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央视《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 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 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 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 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平坦 的。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 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 斗和特别能干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 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团结就是力量,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试想,一 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 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 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科学与人文并举。从小,这一句老话就不断地在我们的. 耳边回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真正落实到的, 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文化知识就可以 了,不用在学什么科学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强大的 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祖国的“花朵”的我们,不 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还要做到规范与个性共存!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业 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 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 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 了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航天人特别 能攻关的精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工,好 好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 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有的同学, 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 望,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寻短见,恨离 人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 好好地享受这美丽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无可改 变的事实。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 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这 个难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使 命,而是要在环境中、在艰苦中、在困难中成长,成就自己 的人生和使命。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靠的不是小聪明,而 是刻苦。读书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钻研,这才是 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的表现。
团结奋斗培育了航天人奉献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是航天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论前方后 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一一保 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 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 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 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 家庭,都要团结。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身为21世纪青少 年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 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 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 个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学生的话语。
央视《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 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 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 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 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 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 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 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 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 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 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 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 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 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 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 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 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 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 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 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 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 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 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央视《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
的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 的情感体验,出生在新世纪的我,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 我看到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矫健的身姿,为祖国感到骄傲;我 看到“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成功,掩饰不住对祖国科技发展 的自豪和喜悦;我还看到互联网已经触及千家万户,鼠标一 点,指尖一触,便无处不达……
我在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里,回首过去,又展望着未来。 如何在这大时代的浪潮里求得发展,是我,更是未来的你, 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抓准时代脉搏,根据时代需求来完善自我,才不 会落于时代。世界的发展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不为过, 这个时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讲究高效,正在从注重简单的实 用性到满足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发展着。身处科技人文发展不 断登上新台阶的你我,唯有不断学习本领,掌握高精尖知识, 才不会淹没在时代大潮中。
与时代同行的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抗挫折之心。 人生实难,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面对着生活中的'风浪,又 何尝不应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昂扬姿态去面对呢?
然而,与时代同行并不是做一颗随波逐流的海草,作为 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考, 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迷失自我,误入歧途。待到你们18 岁的时候,也希望你们在斑驳陆离的社会里能够明辨是非, 守住底线的同时,更要担起引领时代风向的大旗。
“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总 有一些东西值得追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持,总有一些东 西值得坚守当我们都明确自己的使命的时候,当我们
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时代 浪潮中奔涌向前了。
央视《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
古时候,人们总是想把一些探测器送上太空。不过,功 能单一,并不能完成人们对太空的探索。于是,人们开始想 办法:怎么让人上天!我们这次采用的是“长征二号火箭” 和“神舟十二号飞船”组成。
上一次太空,要花费很多钱,如果只上去三四个小时又 觉得不划算,我们想建一个像酒店一样能让宇航员住的地 方,就是空间站。
按照计划,空间站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载 人飞船"主要接送宇航员;第二个是“问天实验舱"是 用来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实验;第三个是“梦天实验 舱”,和“问天实验舱”差不多,也是用来做实验的;第四 个是“天和核心舱”,我们国家的宇航员就是住在这里面; 第五个就是“货运飞船”,主要是负责运送各种物资的。不 过,这个计划还没完全完成,现在的空间站只有两个部分: “天和核心舱”和“运货飞船”。据说,在2022年的时候, 空间站就能补齐了。
传说有个广寒宫,是在月球上的,而咱们的空间站是飘 在太空里的。太阳每天都会朝地球放射“能量”,不过我们 在地球上晒太阳时,太阳离我们较远,危险不大。宇航员在 太空中晒多了太阳可能会得癌症,所以规定空间站不能高于 地球10千米。科学家们在考虑到经费、实验效果等各种 因素,最终,把空间站定在了离地球4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东西都会掉到地上,这就是牛顿提出 的“万有引力”。如果,我们站在平地上扔东西,就会下落; 那要是我们把飞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丢”上去,它下落的程 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飞船就可以沿着地球飞了。 空间站飞得很快,一个半小时就能转地球一圈。
从古至今,人来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 果从空间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太空环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实验,比如说找出 一些比手机芯片更紧密的芯片,或是一些环境下能变色的东 西。
这次的宇航员上太空主要有几个小目标:住上三个月左 右;调试一下各种设备;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出舱看太空 和空间站的全貌。
中国的空间站,让我们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奥秘。
央视《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
“天宫”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座空间站。你还别说,“天 宫”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定的,那里面如一座宫殿,样样俱 全。
空间站是一个可供宇航员短期住宿,并可以做各种太空 研究和实验的“太空酒店式实验室”。那为什么要修建空间
站呢?空间站可以测试未来可能用于太空飞行的各种技术设 备。还能获得“失重”环境这种在地面上难以长时间获
得的特别环境。但是往返一次太空成本相当高,能一次在太 空中多待些时间,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所以 这样一个功能全面,又能让宇航员住久一些的地方就诞生 了。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我们“宫殿”的规划。
天和核心舱就是宫殿的卧室,主要供宇航员们居住。货 运和载人飞船就如地上的车辆一般,用来运送货物和人员。 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目前还暂未完工它们就是“宫殿” 中的研发实验室,用于各种太空实验和科研工作。
太空中会面临各种可想而知的危险,其中的威胁来自于 我们熟知的太阳。众所周知,太阳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依 靠,它提供源源不绝的各种能量,滋养万物生长。但是它释 放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都是非常致命的,这两种射线能轻易 穿透你的皮肤,破坏身体所有细胞。那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 可以天天晒太阳呢?那是因为,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把它们 反射或者吸收了。空间站架设的位置必须考虑这个安全因 素。国际上一般选择了在距地面10公里的位置,我们的 “天宫”,为了程度的安全,架设在距地面4公里的位置。 这样既能获得地球磁场的保护,也能获得大气层的保护,一 举两得。
古时的天宫,据说在云端,那里住着各路神仙,虚无缥 缈,看不见摸不着。今时的“天宫”住着许多宇航员和科学 家,他们在高高的天上为中国的太空科技进步,不断努力, 让我们不再依赖国外技术,在俯瞰地球的同时也能真正放眼 整个宇宙,对太空的了解不断深入。
所以,我们的“天宫”真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宫殿啊!或许 这就是“天宫”之名的由来和美好寓意吧。
“天宫”之门已经打开,腾云驾雾,遨游太空,未来可 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