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颗心》教学制定范文
《三颗心》教学制定范文
制定理念
本课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邻里之间的关爱之情,文中没有什么难懂的句子,因此教学宜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采纳初读感知—品读真情—再读体会这种方式教学,让同学在朗诵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高尚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关爱老人的启迪。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从而培养同学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唤起生活的感受,体会邻里亲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人、关爱他人的教育。
4、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1、识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诵,唤起生活感受,体会邻里亲情,学习关爱他人。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挂图、歌曲《爱的奉献》、轻柔的音乐、儿歌《我的好妈妈》、课文朗诵CD、生字卡片、三颗心或相关课件。
学具:本课生字的偏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显示主题
1、孩子们,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首儿歌,会唱的小朋友还可以一起唱一唱。〔播放儿歌《我的好妈妈》。〕你从儿歌中感受到什么?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说一说“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读《三颗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提示读课文的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碰到不熟悉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四周的小朋友请教,碰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宁宁一家关怀老爷爷的故事。〕
3、孩子们可真能干,这么快就读通了课文!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看谁读得最正确。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字词:
〔1〕“轻轻地〞:爸爸和妈妈轻轻地起床,轻轻地走路,轻轻地说话……
〔2〕“凳脚儿〞:只有凳脚儿不听话,搬动时,碰着地板,发出“冬冬冬〞的响声。
4、检查同学的生字学习状况。〔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出示生字词。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同学练读。〕
适时指导“响〞、“病〞是后鼻韵,“楼〞是边音。
〔1〕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
〔2〕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同学分别准备好偏旁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同学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5、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改正字音。
6、现在,听老师读,注意听朗诵时的轻重、停顿,看看谁是最会听的孩子〔播放朗诵CD〕。
7、同学齐读课文。
〔二〕自读体会
请孩子们边读课文,边思索下面问题〔读后请人答〕:
1、“三颗心〞代表的是哪些人?(爸爸、妈妈、宁宁,并贴上写有爸爸、妈妈、宁宁的三颗心图片。)
2、你最喜爱哪颗心?请找出写你最喜爱的那颗心的句子,并勾画下来,读一读,看看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同学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品味真情
1、你喜爱哪颗心?为什么?〔依据同学回答,引导学习。〕
2、我喜爱爸爸妈妈这两颗心。
〔1〕你为什么喜爱爸爸妈妈这两颗心?〔爸爸妈妈非常关怀老爷爷。〕
〔2〕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他们对老爷爷的关怀?依据同学的回答出示词语“轻轻地〞,并指导同学读出轻柔、当心翼翼的感觉。
〔3〕出示第3段。你能把爸爸妈妈的心情用朗诵表达出来吗?〔自读体会。〕请人读。你觉得他〔她〕读得怎样?请人评议后,再请人读。
〔4〕老师范读。
〔5〕同学模仿老师的语气再齐读。
〔6〕男女生比赛读,看谁更能读出爸爸妈妈对老爷爷的关怀。
3、我喜爱宁宁这颗心。
〔1〕你为什么喜爱宁宁这颗心?〔因为他很关怀老爷爷,碰到问题还会动脑思索。〕
〔2〕你真棒,能自己读书思索。能告诉其他同学,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吗?依据同学回答,出示5~7段〔同学回答后请他朗诵相关段落,再请小组读。〕
〔3〕指导朗诵。
第5段:这段有没有让你觉得特别着急、生气的地方。〔老爷爷必需要休息,凳脚儿却发出“冬冬冬〞的响声,打搅了老爷爷的休息。〕〔课件出示凳子图片,并配上课文第5段。〕那这一段该怎么读?〔自己学习朗诵,请人读,再齐读。〕
第6,7段:怎么办呀?〔同学回答后,出示图片。〕瞧,宁宁他把凳脚儿一只一只包起来〔读慢〕。凳脚儿再也不发出响声了,宁宁心里怎么样?〔十分高兴。〕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这句话
〔出示第7段,齐读〕。
〔4〕刚刚,在学习中,有的小朋友读得有滋有味。敢不敢和同桌比比,看谁读出了宁宁的着急和高兴?〔同桌比赛读。〕教师巡视,发现读得有感情的孩子,然后让他示范读。
〔5〕读得真棒,请喜爱宁宁的同学齐读。
〔6〕学习第8段。
宁宁真棒,要是你是宁宁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夸他?
爸爸妈妈怎么说的?〔同学自己去找。〕请人读出。
他们真的在夸凳脚儿吗?〔是在夸宁宁懂事。〕
咱们一起夸一夸宁宁。〔齐读。〕
4、引导体会爸爸妈妈的心与宁宁的心的关系。
〔1〕宁宁这么小就会关怀别人,他的这种品质是受了谁的影响?〔引导看第3段体会,宁宁是在父母影响下才学会了关怀老爷爷。〕
〔2〕看来,宁宁父母这种好的品质影响了宁宁,让宁宁也学会了关怀人。同样,我们的爱、我们的言行也会影响身边的每个人。
5、学习第9段。
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宁宁学会了关怀老爷爷。看,他们一家会心地笑了。〔出示插图,感受一家人的心。〕
〔四〕再读,升华感情
1、在宁宁一家的.关怀下,老爷爷的病慢慢地好了。要是有一天老爷爷碰到了宁宁会对宁宁说什么?请与同桌演一演。再请人演一演,引导同学评一评宁宁的表现,让同学再一次感受邻里之间的关爱。
2、〔显示主题〕看来,老爷爷感受到了宁宁一家对他的关怀,感受到了他们每个人心中的“爱〞。他们不仅爱自己的亲人,也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每个孩子心中都有这样美好的爱,就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爱再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再一次去体会宁宁一家对老爷爷的牵挂,
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宁宁一家的爱。〔配乐,师生一起朗诵。〕
三、拓展延伸
1、面对楼下的这位老爷爷,宁宁和爸爸妈妈还做了些什么?展开想象,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师生总结,升华感情。
四、正确规范地写字
1.让同学提出难写的字。〔医、怎。〕让同学自己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1〕教师指导书写“怎〞字。
①卡片出示带田字格的“怎〞字。
②同学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然后说一说。
③教师范写,同学观察并书空。
④同学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各别辅导。
⑤展示同学书写的“怎〞字,引导同学欣赏,尤其注意“心〞。
〔2〕教师指导书写“医〞字。
①卡片出示带田字格的“医〞字。
②同学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然后说一说。教师告诉同学“医〞的笔顺:医,同学书空笔顺三遍。
③教师范写,同学观察并书空。
④同学独立书写。
⑤同桌互相欣赏并修改。
⑥展示书写优秀的字,共同欣赏。
〔3〕同学自己学习写剩下的生字,强调写前必必需看清每个字的占格,写时注意笔顺和书写姿势。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小组互评,哪个同学的哪个字写得最好,让他讲讲,并示范写一写。
2、自己完成课后题:把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写一写。写好后可请好朋友或老师欣赏。
五、完成课后学习第二题
1、同学自己读题,明确题意。
2、同学自己学习说,再集体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为自己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爱心。
3、为生字扩词语。
三颗枸杞豆 教案教学制定
三颗枸杞豆 教案教学制定
【教学制定A】
创意说明:一篇文质优美的好文章,应该让同学反复朗诵,在朗诵中体会文章的美感;琐碎地讲解字词句的含义,会破坏文章的整体美。本教学制定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同学采纳讨论的学习方法,体会文章写景的方法和作用,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让同学学会描写景物,心得景物描写背后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引导同学朗诵课文,并能留意文章中景物描写的语句。
二、让同学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
三、组织同学分组讨论,完成以下内容:
1.再次朗诵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
2.“我〞的成长与生活的环境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
3.体会景物描写融注了怎样的感情?
4.体会景物描写的方法:
〔l〕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为载体体现景物的特征。
(2〕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
(3〕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融注人物情感。
四、通过投影仪、视频展台等电教仪器,展示画面,让同学进行景物描写学习的训练,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力求语言的生动、优美,在景物描写中注入人物情感,做到情景交融。
【教学制定B】
创意说明:本教学制定的目的,是让同学能够通过自主活动,具体了解人物形象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让同学在活动中得到教益。
教学步骤:
一、同学通读课文。
二、引导同学分角色朗诵课文,要求同学读出感情。
三、进行课堂活动:让同学分别扮演主持人、三叔、“我〞,进行现场采访。可以制定以下问题:
1.三叔年轻时的理想是什么?
2.三叔的理想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3.三叔对自己的一生是如何评价的?
4.三叔对“我〞的希望是什么?
5.“我〞童年时代的爱好是什么?
6.是什么事情让“我〞幡然醒悟,从此勤奋努力的?
7.三叔的哪些话对“我〞产生了深入的影响?
四、通过活动,让同学明白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让同学回忆搜集有关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如: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莫等闲,空白了少年头。
……
五、布置作业:以“珍惜青春〞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制定C】
创意说明:本文的语言含义深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同学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有深入含义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入内涵,明确本文所要表达的“珍惜时间〞的主题;激发同学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努力成才。
教学步骤:
一、泛读课文,了解“我〞童年时代的调皮的`种种表现。
二、引导同学互相交流,找出文中含义深入的语句。可以让同学找出文中写到太阳的几句话,并合计以下问题:
1.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
把太阳说成“红色的车轮〞,有什么含义?
2.“太阳能捉住吗?〞我天真地问道。
“能!能呀!我以前老是忘记了去捉住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到要捉住它!〞
“捉住太阳〞是什么意思?你“想到〞过要捉住太阳吗?
3.“把它一捉到手,就变了,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里面放满了五彩的宝石。太阳的光芒都是从这些五彩的宝石上放射出来的,所以才这么亮。〞
为什么说把太阳捉到手,太阳就能“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
4.他忽然俯下身,用手捏住我的脸蛋。我疼得差点儿叫起来,他一点儿没有觉察到我的痛楚,口里喃喃地说:“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
三叔为什么说“我〞“也是太阳〞?
三、引导同学体会文中三个“O〞的含义,以及这三个“O〞对“我〞的影响。
四、引导同学赏析朱自清的《匆匆》片段,体会这篇散文所表达的思想主题。
五、组织同学互相交流探讨,看看自己有没有浪费了青春年华。
【资料整合平台】
关于“夸父〞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够。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课文扩读材料:
匆 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慧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慢慢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无论去了,来的时候无论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移动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聪慧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中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慧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使用建议: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主题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同学进行比较,《三颗枸杞豆》中的三叔和《匆匆》中的“我〞都流露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劝勉人们珍惜时间。同时,也可以引导同学分析两篇文章风格的不同,体会修辞手法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