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七年级(上)第七单元课文梳理2(二七)三峡(郦道元)三峡是北朝北魏著名地理学家 郦道元所写,三峡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描写了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一点没有,完全没有)(通“缺”,断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像屏障一样的山峰)(如果不是)(正午)(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冲上,漫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绝)或王命急宣。(如果)(宣布、传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奔驰的
2、快马)(如此、这么)(快)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急流的水)(清波)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极、最)(山峰)(冲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确实、实在)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早晨)(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连续、连缀)(延长)(回声)(断绝、消失) (1)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断缺。句意: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2)一词多义 自:A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B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C还自扬州(从)或:A或王命急宣(有时) B或以钱币乞之(有的,有的人)C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可能)疾: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B君有疾在腠里(小病)C疾恶如
3、仇(憎恨)绝:A沿溯阻绝(断绝)B绝巘多生怪柏(极,最)C哀转久绝(断绝,消失)属:A属引凄异(zh 连缀、连续)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sh 类)C属予作文以记之(zh 通“嘱”,叮嘱)(3)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是一个动词“至”和一个介词“于”,此处译为“到了”。今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虽乘奔御风 (虽: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虽然)(4)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奔驰的快马,动词做名词。) 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空谷传响(空谷:在
4、空荡的山谷里,名词做状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暮”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在早晨、在晚上”)回清倒影(清:清波,形容词用作名词)(5)翻译下列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译文:有的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可以到达江陵。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文:江流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大山,连一点儿缺断的地方也没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即使是骑上快马驾起风来,也没有这样快。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极高的
5、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悬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峰峦间飞速冲荡,更显出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实在是充满无限趣味。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文:常常有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声大叫,声音连续不断,特别凄凉。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宛转很久才消失。4.练习回顾课文写出了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试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明确:先写山高峡深,连绵不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写两岸山峰连绵不断。“重岩叠障,隐天蔽日”是写山高峡深。 写江水大而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水漫上大山,波浪大而阻隔上下交通。“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6、风,不以疾也。”迫不得已要复王命,顺流而下,一千二百里的路程一天就到了,那速度即使骑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这种对比烘托,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那速度是多么快。 写春冬之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素湍绿潭”是春冬江流的影态,不像夏日奔腾浑浊,自然“回清倒影”,“绝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虽是春冬之时,也一派生机,所以“良多趣味”。 后是写“晴初霜旦”的特殊景观,其时“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从山水到猿啼,写出了三峡特有的风貌,文字准确而简约。5.课文翻译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如
7、果不是(明朗的)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了。如果遇到皇帝的命令急需传达,有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在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有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又有悬泉和瀑布,飞流冲荡在岩崖。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船工渔民的歌谣唱
8、道:“巴东有三峡,属巫峡最长,猿猴叫几声,泪水湿衣裳!”7.中考链接阅读三峡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201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15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沿溯阻绝
9、 溯:逆流而上 则素湍绿潭 素:白色 属引凄异 属:连接 故渔者歌曰 故:所以(2)翻译下列句子。(4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着迅疾的风,也没有它快。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3)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 “凄” 和 “哀” 形成照应。(每格限填一字)(2分)(4)第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4分)答:山: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水: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阅读三峡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文段内容见前文)(40分)1.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
10、项是( D )(2分)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2.找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 C )(2分)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奋笔疾书 B.每至晴初霜旦 / 通宵达旦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沿溯阻绝 / 络绎不绝3.下边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错的一项是(D)(2分)4.回答下列问题(5分)(1)“猿鸣三声泪沾裳”中“三”的意思是 A (A.概数B.确数),写出两个含有相同意义的带“三”字的成语: 三三两两 、 三头六臂 。类似的成语还有:三五成群 绕梁三日 韦编三绝 三令五申 狡兔三窟
11、 三省吾身 三缄其口 三人成虎 三人行,必有我师(2)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 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 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6分)(1)原文填空:文中用“ 重岩叠嶂 , 隐天蔽日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林寒涧肃 , 常有高猿长啸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的第段与这首诗的第 一、二、四 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文章第段与诗中“ 两岸猿声啼不住 ”一句相对应。6.翻译下列句子
12、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如果不是正午和夜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文: (声音)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7.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示例进行描写。(2分)示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仿写: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8.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9.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4分)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10.赏析文中关于春冬之时水的描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分)答:“湍”是动态,“潭”是静态,以素饰“潭”更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11.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结合文章说明理由。(4分)答:言之有理即可。无论选择哪个季节,都要根据原文介绍出三峡景色每个季节不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