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学生社团管理制度
1、 社团组建方式。学校依据师资情况和学生需求组建学生社团并安排辅导老
师。支持学生自发组织社团并聘请辅导老师,经学校批准后可以开展活动。社团
名称由学生和辅导老师共同讨论确定。
2、 社团招募方式。一般每学期初进行社团招新和人员调整,控制人数避免增
加管理难度。坚持“自愿参加”和“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报名社团要先经家
长同意。社团老师和成员一经确定,无特殊情况一学期内不再变更。
3、 活动时间地点。各社团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计划,每天按计划坚持开展活
动(个别社团因客观原因可以不每天都活动),并做好记录。活动时间为下午放学
后的3:50-4:30,地点要相对固定。学校努力为社团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各班主
任要熟知本班参加各社团的学生名单和活动时间,并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短信、
家长会等途径将学生参加的社团名称、辅导老师和活动时间告知家长。
4、 社团考勤管理。各社团成员和辅导老师按时到指定地点集合,不迟到不早
退。学生因事因病不能参加活动的要提前请假。辅导老师活动前先点名,如人数
不全务必核查原因。活动中加强学生管理,避免学生中途无故离开。班主任要做
好配合工作,组织好放学,合理安排课外辅导和卫生值日,督促学生按时参加社
团。因班级事务、课业辅导、病假事假等有学生不能参加社团活动的,班主任要
主动和社团老师沟通。社团活动结束后,辅导老师要组织学生排队放学,清点人
数无误后统一离校,并在离校登记表上签字。社团老师因病因事请假或因工作原
因不能开展社团活动的,要于当天中午前通知相关班主任,并由班主任传达给学
生和家长。因学校统一安排活动需取消社团活动的,先由学校通知社团老师,然
后由社团老师通知班主任,再由班主任通知学生和家长(同样要在当天中午前传达
到)。
5、 活动过程要求。每次活动时要认真组织,注意文明礼仪、纪律卫生,加强
安全教育,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6、 社团收费管理。各社团不得收取学费。需要购买学习用品的,坚持自愿原
则,提倡家长自行购买,家长支持统一代购的要提前签订同意书。
7、 社团绩效管理。各社团要积极参加各级比赛,为学校争得荣誉。学校每学
期末举行社团成果展演,定期进行优秀社团、优秀成员的评选表彰。社团辅导工
作量计入评优评先和绩效考核量化范围。
小学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二)
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学生社会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
践能力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措施。为加强对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确保学生参
加社会实践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根据上级领导要求,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如
下安全保障工作
一、加强管理,严格审批,确保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序开展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勤工俭学和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
安全工作》精神,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学生
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相关
工作制度,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切实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学
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序开展。一要坚持原则。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勤工俭
学“以育人为根本宗旨”的正确方向,确立勤工俭学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指导思
想,坚决纠正和杜绝勤工俭学活动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二要认真组织。
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劳动性的实践活动必须在学校的统一安排
下有组织进行,不得采取放假、下达工作任务等形式放任不管;三要严格审批。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前,必须制定活动计划和安全预案上报教育主管
部门,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原则上,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
动,必须由学校校长批准;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学生集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必须
由学校报请市教育局批准。严禁学校、教师未经批准私自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
的社会实践活动;四要合理安排。学校应当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状况
合理安排劳动性的实践活动,严禁组织学生参加超越其年龄、生理和自我保护能
力范围和缺乏安全保障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禁止学校组织小学三年级(包括三年
级)以下的学生参加劳动性实践活动。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不得把学生当作劳动力,
坚决禁止向学生下达创收任务和其它“以钱代劳”的错误做法。
二、 预防为主,强化教育,增强师生安全防护意识
学校要加大安全教育的力度,增强师生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坚决杜绝安全事
故的发生。一要广泛宣传。活动前要开展大规模的安全知识宣传活动,采取简
报、图片展、知识竞赛、主题报告会、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内部宣传各
类安全知识,安全法规,增强师生安全防护意识;二要强化教育。学校在日常教
学中要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
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前,要协调好学校与学生、学生家长、农户等方面的关系,
同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消防、交通法规,遵守安
全制度,遵守学校纪律,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自防自救知识,掌握预防拥挤踩
踏、火灾、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的一般常识;三要开展演练。要通过集
中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要抽调专门
力量组织安全演练,重点是灭火演练、自救演练、紧急情况下疏散演练等,培养
师生员工应对各种危险情况,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师生员工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
三、 精心组织,落实措施,确保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安全进行
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要把学校社会实
践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工作,作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切实抓紧抓好。组
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必须精心组织实施,落实好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学校社
会实践活动安全进行。一要靠实责任。要按照“谁组织、谁负责”、“谁审批、
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学校校长、各部门、班主任一级抓
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管好一级的安全工作格局。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性实
践活动必须明确安全工作责任人,落实安全责任;二要落实措施。组织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活动,应当制定安全预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要配备必要的救护药
品、器材,并将班主任以外的其它教职工安排到班级,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管理
工作。组织学生乘车必须选择有牌、有照符合载人条件的车辆,严禁组织学生乘
坐拖拉机、货车等不符合客运条件的车辆,严禁学生自驾摩托车等机动车辆,严
禁车辆超载、超速、违章行驶。学生骑自行车、步行时,学校管理人员要一同前
往,组织学生按照交通法规有秩序行进,决不允许师生分离,确保交通安全。
在实践场所,学校管理人员应当加强现场监管,维护好现场秩序,确保现场
安全。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期间,要防止学生私自离开实践场所,防止学生食用
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确保学生按时、卫生就餐,坚决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
生;三要及时报告。学生在校内和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一旦发生学生人身安全事
故,学校必须及时迅速逐级上报。必须在事故发生 小时内报告市教育局,对
发生房屋倒塌、火灾、交通、疫情等重、特大安全事故造成师生非正常伤亡,学
校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急需抢救的,学校在立即上报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同时,
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公安、卫生、防疫等部门,全力组织抢救,不得以任何理由延
误抢救时机,力争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学校领导及教师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学校安全保障工作,认真
履行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监管、审批职责。切实承担起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
动的安全保障职责,确保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安全进行,保证学生生命安全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