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校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指南
疫情防控期间,父母、孩子长时间共处,让一些家庭的亲子问题突显出来。而很多家长把亲子冲突的原因归结为疫情的发生,认为只要疫情结束,亲子冲突就会自行消失。然而,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从过往的“隐而不发”到现在“集中喷发”,正是已有问题的延续与恰逢其时的爆发,这是一场危机,也是家庭教育的契机。
父母如何做才能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请查收这份《“疫”起居家亲子关系指南》吧!
一、管理情绪
疫情之下,重重压力,家长既要考虑生计还要操心孩子,非常地不容易。在有情绪的时候,家长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不做受害者,亦不做加害者,而是如实看待当前困境,清楚自己的需求,担负起自身的责任。
当孩子在家不能安心学习,或出现别的问题时,家长不妨先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倾听孩子心声。只要理由合理,就尊重。如果不利于孩子成长,就和孩子积极沟通,共同协商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二、接纳孩子
心理学里有一个悖论,那就是所有的改变都是基于不改变。通俗地理解便是,当我们迫切地想要改变孩子的时候,也是最难改变孩子的时候。
当我们发自内心地去理解孩子的行为,接纳他当下的状态,看到他对于自我约束无能为力的时候,才能够看到孩子的困境所在,更愿意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谈,而此时的交谈才能真正地让孩子觉得家长是为他好。
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担忧和控制背后暗含着一种优越感或内疚感,这会让孩子感到很有压力,越发想要抗拒和远离,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甚至会加剧亲子关系中的裂痕。
三、调整期待
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值。不要让自己因为孩子的问题而过度焦虑。因为你的焦虑可能会让你的情绪失控,最后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就会越来越紧张,家里也是鸡飞狗跳的。
最重要的是,情绪是会传染的。那就一起学习排解情绪。比如听听音乐,打打游戏,微信同学聊聊天,这都是正常的。
四、以身作则
家长在陪伴孩子时,除了工作必要的回复和交流外,家长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追剧、刷抖音或聊微信等,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不平衡。
家长意见不一致,尤其是有矛盾冲突的时候,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执。要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疫情教会我们成长,更给家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思机会,及时走出“亲子共生”的束缚。疫情居家,多点耐心、多点包容,学会倾听、尊重彼此,那么我们也会对彼此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接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