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危险化学品火灾的危害与扑救对策.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159685 上传时间:2025-04-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火灾的危害与扑救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危险化学品火灾的危害与扑救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火灾的危害与扑救对策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以及在不同状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假设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展。此外,由于化学品本身及其燃烧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因此,扑救化学危险品火灾是一项极其重要又非常危险的工作。   一旦发生火灾,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使命,掌握有关消防设施、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特别要求等内容。   扑救化学品火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2、出应始终坚持清洁和畅通;3、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4、灭火时还应合计人员的安全。   扑救初期火灾   1、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   2、在火灾尚未扩展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移动式灭火器、或现场其它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采用保护措施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可采用以下保护措施:   1、对四周设施及时采用冷却保护措施;   2、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3、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   4、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等处,防止火焰蔓延。   特别注意: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它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防队到达后,介绍物料性质,配合扑救。   不同种类危险化学品的灭火对策   (一)扑救易燃液体的基本对策:   易燃液体通常也是贮存在容器内或管道输送的。与气体不同的是,液体容器有的密闭,有的敞开,一般都是常压,只有反应锅(炉、釜)及输送管道内的液体压力较高。液体不管是否着火,如果发生泄漏或溢出,都将顺着地面〔或水面〕漂散流淌,而且,易燃液体还有比重和水溶性等涉及能否用水和一般泡沫扑救的问题以及危险性很大的沸溢和喷溅问题,因此,扑救易燃液体火灾往往也是一场困难的战斗。遇易燃液体火灾,一般应采纳以下基本对策。   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压力及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飘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用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推断着火面积。小面积〔一般50m2以内〕液体火灾,一般可用雾状水扑灭。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1211,1301〕灭火一般更有效。大面积液体火灾则必须依据其相对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   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一般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灭火。用干粉、卤代烷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用泡沫也有效。干粉、卤代烷扑救,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不仅必须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出流淌,而一般泡沫又会受到水溶性液体的破坏〔如果一般泡沫强度加大,可以减弱火势〕,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或卤代烷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必须用水冷却罐壁。   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用防护措施。   扑救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如有条件,可采纳取放水、搅拌等防止发生沸溢和喷溅的措施,在灭火同时必须注意计算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和观察是否有沸溢、喷溅的征兆。指挥员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即作出准确推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扑救人员看到或听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马上撤至安全地带。   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的火焰,并迅速采用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四周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的液体。   〔二〕扑救毒害品和腐蚀品的对策:   毒害品和腐蚀品对人体都有一定危害。毒害品主要经或吸入蒸气或通过皮肤接触引起人体中毒的。腐蚀品是通过皮肤接触使人体形成化学灼伤。毒害品、腐蚀品有些本身能着火,有的本身并不着火,但与其他可燃物品接触后能着火。这类物品发生火灾一般应采用以下基本对策。   灭火人员必须穿防护服,佩戴防护面具。一般状况下采用全身防护即可,对有特别要求的物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合计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氧气或空气面具。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常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限制燃烧范围。毒害品、腐蚀品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灭火人员在采用防护措施后,应马上投入寻找和抢救受伤、被困人员的工作。并努力限制燃烧范围。   扑救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   遇毒害品、腐蚀品容器泄漏,在扑灭火势后应采用堵漏措施。腐蚀品必须用防腐材料堵漏。   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沸腾飞溅,必须特别注意防护。扑救浓硫酸与其他可燃物品接触发生的火灾,浓硫酸数量不多时,可用大量低压水快速扑救。如果浓硫酸量很大,应先用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灭火,然后再把着火物品与浓硫酸分开。   (三)扑救放射性物品火灾的基本对策:   放射性物品是一类发射出人类肉眼看不见但却能严重损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α、β、Υ射线和中子流的特别物品。扑救这类物品火灾必须采用特别的能防护射线照耀的措施。平常生产、经营、储存和运输、使用这类物品的单位及消防部门,应配备一定数量防护装备和放射性测试仪器。遇这类物品火灾一般应采用以下基本对策。   先派出精干人员携带放射性测试仪器,测试辐射〔剂〕量和范围。测试人员应尽可能地采用防护措施。   对辐射〔剂〕量超过0.0387C/kg的区域,应设置写有“危及生命、禁止进入〞的文字说明的警告标志牌。   对辐射〔剂〕量小于0.0387C/kg的区域,应设置写有“辐射危险、请勿接近〞警告标志牌。测试人员还应进行不间断巡回监测。   对辐射〔剂〕量大于0.0387C/kg的区域,灭火人员不能深入辐射源纵深灭火进攻。   对辐射〔剂〕量小于0.0387C/kg的区域,可快速用水灭火或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扑救,并积极抢救受伤人员。   对燃烧现场包装没有被破坏的放射性物品,可在水枪的掩护下佩戴防护装备,设法疏散,无法疏散时,应就地冷却保护,防止造成新的破损,增加辐射〔剂〕量。   对已破损的容器切忌搬动或用水流冲击,以防止放射性沾染范围扩展。   (四)扑救易燃固体、易燃物品火灾的基本对策   易燃固体、易燃物品一般都可用水或泡沫扑救,相对其他种类的化学危险物品而言是比较容易扑救的,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但也有少数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的扑救方法比较特别,如2,4-二硝基苯甲醚、二硝基萘、萘、黄磷等。   2,4-二硝基苯甲醚、二硝基萘、萘等是能升华的易燃固体,受热产生易燃蒸气。火灾时可用雾状水、泡沫扑救并切断火势蔓延途径,但应注意,不能以为明火焰扑灭即已完成灭火工作,因为受热以后升华的易燃蒸气能在不知不觉中飘逸,在上层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尤其是在室内,易发生爆燃。因此,扑救这类物品火灾千万不能被假像所困惑 。在扑救过程中应不时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四周喷射雾状水,并用水浇灭燃烧区域及其四周的一切火源。   黄磷是自燃点很低在空气中能很快氧化升温并自燃的自燃物品。遇黄磷火灾时,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对着火的黄磷应用低压水或雾状水扑救。高压直流水冲击能引起黄磷飞溅,导致灾害扩展。黄磷熔融液体流淌时应用泥土、砂袋等筑堤拦截并用雾状水冷却,对磷块和冷却后已固化的黄磷,应用钳子钳入贮水容器中。来不及钳时可先用砂土掩盖,但应作好标记,等火势扑灭后,再逐步集中到储水容器中。   少数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不能用水和泡沫扑救,如三硫化二磷、铝粉、烷基铝、保险粉等,应依据具体状况区别处理。宜选用干砂和不用压力喷射的干粉扑救。   (五)扑救压缩或液化气体火灾的基本对策:   压缩或液化气体总是被储存在不同的容器内,或通过管道输送。其中储存在较小钢瓶内的气体压力较高,受热或受火焰熏烤容易发生爆裂。气体泄漏后遇火源已形成稳定燃烧时,其发生爆炸或再次爆炸的危险性与可燃气体泄漏未燃时相比要小得多。遇压缩或液化气体火灾一般应采用以下基本对策。   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用堵漏措施的状况下,必须坚持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布暑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纳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的进出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依据火势推断气体压力和泄漏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但仍必须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马上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如果确认泄漏非常大,根本无法堵漏,只必须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四周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   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作出准确推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六)扑救爆炸物品火灾的基本对策   爆炸物品一般都有专门或临时的储存仓库。这类物品由于内部结构含有爆炸性基因,受摩擦、撞击、震动、高温等外界因素激发,极易发生爆炸,遇明火则更危险。遇爆炸物品火灾时,一般应采用以下基本对策。   ①迅速推断和查明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紧紧抓住爆炸后和再次发生爆炸之前的有利时机,采用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的发生。   ②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加强爆炸物品爆炸时的威力。   ③如果有疏散可能,人身安全上确有可靠保证,应迅即组织力量及时疏散着火区域四周的爆炸物品,使着火区四周形成一个隔离带。   ④扑救爆炸物品堆垛时,水流应采纳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⑤灭火人员应尽量利用现场现成的掩蔽体或尽量采纳卧姿等低姿射水,尽可能地采用自我保护措施。消防车辆不要停靠离爆炸物品太近的水源。   ⑥灭火人员发现有发生再次爆炸的危险时,应马上向现场指挥报告,现场指挥应迅即作出准确推断,确有发生再次爆炸征兆或危险时,应马上下达撤退命令。灭火人员看到或听到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至安全地带,来不及撤退时,应就地卧倒。 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