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3.《祖国啊,我亲爱的中国》学案
制定:刘杜 王军
教师寄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新诗模糊诗的特点;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解读诗歌的能力。培养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3.诵读并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学习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关于模糊诗:
模糊诗的定义:所谓模糊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模糊诗的特点:
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干瘪( ) 驳船( ) 蜗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 绯红( )
2.解释以下词语
疲惫:
簇新:
迷惘:
绯红:
喷薄: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 》(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 》,散文集《 》。
二、理解探究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三、合作释疑
1.本单元的诗都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本诗也是,但本诗中的“我〞又有些特别,怎样理解诗中的“我〞呢?
2、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课内精读
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在你历史的隧洞里涡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膀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伤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你刚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博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三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茫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诗中的“我〞就是诗人自己吗?
2.诗中“迷惘〞“深思〞“沸腾〞反映了谁的情感历程?
3.本首诗之所以取得庞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第三节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指出并具体分析。
5.请结合诗歌运用的意象,具体分析第三节诗中诗人书写的情绪。
6.结合全诗理解以下诗句中加点的意象在诗中的具体象征义。
⑴、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⑵、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五、拓展延伸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纯洁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或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达标测试
1.选词填空。
疲惫 疲乏
〔1〕、连绵不断的考试,令同学们身心〔 〕。
〔2〕、总理为人民,日夜工作,不知〔 〕。
悲伤 悲伤
〔1〕、破坏自己的家园〔地球〕,是人类的〔 〕。
〔2〕〕、人们心情非常〔 〕。
挣脱 挣扎
〔1〕、被压迫人们〔 〕枷锁求得解放。
〔2〕、贫困人在死亡线上〔 〕。
深思 深思
〔1〕、我们做事前要〔 〕熟虑。
〔2〕、他〔 〕了片刻,立即做出答案。
2、背诵全诗,填出以下横线上的语句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
;
;
;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3.研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诗人在诗中反复运用“我是……〞的句式,在传达情感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2〕本诗的第一、二节都写祖国的历史,从内容上来说,它们有何区别?
〔3〕“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么,“我〞用什么来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呢?请用诗歌的原文回答。
3.《祖国啊,我亲爱的中国》学案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2.解释以下词语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
二、理解探究
1 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激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当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
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旧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2. 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3.
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伤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将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落叹息逐渐转向兴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定。“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疑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索、深入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激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三、合作释疑
1. 提示:本诗将“我〞与“你〔即祖国〕〞两者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是和祖国的大形象熔铸在一起的。“我〞代表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当起重任的一代人,他们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担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2、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坚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四、课内精读
1.诗作中的“我〞不仅仅指诗人自己,也指中国文人群体,乃至华夏儿女,是“小我〞与“大我〞的融合。 2.这不仅仅是走过“文革〞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
3.原因:一是以“小我〞之情反映“大我〞之情,感情深入真挚,将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超越感合二为一,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二是诗人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抒情手法并发展了它,运用了如象征、隐喻,尤其是新鲜、准确、包容性很强的意象,使表述极具张力,给读者的“再加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文字所负载的信息更加丰富。 4.比喻 如“我是你簇新的理想〞等,形象生动地描摹出新生的充满希望的祖国的形象。
5.第三节诗主要运用了“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等意象,这些意象都具有崭新、希望的特点,这恰是诗人从痛苦压抑走向希望的表现,她为祖国的复苏而兴奋不已。 6.(1)“水车〞代表的是农业生产方式,而“破旧的老水车〞则表示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 〔2〕“熏黑的矿灯〞表示工业生产方式的落后。象征祖国长期以来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五、拓展延伸
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2.①时间缓慢 ②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达标测试
3.
〔1〕在向祖国的深情诉说里,融个体的“我〞于祖国的大形象里,表达了“我〞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
〔2〕第一节重写实,这一节重精神。在精神上,人民在贫穷的境遇里始终坚持着“痛苦的希望〞,千百年来盼望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能“落到地面〞,变成现实。
〔3〕诗人庄严地向祖国宣告,“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