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力资源一第九章能源管理专自考要点第九章薪酬管理 第一节薪酬概述 一、薪酬的概念 薪酬是各种货币收入和各种福利酬劳之总和. 薪酬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薪酬的基础是雇佣关系。 2薪酬的主体是雇主。 3.薪酬的客体是雇员. 。薪酬的本质是一种等价交换过程。 我们常常会将薪酬与工资、薪水、个人收入等概念混淆。 广义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 个人收入:个人从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收入的总和。 二、薪酬的分类与构成 (一薪酬的分类 薪酬是一种多种多样的价格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区分为货币性薪酬与非货币性薪酬、外在薪酬与内在薪酬、计时薪酬与计件薪酬、短期薪酬与长期薪酬、能力薪酬、绩效薪酬与职位
2、薪酬等. (二薪酬的构成 狭义的薪酬构成仅指经济性的薪酬,包括基本薪酬、绩效薪酬、激励薪酬及福利薪酬。 1。基本薪酬 基本薪酬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社会通胀水平、同类劳作者基本薪酬变化 和影响员工绩效的员工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变化。 两种确定基本薪酬的标准: 1.企业以雇员劳作的熟练、复杂程度、工作性质强度为基准,按照雇员实际完成的劳作总额、工作时间计算劳作报酬。 2依据员工所具备的工作技能或能力凹凸来确定基本薪酬,这就是技能薪酬体系或者能力薪酬体系。 基本薪酬具有常规性、稳定性、基准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也称可变薪酬。 特点:补充性、激励性、灵活性、战略性等 3绩效薪酬 也称成就薪酬,具有累积性. 主
3、要形式:绩效加薪、一次性奖金和个人特别奖。 激励薪酬与绩效薪酬两者的区别: 1影响绩效的方式不同。 2。对企业的劳作成本的影响不同。 4。福利薪酬 也称间接薪酬,福利分为法定福利和企业提供的各种自愿福利。 法定福利:包括社会保险、法定假日及劳作安全等。 企业提供福利:包括廉价住房、交通津贴、子女教育补贴等。 福利薪酬不是以员工的工作时间来计算的薪酬。 特点:1。具有多种灵活的支付形式,可以针对性的满足不同员工的生活 必需求,以此加强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 2.企业通过支付福利薪酬可以在一定程度起到节税效果,福利薪酬很多是以非货币形式支付的,而且国家为激励福利项目制定免税政策. .是确保员工基本生
4、活的有力补充,诸如一揽确保计划为员工发生的不可测事件提供确保。 “全面薪酬概念出现了。包括:货币性薪酬、非货币性心理收入和发展机遇等精神收益。 三、薪酬的功能 一)薪酬对员工的功能 .补偿功能:消耗体力和脑力,人力资本投资的费用也必需要得到补偿。 2激励功能: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团队激励。 .确保功能:工资收入是劳作者及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日常生活主要的确保手段。最低工资制度就是对劳作者权益的确保。 4价值功能。 二薪酬对企业的功能 1。资本增值功能 薪酬是企业投入的人工成本,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的资本收益。薪酬也向员工传递了一种信号,激励员工以企业期望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来提升业绩,提升企业的
5、经营效益。 2资源配置功能 薪酬是劳作力市场的价格,也是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有效杠杆。 在薪酬的引导下,企业人力资源的内外部流动满足了企业对各层次人力资源的匹配. 控制成本功能 薪酬成本的可控程度较高,通过合理控制企业的薪酬成本,企业将降低总成本。 4。文化塑造功能 体现了企业独特的价值分配取向,对企业文化具有塑造功能。 通过合理的薪酬差别,化解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 三)薪酬对社会的功能 价格信号功能:薪酬是劳作力市场的价格信号。 。公平标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公平。 3。宏观调控功能:薪酬水平凹凸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二节薪酬水平和结构 一、薪酬
6、水平 (一)薪酬水平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一定国家、区域、行业或企业内部各岗位、各部门或整个企业劳作者平均薪酬的凹凸程度。 分类:宏观薪酬水平、微观薪酬水平和个人薪酬水平。 二薪酬水平的影响因素 主要可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主要包括: 1.劳作生产率水平:企业的薪酬水平都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劳作生产率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的劳作生产率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创造的财富就越多,相应的劳作者的薪酬水平就越高。 。积存消费水平:积存的比重高,消费的比重就低,薪酬也会变低. 政府政策法规的调节:政府对薪酬调控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收入政策。 劳作力市场供求
7、状况 当劳作力供大于求时,企业占主动地位,薪酬就会降低. 物价变动 直接影响员工实际薪酬水平。 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效益、企业薪酬政策、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企业员工的状况、劳资双方的谈判和心里因素等。 三)薪酬水平的衡量 薪酬平均率、增薪幅度和平均增薪率三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薪酬水平。 公式: 薪酬平均率实际平均薪酬薪酬区间中间值 增薪幅度本年度平均薪酬水平上年度平均薪酬水平 平均增薪率=本年增薪幅度上年平均薪酬水平二、薪酬结构 (一)薪酬结构的含义 狭义:指在同一组织内部不同岗位或不同技能之间的薪酬水平的排列形式或对照关系,包括不同层次之间报酬差异的相对照值和不同层次工作之间报酬差异的绝对水平。
8、 广义:薪酬结构还包括不同薪酬形式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基本薪酬、可变薪酬与福利之间的比列管理等,通常也将这种关系称为薪酬组合。 二)薪酬结构的构成要素 四个基本要素: 薪酬等级是在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包括最高薪酬线、中位薪酬线和最低薪酬线。 同一薪酬等级内部的薪酬变动范围 公式: 薪酬区间最高值最低值=2中间值薪酬变动比率2+薪酬 变动比率 薪酬变动比率最高值最低值最低值 中间值最高值最低值2 薪酬区间渗透度=实际所得基本薪酬薪酬区间最低值薪酬区 间 相邻两个薪酬等级之间的交叉与堆叠关系 叠幅取决于两个因素: 1.薪酬变动率。 2。相邻薪酬等级的区间中间值之差. 三)薪酬结构
9、的类型 以岗位基础的薪酬结构反映了科学管理的思想。实施这种薪酬结构的关键环节是工作评价. 许多局限性:首先,激励官僚主义滋生。其次: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以岗位为基础的薪酬结构可能不是在对它所期望行为付酬. 此外,产生及更新工作描述和工作评价的官僚主义程序可能会成为变革的一个障碍,因为要依据这种程序从整体上更新工作描述,可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基本理念: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员工学习更多的技能,并且在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中变的更富有灵活性,那么你就应当按照能够促使他们这样去做的方式来支付工资. 基于任职者的薪酬结构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基于任职者的技能的薪 酬结构和基于任职者的能力的薪酬结构. 人们关于能
10、力是什么、能力能够带来什么还没有统一的看法。 以任职者能力为基础的薪酬结构的核心是:以技能能力为基础的薪酬方案假定;具备这些技能会使工作流程更容易与人员配备水平相匹配. 第三节薪酬制定 一、薪酬制定原则 一公平性 是薪酬制定的基础原则 员工对公平的感受通常包括5个方面: 1同外部其他类似企业或岗位相比较产生的感受. 2。员工对企业薪酬体系分配机制和人才价值取向的感受。 .将个人薪酬和企业其他类似岗位或类似工作量的人的薪酬相比所产生的感受. .对企业薪酬制度执行过程的严格性、公正和公开性所产生感受. 5.对最终所得薪酬多少的感受. 公平原则包括内在公平和外在公平。 二)竞争性 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指
11、标。企业想要获得具有真正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必需要制定出一套对人才具有吸引力并在行业内具有竞争力薪酬体系。 必需要合计的两个因素: .要视企业的财力、所必需人才的可获得性等具体条件而定; .劳作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三激励性 简单的高薪并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一个按“绩效分配而不是按“劳作分配的机制,才干有效地激励员工. 四)经济性 企业的薪酬制定要遵循经济原则,把人力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五合法性 六)战略性 二、薪酬制定的基本流程 合理的薪酬制定流程包括7个步骤: 一确定薪酬原则和策略 薪酬策略作为薪酬制定的纲领性文件要对一下内容做明确规定 1.对员工本质的熟悉、对员工总体价值的熟悉、
12、对高级管理人才、 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的价值估计等核心价值观; 2。企业基本工资制度和分配原则; 3企业工资分配政策和策略,如工资拉开差距的分寸标准,工资、奖金、福利的分配依据及比列标准等。 (二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确定薪酬的基础。 三工作评价 常用的评价的4种方法包括排序法、套级法、因素比较法、评分法. 1。排序法 优点:简单操作,无必需复杂的量化技术,不必请专家,主管者可自行操作,因而评价的成本较低,又可以确保企业重要岗位得到较高的工资。 缺点:1缺乏严格具体具体的评价标准,评价的主观随意性较强,导致评价结果差异较大,从而降低评价的信度。 缺乏准确的度量手段,只能找出各项工作之间的相对价值
13、并不能确定它们价值差异的具体大小,因而无法据此去确定某项工作的具体工资额。 使用范围:规模较小、结构接单、岗位类别较少,评价者对各种岗位十分了解的小型企业,关于大型企业则不合适采纳此法。 优点:通过事先规定好的职级标准及岗位描述,减少评价人员主观影响。 缺点:只是做整体的综合性评价,不做因素分解,不进行维度细分,因此难于进行准确评比,所做的比较是粗条的,评价的结果也只能将不同的岗位按其对企业的相对价值或重要性排出顺序或等级,并不能指出各等级间差距的大小,相邻等级间不免有堆叠之处,而且使评级者不免掺入较多的主观成分。 是一种量化的工作评价方法 实施步骤: 。进行工作分析,建立岗位说明书,成立工
14、作评价小组。 。选择一些在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工作内容相对稳定、具有得到公认的市场工资水平的岗位为基准岗位。 3.分析这些基准岗位,找出一系列共同的薪酬因素。 4.将每个基准岗位的工作或所赋予的分值分配到相应薪酬因素上。将待评估的岗位在每个薪酬因素上分别于基准岗位相比较,确定待评估岗位在各个因素上的分值或工资率。 6。将待评估高位在各个薪酬因素上的工资率或分数相加汇总,得到待评估岗位的工资水平。 优点:可以依据在各个薪酬因素上得到的评价结果计算出一个具体的薪酬金额,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关系。 缺点:.薪酬因素确实定要慎重,一定要选择最能代表岗位间差异的因素。2由于市场上工资水平常常发生变化,因此要及时调整基准岗位的工资水平。 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 四薪酬调查 包括企业的薪酬战略、薪酬政策、薪酬水平和结构以及薪酬发展趋势等方面。 五个步骤: 1。确定薪酬战略 2。确定薪酬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3。进行薪酬调查 (五)工资结构制定 “工资结构线 (六工资分级及定薪 七)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 必需对薪酬体系进行调整。 1.对薪酬体系实施做一个预演式的实施,依据预演的状况对薪酬体系进做修正. 2.在确保薪酬方案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应随着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薪酬水平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