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参加济宁市语文优质课评选《故都的秋》教案.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166167 上传时间:2025-04-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加济宁市语文优质课评选《故都的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参加济宁市语文优质课评选《故都的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故 都 的 秋 》 陈丕超 2008-11-20 教学目标: 1、欣赏秋景,体会情感;2、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 1、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2、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鉴赏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预习任务:①给各自然段加注序号;②画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和各段中表现色彩、声音的词语;③给各段景物描写添加一个小标题。④把握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特点;⑤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样出色〞的两个奥运,让08年9月的北京张灯结彩、繁华似锦。盛装的北京无比的美丽,但也模糊了四季的轮廓,让人忘掉了这是----秋天。以前的秋天的北平会是什么韵味呢?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回到1934年的北平,走进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 〔课件:1〕 二、明确教学目标 〔课件:2〕 二、 阅读,整体把握 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文本,然后告诉我,郁达夫先生对北平的秋天是什么情感?请用文本的句子回答。 〔课件:3〕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大家先对课文有个整体印象,再由表及里地探究。〕 同学的回答应该是:喜爱。 理由:①“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②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他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 ③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假设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他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秋之深啊! 〔课件:4〕 〔这两句话要让同学读,使他们明白:不仅仅是喜爱、欣赏。而是极端的爱。能答出:眷恋、热爱、痴迷等的就算解决,喜爱的程度轻一些!〕 三、深入探究 〔一〕、郁达夫先生既然这么喜爱故都的秋,那么他是通过描写什么样的景色来表现这故都的秋呢?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速读课文,看他共描述了几幅“故都秋景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画内容。 〔课件:5〕 同学活动,教师引导生成:有五幅画面 1、 第三段,秋院〔小院秋晨〕2、第四段,秋槐〔秋槐落蕊〕3、第五段,秋蝉〔秋蝉残声〕4、第六---十段秋雨〔秋雨话凉〕5、第十一段,秋果〔秋日异果〕 〔不是重点环节,不追求标题的协调、一致。〕 〔课件:6----课件10〕 大家概括的很好,和我的看法相同,我概括的标题是: 虽然具体的词语不尽相同,但都把握住了主要景物。 〔课件:11〕 (二) 、这几幅画面,生动出色,同学们你最喜爱哪一幅呢?请放开声音诵读你喜爱的文句。 〔课件:12-13〕 1、〔找同学诵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和句子,然后问他喜爱的原因,从而引领同学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有重要的表现手法时,点一下。同学说的不是重点的句子,不要过多纠缠。说不出要及时换同学回答,不要用一个人时间太长。实在说不出的,就多找同学读,通过品评来把握。〕利用第三段,最多找三位同学活动。体现这幅画面的清来。 2、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大家的审美观念和角度不尽相同,你最喜爱哪一幅呢? 〔再活动,把“秋槐落蕊〞“秋雨话凉〞着重指导那句对话,这句话一定要让一位同学读。一定要放手同学去分析。〕 3、还有喜爱那两幅图画的同学吗?其实这五幅画都很出色,因为他们共同体现了故都的秋的特色。什么特色呢? 顺势总结“故都的秋〞的特色是:清、静、悲凉。展示五幅图 〔课件:14〕 让我们一起带着对郁达夫情感的理解,和故都秋景的印象,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先自由读,再点拨,再合读。不要乱读。〕 〔三〕转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故都的秋天不仅是这么肃杀的景物,还有“万山红遍〞的热情豪迈啊!为什么作者对那些景物视而不见呢? 〔课件:15----16〕 实际上这“清、静、悲凉〞是郁达夫先生的内心情感,他不过是借这肃杀之景表现内心罢了! 那么作者的内心为什么这么清,这么静,这么悲凉呢? 〔课件:17〕 1、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心得。〔课文第十二段〕郁达夫也感染上了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 2、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耻辱和岐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 3、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四、处理其他问题 1、现在我们阅读第二自然段,对照北国之秋,概括南国之秋的特点。 “慢、润、淡〞 〔 课件:18〕 2、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故都之外的南国之秋 为了对比,特别北国之秋比南国之秋更够味,更合作者的心境。 对,作者把南国之秋比作黄酒、稀饭、鲈鱼和黄犬;把北国之秋比作白干、馍馍、大蟹和骆驼。形象的表现出两者的不同 五、展示板书制定。 〔课件:19〕 六、我们欣赏完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心境是轻松愉悦,还是抑郁悲凉呢? 因为我们还沉醉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平,那个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年代。让我们审阅今天身处的中国吧!刚过去的八月,我们成功举办了规模弘大的奥运盛会,九月,“神州七号 〞载人航天飞船又要翱翔九天。中国人真的“神气〞了。自豪、自信的我们,在秋天收获的是满怀的豪情。还会有那“清、静、悲凉〞吗? 〔课件:20〕 七、今天下午,我刚走进咱们曲师附中,看到运动场边的那片法桐林已是落叶萧萧,秋意渐浓了。作为东方圣城的曲阜,他的秋和故都的秋有何相仿或区别吗?请仔细观察、体味,并以《圣城之秋》为题,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备课笔记: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