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铁路中间站安全风险管理
1、中间站管理人员素养参差不齐,影响管理水平的提升。
2、中间站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不完善。一方面,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投入使用,在行车组织方式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管理制度和办法尤其是结合部的管理办法具有显然的过渡性、阶段性、试验性等特征。另一方面,《车站行车工作细则》应由站长亲自制定,但中间站站长日常事务较多,实际不可能亲自去制定,而中间站技术人才又缺乏,《车站行车工作细则》基本上是由车务段技术科制定的,而车务段技术科对每个车站的现场实际状况掌握有限,制定的《车站行车工作细则》对现场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性。
3、安全管理落实存在差距。中间站的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在实际运输生产工作中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三〕设备要素风险点
中间站的设备主要是行车设备和监控设备。目前行车设备虽已得到进一步的更新改造,但既有的微机联锁,半自动、自动闭塞等行车设备,以及平面无线调车灯显等调车设备在安全控制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TDCS3.0系统也只能实现错办语音提醒,达不到联锁自控。并且行车和调车设备一旦发生故障都有可能导致事故,而车站监控设备相对比较滞后。目前仅能实现录音监控和部分远程视频监控,无法对现场作业状况进行全面监控。
三、强化铁路中间站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中间站基本管理制度
为了提升中间站的安全管理水平,中间站应针对铁路改革的新形势,强化对中间站基本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从而建立一套规范统一、行之有效的中间站管理基本规章制度。这样不仅可以明确中间站的安全管理使命,而且还能对中间站各部门的管理进行科学合理分工,使中间站的安全生产这项系统工程更严谨高效,为中间站的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保证。
〔二〕提升班组自控能力
班组是站段所有管理工作的落脚点,站段的各项专业管理和基础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生产现场。因此,必须充分激发班组这个安全生产基本"细胞'的活力,加强安全生产前沿阵地的自控能力,把班组管理的优化作为现场管理的首要环节抓紧抓实,并和"严格管理、科学管理、问题管理'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分析和有效解决影响班组安全的特别矛盾和问题,正确把握班组安全工作的规律和思路,不断提升中间站的班组自控能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抓好自控、互控、监控。全面深入地开展自控型班组建设,不断提升班组、岗位的自控能力。
2、强化班组、岗位之间的互控。营造"个体自控、群体互控'的优良环境。
3、落实干部巡查制度。车站要强化监控手段,强化对重点环节、关键环节的风险点监控。采纳先进的科技手段,有效保证对作业过程的全方位监督,形成自控、互控、监控三位一体的现场卡控机制。
4、专业管理与重点控制相结合。保持专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手段,使之贯穿车站管理的始终。同时,强化对关键风险点的控制,做到既特别重点,又兼顾全面。
〔三〕提升职工综合素养
提升素养不能单纯地提升业务技能素养,而应注重提升综合素养。职工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心理素养与业务素养同步得到提升,才干真正提升一个人素养。首先,应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风险意识教育,使广大职工自觉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安全无小事的思想意识。其次,应强化职工业务培训,不断提升职工的技术业务素养,改变"教育培训年年搞,实际效果不显然'的状况,特别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三级教育网络'的作用,按照"缺什么、学什么、提升什么'的原则,抓好系统培训和岗位培训两个重要环节。
小结:
面对铁路发展新形势对安全运输的高要求,铁路总公司对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做出重点布暑,中间站如何落实落实安全风险管理已经逐渐成为铁路运输安全的当务之急。为此,铁路中间站要结合铁路安全工作实际,依据其安全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要素具体识别研判,强化其安全管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