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短文两篇之《陋室铭》教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64652 上传时间:2025-04-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之《陋室铭》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短文两篇之《陋室铭》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储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这种文体现代还用吗?——座右铭。 3.关于本文的“文外曲致〞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状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用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就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内〕。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今属广东省〕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今属四川省〕、和州〔今属安徽省〕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827〕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 三、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气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 (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 ? (回答)馨。 6.教师讲解: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发人深省。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无论这房子确实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到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缓缓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看下文(出示与“草色入帘青〞相吻合的山水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板书环境)。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纳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板书:对偶) 7.提问:苔痕 相对? 回答:草色。 提问:阶绿 相对? 回答:帘青。 提问:上相对? 回答:入。 除了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拟人。 8.教师讲解:“上、入〞采纳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板书:拟人):采纳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凉,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弹琴图胶片) 9.教师讲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鸿儒,大学问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作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这两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对偶。 10.提问:谈笑相对 ? 回答:往来。 有相对 ? 回答:无。 鸿儒相对 ? 回答:白丁。 11.教师讲解: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板书: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板书: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说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书:生活)。调,弹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佛经;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乐;案牍,指官府的公文。这几句是说,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两句用了正反虚实(板书:正反虚实)的写法。 12.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13.教师讲解: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特别,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14.教师讲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纳的是类比的写法(板书: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15.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肯定:很对。(板书:暗含、志向) 16.教师讲解: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亮。写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够完美了,可以收笔子。 但是作者是一个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说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讲得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7.提问: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答: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教师肯定:回答正确。 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板书:态度),安贫乐道,君子固穷,这就更特别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语引经据典(板书: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19. 5.文化寻踪: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让同学了解古代文人以诗文明志的传统。 〔2〕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作者的陋室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吗? 绿色、亲近自然、生活简朴、居室的文化气息等等。 〔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陋室之雅? 环境:清幽 来往的人:高雅 主人生活:悠闲 〔4〕7.文章末尾为什么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 以先贤自比说明自己的志向,以孔子的话来暗示是君子居之 。 〔5〕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表现的作者的生活志趣。〔安贫乐道〕 四、同学教师共同完成板书 1.依据老师的板书,请在横线上填一个字,说明作者运用修辞力法的目的。同学上台给板书填空。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引陋室 —馨 对偶 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 对仗夸朋友——雅 虚实 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参照译文 1.《陋室铭》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为坚持铭文句式工整和押韵的特点,本文兼用意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