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颅内感染的观察及护理,1,简要病史,2,颅内感染是指由化脓性细菌所致的感染。颅内感染主要有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病原体可能是细菌、病毒、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霉菌、立克次体等。,3,神经外科领域的颅内感染多由外伤和手术后引起,原因包括,:(1),部分抗生素难以通过血脑屏障。,(2),脑脊液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低,手术使脑脊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感染。,(3),手术后颅内存在骨蜡等异物,脑内挫碎液化坏死的脑组织等成为细菌繁殖良好的培养基。,(4),术后引流管的放置,颅内与外界相通。,(5),颅内占位疾病、脑水肿、手术创伤破坏正常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功能下降,抗感染能力降低。,(6),老年人、高血压、长期患病者抵抗力低。,4,感染的途径,血行感染,直接感染,逆行感染,5,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发热,头痛,颅内高压综合征,抽搐,意识改变,局灶性神经症状,6,实验室检查,CRP,正常值,10 10,6,/L,白细胞分类中多核细胞,55%,潘氏试验阳性,则诊断颅内感染。黄金诊断是脑脊液培养阳性。,10,治疗原则,选择杀菌剂,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局部给药应尽量避免,选择恰当的给药方案,疗程因不同的病原菌而不同,阳性菌首选万古霉素,阴性菌首选美罗培南,11,鞘内注射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全身静脉使用对致病菌敏感、透血脑屏障好的抗生素的基础上进行腰大池置管,行脑脊液引流、置换。同时结合鞘内注射抗生素,能使蛛网膜下腔的药物浓度高而疗效显著,能降低脑脊液内细菌及蛋白质含量,减少蛛网膜下腔粘连,既可迅速达到脑脊液有效药物浓度,又可避免大剂量静脉用药带来的副作用,12,护理,常规护理,高热的护理,抽搐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并发症的观察,抢救药品及器械的准备,药物治疗的护理,13,腰大池置管护理,放置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4 d,,否则逆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放管后行引流管加固缝合,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止引流管脱落,特别对于部分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尤其需要。置管后及时地调整每天脑脊液的引流量,注意引流管高度及流速,一般引流量控制在,100250 ml/d,,引流过快者可出现低颅压及脑内血肿。置管后时刻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导管扭曲,位置过深或过浅以及组织蛋白含量过高,均易导致引流管的堵塞。,14,谢谢!,1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