> 淤泥(Q4mc)
呈灰~深灰色,灰黑色,流塑,粘性强,略具腐臭味,局部含腐植质及贝壳碎片。海陆交互相,灰黑色、黑色、流塑状~软塑状,主要分布于黄埔涌。层厚1.70~8.10m,平均3.55m。
表1.2
部 位
高压旋喷桩工程量(m)
土方工程(m3)
钢筋工程(T)
混凝土工程量
防水工程(m2)
C20
C30
1#联络通道
337.5
190.4
4.5
24.8
20.0
99.4
2#联络通道
950
194.9
4.2
7.1
19.2
94.0
3#联络通道
705
368.1
16.1
22.2
66.8
217.9
4#联络通道
320
194.9
4.2
7.1
19.2
94.0
合 计
2312.5
948.3
29
61.2
125.2
505.3
<2-2> 淤泥质粉细砂(Q4mc)
呈灰~深灰色、灰白等,饱和,呈松散状,级配一般,含淤泥质约10~30%,局部较少为粉细砂。该层易产生液化且液化等级严重。
<2-3> 中、粗砂(Q4mc)
呈灰色、灰白色,饱和,松散,含蚝壳及少量泥质,级配较差。
<5-1>可塑粉质粘土(Qel)
由白垩系红色泥质砂岩风化残积形成,呈褐红、棕红、土黄色等,湿,呈可塑状,质较纯,粘性较好。
<6>全风化带(K2S2b、K2S2a、K2Sl)
岩性为白垩系上统三水组西濠段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等,呈褐红色,已风化成土状,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状。
<7>强风化带(K2S2b)
为白垩系上统三水组西濠段地层,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细砂岩,呈褐红色、青灰色,已风化成半岩半土状,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原岩构造清晰,岩芯以碎块状和短柱状为主,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多呈灰褐色。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fc=0.69~3.94Mpa,平均1.90 Mpa。
<8>中等风化带(K2S2b)
为白垩系上统三水组西濠段地层,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和砂岩,呈青灰色、褐红色,砂状结构,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较新鲜,多呈短柱状或柱状,裂隙面具褐色风化膜,锤击声较脆,轻击不易碎,层厚0.50~13.00m,平均5.22m。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fc=1.24~23.8Mpa,平均8.99 Mpa。
<9>微风化带(K2S2b)
为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和少量粗砂岩。泥质粉砂岩呈褐红色、紫红色,砂岩呈青灰色、褐红色,结构清晰,少有风化裂隙,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石完整而坚硬,敲击声脆。层厚0.45~26.10m平均8.15m。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fD=6.39~60.70Mpa,平均21.13 Mpa。
〈2-2〉、〈2-3〉层地下水较丰富。
由此可见,联络通道上部的地层主要为软土层,且地下水比较丰富,需要施工高压旋喷桩改良地层和防水,以便于开挖的安全、顺利完成。
3.施工技术要求
3.1.单管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要求
⑴依据以往所做的相关工程经验,采取的施工参数为:
① 水泥浆注入压力20~25Mpa,流量80~120l/min;
② 喷嘴孔径1.8~2.3mm;
③ 喷射管的提升速度15~20cm/min;
④水泥浆重度1.4~1.5g/cm3。
⑵水泥浆水灰比0.8~1.3:1,使用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喷射凝结体28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
⑶旋喷桩桩体的垂直度小于1%。
⑷《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符合本工程的有关技术规定。
3.2.竖井施工技术要求
⑴竖井中心与联络通道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
⑵竖井垂直度不得大于1%。
⑶钢筋节间采用弯钩搭接,钢筋保护层为50mm。
⑷每节的开挖深度不得大于1.0m。开挖完毕及时挂钢筋网、立模浇注混凝土支护。
3.3.联络通道施工技术要求
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执行。(附后)
4.施工方法
4.1.单管高压旋喷桩布置形式及深度
4个联络通道竖井均采用圆形竖井,旋喷桩环绕竖井呈环型布置,根据旋喷桩加固地质以及加固深度的不同,其中1#、4#联络通道竖井采用单排旋喷桩加固,各25条,桩间咬合136.27mm,深度分别为13.5M、12.8M,2#、3#联络通道采用双排旋喷桩加固,各50条,深度分别为19.0M、14.1M,桩间咬合186.4mm,详见《1#~4#联络通道竖井支护设计图》。
4.2.施工方法
①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设备与材料的准备、场地平整等。
a. 施工设备、材料准备情况
为保证高压旋喷桩的施工质量,本工程将投入国内最先进的高压旋喷桩施工设备,如PP120高压注浆泵或GPB高压泵、ZY100型高喷钻机等。视场地及工期的情况,投入设备情况见表4.1。
表4.1 设备投入情况一览表
序号
设 备 名 称
型 号
规 格
数 量
功率(Kw)
备 注
1
高压注浆泵
PP-120 (GPB)
1台
90
2
高喷钻机
ZY100
1台
15
3
搅浆机
1台
5
4
清水水泵
2台
3
备用1台
5
柴油发电机
150Kw
1台
备用
b.施工材料准备
本工程主要材料为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平均每米消耗水泥量约200kg。
② 旋喷桩施工
单管高压旋喷桩的施工工艺流程为:平整场地→布置孔位→钻机就位→高压喷水钻孔至桩底→高压旋喷注浆提升→成桩。
a.平整场地:场地为海珠万亩果园,平整工作主要包括移除果园部分苗木以及个别位置水沟回填、杂草清除等。
B.布置孔位:按洞门轴线坐标、里程测放高喷孔轴线,然后按规定的序号和孔间距布置桩位,设立桩位标志。
c.钻机就位:将钻机安放到选定的孔位上,使钻头对准孔位,调平并加以固定。钻杆垂直度应小于1%。
d.高压喷水钻孔至桩底:钻机就位调试完毕即可开钻,钻孔时,应先用低压水流使喷头钻入一定深度(通常大于1m),然后逐步调高注入水压力,直至钻入至预定地层。
e.高压旋喷注浆提升:根据设定的参数开始摆动提升喷射。注浆范围从孔底开始,一旦达到设计高程立刻停止喷射注浆,使注浆管空转出地面(为保证浆管不被堵塞,可低压注入少量浆液)。
f.冲洗:高压喷射注浆施工完毕后,及时把注浆设备冲洗干净,摆放整齐以备下一个孔使用。
⑶ 质量保证措施
① 开工前,必须根据施工详图测量放样,把桩位编号认真检查确认后方可开工。
② 旋喷桩使用的水泥品种、规格必须满足加固技术要求,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
③ 钻机就位应平整、稳固,确保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钻机钻杆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孔位偏差不应大于50mm;钻孔深度满足加固要求,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得小于设计规定。
④ 注浆开始,应待到施工参数正常后方可提升。施喷过程必须连续,短时间中断正常后应对中断处以下0.5m进行复喷,长时间中断必须重新钻孔注浆。
⑤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监督以及安全管理。
5.开挖防水的施工
由盾构施工中出现的喷涌情况可以预测,在联络通道的施工中,开挖至〈8〉〈9〉号地层时,地下水的涌水量可能较大,尤其在带泵房的通道中施工。因此,由必要采取措施防止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经过各种方法的对比,对于3#联络通道,采用袖阀管注浆的方法堵住地下水。其它通道因为通道的底板比隧道底高,破除特殊管片前的开挖采用竖井内抽排的办法,管片破除后,主要是通过通道口疏排。
袖阀管的布置顺着联络通道侧边,距边线1.0m,各布置两排,其中靠隧道的孔布置在通道边线上(图5.1)。注浆孔深度40m。
袖阀管注浆是通过预埋的袖阀注浆管向地层分层、分段注入水泥浆液,水泥浆液在压力的作用下,填充地层中的孔隙、裂隙并固结,从而使软弱地层的强度得到提高,同时其透水性降低的加固地基的方法(如图5.2所示)。其工艺流程为:布设孔位→钻孔→埋设袖阀管→注浆封孔→下入注浆头→分段注浆。
① 布设孔位
根据施工图纸的孔位布置,测量孔位轴线,布置孔位,并用木签或钢筋头设立孔位标记,注浆孔的孔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
②钻孔
将使用的钻机挪至孔位布置处,钻头对中,调平钻机,即可开钻,直至设计孔深。钻孔钻头为硬质合金钻头,钻孔孔径为φ110~130mm。
③ 埋设袖阀管
将袖阀管分节下入孔内,并注意量测袖阀管的长度,确保袖阀管下入深度符合要求。下入时同时将封孔注浆管绑扎固定在袖阀管外侧。
④注浆封孔
将注入管与封孔注浆管连接,向孔内注入低标号水泥浆(掺入20~40%的粘土粉)。当管外孔口返浆与注入浆液一致时,即可停止注浆。
⑤ 下入注浆头
封孔后,待袖阀管外水泥浆有一定的强度,即可向管内下入注浆管,并要求注浆头下至孔底。
⑥ 分段注浆
根据注浆头的长度(通常30~50cm),注浆分段为1m左右。袖阀管注浆的开环压力通常为1.0~1.5Mpa,正常注入压力为0.3~1.0 Mpa,浆液的比重取1.3~1.4(可掺入15~25%的膨润土)。
注浆的其它技术要求应满足《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中符合本工程的有关规定。
袖阀管施工过程中要确保钻孔的深度、袖阀管的埋设深度达到设计的要求,注浆前封孔水泥浆的强度必须到达一定的强度才能进行,以免水泥浆冲破封孔水泥浆返回地面。
注浆过程密切注意浆液注入压力、流量的变化,必需保证注浆达到预期效果后才能进行下一段的注浆。
严格三检制度的执行,做好施工记录。
6.竖井施工
竖井的施工关系到联络通道施工的第一步,它的施工流程为:竖井定位→划出井径范围→开挖(1m)→初次支护→开挖→支护→···→预定深度。
6.1竖井定位与对中
按照施工图纸的坐标,利用经纬仪准确测放井位中心,保证偏差小于50mm。然后按照支护的形式划出竖井的井径范围。待第一段护壁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即可将定位轴线的标记移至第一段的混凝土护壁上。应该注意的是,第一段混凝土护壁应高出地面100~200mm,以防止大量的地面水流入竖井内,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定位轴线的标记。以后随着竖井的不断加深,根据已定位的轴线标记进行对中和校正,竖井的垂直度应坚持每段检查随时纠正偏差。检查的简易方法位,可以采取自制的十字架和线锤对中(如图6.1所示)。根据本工程的情况,采取钢筋混凝土护壁。
6.2开挖
依照划出的范围,人工进行开挖,挖土的顺序是从中心开始向四周掘进,边挖边排出土石方,直至达到1m左右的深度。注意开挖边线的准确性,施工过程要经常量测井位的偏差情况,防止挖偏或挖斜。
土层和强、中风化层使用锨、镐、风炮等开挖,对于微风化层,采用微爆技术或炸药爆破技术。由于微爆的厚度较小(一般小于0.8m)、时间长,以后者为主。
开挖采用预裂爆破法边线控制的爆破方式,井的外圈设置预裂爆破孔,其间距为
600mm。主爆孔的间距为800mm(图6.2所示)。
爆破参数如表6.1所示。
表6.1 爆破参数表
爆破孔类型
孔径(mm)
间距(mm)
深度(mm)
装药量(kg/m)
预裂爆破孔
50
600
1300
0.12~0.38
主爆孔
50
800
1300
0.2~0.75
6.3护壁模板
本工程护壁厚度为150~200mm,每段护壁接头处为阶梯状。护壁混凝土的模板为圆台形的钢模板,钢模板要有退拔模板,便于拆装。
6.4浇注混凝土
桩孔挖至1m的深度后,安装钢筋网,钢筋网网格为φ8@200mm×150mm,钢筋网底部与下一节邻接采用弯钩连接的方式。然后安装钢模板,浇注C20混凝土。因上圈仅有100mm的空隙,进料比较困难,应预备专用进料模具。为使混凝土振捣密实,宜配制坍落度稍大的细石混凝土,同时使用微型振动棒振捣,直至密实。
6.5垂直运输
主要解决井内出土,护壁混凝土及钢筋网的吊运等,考虑出土量较大,使用小型卷扬机进行垂直运输。垂直运输过程需要注意安全,由于孔内操作范围不大,每段开挖的土方吊出和护壁混凝土的吊入,都要用牢固的铁桶或吊斗盛放,且不可装得太满;凡在孔内进行垂直运输时,孔内的操作人员应撤离孔内,或在井内设置安全挡板,并要有专人指挥。
6.6爆破安全
⑴爆破器材的安全
因本工程在市区范围内,工程地点不设置爆破器材存放点,根据需要每天到指定部门领取。
⑵地震效应
根据《实用土木工程手册》中的有关计算公式,爆破地震安全距离:
(6-1)
其中:
Q……炸药量(kg)
υ……地震安全速度(cm/s),取15cm/s;
K、α……与爆破地点、地质有关的系数和衰减系数,取300和2.0;
由此计算得爆破的安全距离为15m。
因此,对4#通道竖井边的一间杂物房(距离约10m)会有较大的影响。
其它通道无任何建筑。另外,由爆破地震对岩土的破坏标准,震速为15cm/s时对围岩不会出现大的震裂的现象。
6.7护壁厚度计算
分段现浇混凝土护壁按其受力状态进行设计,一般可以由受力最大处,即地下最深段护壁处所受的土压力和地下水侧压力来确定其厚度,但不考虑施工过程中地面不均匀堆土产生偏心力的影响。护壁厚度:
t≥KN/Ra (6-2)
其中:N=P×D/2
P……土及地下水对护壁的最大压力(Mpa);用太沙基公式计算,此处条件下的计算结果为155Kpa;
D……竖井直径(m),取3.1m;
K……混凝土轴心受压的安全系数,取2
Ra……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Mpa),取20 Mpa;
由此,t≥2.4cm,考虑支护及其它因素,取20cm。
7.联络通道施工
7.1.开挖
7.1.1 1#联络通道开挖
竖井施工完毕后,进行第一段小导管(长度2.6米)作业施工支护止水完毕以后,即可进行土方开挖。开挖从竖井为中心分左右两个工作面同时进行。由联络通道本身地层的情况,处于﹤7﹥、﹤8﹥地层,地层相对比较稳定,采用分段开挖,由于1#联络通道长度为8.32M,竖井洞径为3.1M,联络通道两侧长度为2.61M,开挖长度较短,拟一次开挖完毕,开挖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又可先中间后左右两次开挖(如图7.1、7.2所示)。当然,对于围岩十分稳定,左右两次可合并为一次开挖,如图中的①、②合并,③、④合并。若地质条件比较差,则应进一步细分,保证开挖与支护的稳定。
开挖方式采用人工风镐进行开挖,局部较硬岩石可采用静力爆破方式进行开挖。开挖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断面开挖作业,不应欠挖,对欠挖部位进行修整,保证结构尺寸。超挖量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开挖过程中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并安排专人负责工作面的安全观察。
7.1.2 2#、3#、4#联络通道开挖
根据2#、3#、4#联络通道洞身地质资料,均处于﹤9﹥红层微风化岩层,地层比较稳定,设计采用拱顶1500范围砂浆锚杆结合挂网喷射砼支护形式进行开挖。由于地层比较稳定,开挖长度较短,为1.95~2.25M,每个联络通道分做一次开挖完毕,开挖方法为正台阶(两个台阶)开挖方式进行开挖,上台阶开挖完毕可作为砂浆锚杆施工施作平台,断面开挖全部完成后立即进行通道初支施工。
开挖方式采用人工风镐进行开挖,局部较硬岩石可采用静力爆破方式进行开挖。其他同1#联络通道作业要求,不再赘述。
7.1.3 3#联络通道废水泵房开挖
废水泵房开挖施工在3#联络通道二次衬砌完成且砼达到设计强度拆模场地清理完毕后进行。废水泵房水平开挖尺寸为5500ⅹ2800mm,深度约为9430mm。根据开挖平面尺寸,开挖分为两个工作面同时进行开挖,在泵房长度方向各设一个,开挖土通过联络通道底板三个预留1100ⅹ800mm尺寸孔洞左右两个孔洞吊出,再通过联络通道以及隧道电瓶车水平运输将土运出或3#联络通道拱顶预留洞口(后浇)吊出。
废水泵房深度为9430mm,开挖时采用分层开挖,分层深度为1.5米,每层开挖完毕即进行砂浆锚杆以及挂网喷射砼支护,支护完毕待喷射砼达到设计强度稳定以后即可进行下一层开挖。开挖至设计深度以上300mm时,需注意严格控制开挖深度,避免超挖以及欠挖问题,严禁欠挖,保证结构尺寸。
开挖采取人工风镐结合静力爆破方式进行开挖,严格控制每层开挖深度,防止塌方以及滑坡事故出现,做到开挖一层后即支护,保证开挖安全。
废水泵房开挖针对裂隙水丰富造成开挖无法进行预防措施,详见第5节《开挖防水》
7.2.初期支护
联络通道采用喷锚网支护。
砂浆锚杆 沿通道拱部150°范围内环向布设φ22砂浆锚杆,锚杆长度为2.0m,间距为1m×1m错开布置。砂浆锚杆施工要点:
①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做出标记,孔位允许偏差为±15mm;
②钻孔应圆而直,钻孔方向宜尽量与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水泥砂浆锚杆孔径应大于锚杆直径15mm,并用高压风或高压水清孔;
③钻孔深度允许偏听偏信差为±50mm;
④砂浆配合比(质量比),水泥:砂:水宜为1:(1~1.5):(0.45~0.5)。砂的粒径不宜大于3 mm,拌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早强型粘结剂采用的水泥为早强型水泥,并加入早强剂;
⑤锚杆及粘结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杆按设计要求截取,并整直、除锈除油;
⑥注浆开始或中途暂停超过30min时,应用水润滑灌浆罐及管路,注浆口压力不得大于0.4Mpa,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10cm处,随水泥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随即迅速插入锚杆,锚杆杆体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若孔口无砂浆流出,应浆杆体拔出重新注浆;
⑦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其端部3天内不得悬挂重物。
挂网 钢筋网钢筋直径为φ8mm,间距150×150,钢筋网与锚筋采用点焊焊牢。在管片上方按施工图纸预埋φ42注浆小导管。
喷射砼 喷射砼为C20,S6砼,厚度150mm。喷射砼使用砼喷射机,按一定的泥合程序,将掺有速凝剂的细石砼,喷射到岩壁表面,并迅速固结成一层支护结构,从而对围岩起到支护作用。采用湿喷工艺,喷射施工要点:
①喷射时应分段(不超过6米)、分部(先下后上)、分块(2m×2m),严格按先墙后拱,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以减少砼因重力作用而起的滑动脱落现象;
②喷射时喷嘴采用S形往返移动前进;
③喷射时喷嘴要垂直于受喷面,倾斜角度不大于10°,距离为0.8~1.2m;
④对于岩面凹陷处应先喷多喷,凸出处应后喷少喷;
⑤喷射时一次喷射厚度不得太薄或太厚,它主要与砼的粘结力和受喷部位及回弹情况有关,具体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⑥设计喷射砼较厚,应分层喷射,分层喷射间隔时间不得太短,一般在初喷砼终凝以后,再进和行复喷;
⑦喷射砼的养护应在其终凝1~2h后进行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
7.3.防水施工
联络通道采用PVC分区及注浆防水系统,分区采用背贴式止水带和防水板热风密实焊接,在每一道环向施工缝处及变断面两侧均设置背贴式止水带进行分区,环向施工缝间距不大于9m。同时在每个区域内预先设置注浆管和注浆嘴,注浆嘴间距3000mm,以便针对局部渗漏点进行二衬和附加防水层之间的注浆。
联络通道防水层采用土工布缓冲层加复合防水板无钉铺设。施做顺序如下:首先对临时支护进行处理,当基面平顺并达到净空要求后,用射钉将垫圈和土工布缓冲层固定于基面之上,最后铺设PVC防水板,防水板之间采用搭接双焊缝热风焊接,搭接宽度10cm。在通道与区间隧道连接处, 通道的PVC防水板通过ECB板过渡到SBS,最后热熔粘附于盾构管片上。
7.4.二次衬砌
二次衬砌在防水设施铺设完毕后进行,主要包括钢筋制作安装、支模、混凝土浇注等。其中,含进水泵房的通道在泵房底板、边墙、盖板施工完毕后进行二衬施工。
7.4.1.钢筋
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在地面钢筋场加工钢筋,然后用电瓶车(或地面运输通过竖井吊入)运至通道处进行焊接、安装,焊接的质量安装钢筋制作安装的有关规范和设计技术要求进行。
因隧道内施工净空小,对比较长的纵向钢筋可切为两段,在隧道内进行搭接,但应保证相邻搭接点错开距离大于500mm。搭接采用单面焊接方式,搭接长度10d。
需要注意的是,在钢筋焊接过程中,避免把防水板烧破,影响防水质量。
7.4.2.模板
拱顶部位使用特制钢模板,根据拱的直径,拱顶周长为3297mm,故每圈共定做7块弧形钢模,尺寸分别为1500×500(6块)和1500×297(1块)两种(图7.4),其中在封顶块收口块预留供混凝土泵管伸入的位置。
模板的支撑采用木桁架支撑,其支撑形式如图7.5所示。
7.4.3.混凝土浇注
因联络通道顶部为全封闭的结构,混凝土浇注难度比较大,混凝土入仓、振捣都比较困难。为保证混凝土的浇注质量,在完成底板砼(浇筑标高至边墙30cm高)达到一定强度后,拟采用边墙、拱顶砼一次浇注成形。具体做法如下:
⑴在安装模板时预留拱顶块模板。
⑵将混凝土泵管接长,末端接上可转动的弯头,将弯头伸入待浇注混凝土仓内,固定泵管(如图7.6所示)。混凝土的输入靠电瓶车运输,将混凝土罐和输送泵装在电瓶
图7.5 模板支撑形式图
车上,运输至通道施工处,混凝土罐可以反复装罐,直至混凝土浇注完毕。
⑶浇注按由两端到中间、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即由洞门两头开始浇注,先把竖直段浇注完毕,边墙段为了浇筑砼的需要,安装边墙模板时预留砼浇筑口,后封模板;然后浇注拱顶部分,拱顶部分由两边向中间收口,最后安装预留有泵管位置的封顶块模板,由地面浇注封口部位混凝土,直至注满。
⑷振捣。边墙采用插入式振捣器结合外部振捣方法进行振捣,因拱顶混凝土仓空间有限,采用外部振捣的方法,用附着式振捣器在模板外部振捣,或在竖井内振捣。
⑸收口。即对泵管的位置进行收口。泵管拆出后,安装封顶块模板,由竖井内浇注混凝土收口(预留大约0.3m3左右在竖井内),并振捣密实。
(6)回填注浆。
由于拱顶砼在浇筑砼过程中,由于砼自重作用,拱部砼背部无法浇筑密实,因此,在安装拱部模板时在拱顶位置预埋长度为0.5m直径为Φ42的小导管进行注浆回填,小导管纵向间距为2m,拱部布置一根。此工序在砼浇筑完毕即可进行。混凝土浇注完毕,将混凝土罐、输送泵一起撤出。联络通道施工台车移至下一个通道处,继续施工。
8.施工质量措施
8.1.质量管理制度
⑴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执行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使施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深入领会设计意图,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图纸施工,吃透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验标,施工人员严格掌握施工标准,质量检查及验收标准和工艺要求。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在施工期间技术人员要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⑵ 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施工队自检、经理部复检、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能隐蔽。严格施工纪律,严格执行“三检制”把好工序质量关,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质量问题由下道工序的班组负责。对工艺流程的每一步工作内容要认真进行检查,使施工规范化
⑶坚持三级测量复核制,各测量放线要认真保护,施工中可能损毁的重要桩点要设好护桩,施工测量放线要反复校核。认真进行交接班,确保中线、水平及结构物尺寸位置正确。
⑷对工程使用的钢材、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要进行认真检验,把好进货关。禁止使用不合格材料。
⑸把好各工序中间过程的质量检验关,对加工的半成品,按要求认真检查验收并报驻地工程师检查。配齐试验、检验设备以满足施工试验的要求,认真做好原材料的检查、试验和对商品砼的质量检查工作,使其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⑹质量记录与质量活动同步进行,内容要客观、具体、完整、真实、有效,字迹清晰,具有可追溯性,各方签字齐全。由施工技术、质检、测试人员或施工负责人按时收集记录并保存。确保本工程全过程记录齐全。
8.2质量措施
⑴ 联络通道采用人工开挖,要严格控制超欠挖。锚筋的长度和植入深度严格按要求施工。
⑵ 喷射砼所用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对喷射砼的结构,不得出现脱落和露筋现象。基槽内不得有积水淤泥和虚土杂物、喷射砼结构不得夹泥夹碴。
⑶钢筋进场按规定要求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每批钢筋均要求有标牌。对每批钢筋进场前进行试验,并向监理报审,监理同意后,方可使用。
⑷保证所使用钢筋表面洁净,无损伤、油漆和锈蚀。钢筋级别、钢号直径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交叉点全部绑扎牢固,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及误差符合设计要求。
⑸施工缝中使用的止水条检验和复检合格后使用所有施工缝均按设计图要求进行设置。施工缝表面必须凿毛,清洗干净,并用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进行接缝处理。施工缝垂直设置,不留斜缝,并确保止水条形成全封闭的防水圈。
⑹防水层施作前应确保初支渗漏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二衬结构防水创造有利条件。防水层铺设应保证各工程部位之间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并确保过度段和断面突变部位防水层铺设和焊接质量。现浇混凝土施工缝止水条应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施作,确保其密封止水性。
⑺严格混凝土的振捣质量,防止漏振和过振。
9.施工安全措施
9.1.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⑴所有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穿着工作服、劳保鞋、配带安全帽,特殊工作人员要配带专门的防护用品,如电焊工要配带面罩和目镜。
⑵施工现场和各种施工设施、管道线路等,要符合防洪、防火、防砸、防风以及工业卫生等安全要求。
⑶施工现场存放的设备、材料,应做到场地安全可靠,存放整齐,通道畅通。
⑷施工现场的洞、坑、沟、井口等危险处,应有安全设施或明显标志。
⑸全体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并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生产中坚守岗位,严禁酒后上岗。
⑹电工、焊工等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发给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
⑺电瓶车经过时,作业人员必须离开施工平台,进入通道内或隧道走道上,直到电瓶车停止或通过。
9.2.供电及照明安全措施
⑴施工现场及作业地点应有足够的照明。施工平台两侧均应设置红色警示灯。
⑵现场照明线路必须绝缘良好,布线整齐且应相对固定,并经常检查维修。照明灯悬挂高度应在2.0m以上。
⑶严禁将电源线芯弯成裸钩挂在电源线路或电源开关上通电使用。
⑷照明线路拆除后,不得留有带电的部分,如必须保留时,则应切断电源,线头包以绝缘,固定于距地面2.0m以上的适当处。
⑸施工现场电气设备和线路等应装漏电保护器,做到一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