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文精神的建设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国家才有的,全世界也都存在。近两三百年,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整个世界的科技和人文两大文化体系一直处于失衡状态,科技占主导,人文却总是追赶不上科技。科技可以直接用到生产,是硬实力,而人文作为软实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从而影响生产。
特别是近一百年来,一些所谓的落后国家为了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提升经济实力,更多地关注科技文化,而人文文化被抛得更远。中国如果不调整这种失衡状况,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科技文化在造就了物质发展的同时,也在以经济发展规律来构建整个社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用经济学上的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这是科技、人文的比例失衡引起的。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是以人为本,不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也不追求付出和收获相等。人文的价值观应该是付出大于收获,甚至是完全付出,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上。
近些年来,我们在道德伦理上甚至出现了一种倾向:给我多少权利,我就尽多少责任和义务,追求责任、义务跟权利完全等价。其实,权利义务不是简单的等价关系。责任、义务是个体的行为,权利是社会赋予的。从道德施行上看,我们应遵循董仲舒提出的原则——“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个体在道德施行上只管正谊明道,而不是谋利计功,社会需要给这些正谊明道的人相应的功利,但个人不是为了功利而去正谊明道的。如果社会对正谊明道的人置之不理,给歪门邪道的人以奖励,社会就失去了公正。如果社会不奖励正谊明道的人,只能说明社会是不公正的,但个体还是要无怨无悔地去正谊明道,这才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可怕的是我们把经济学上的等价交换原则看作价值观的核心,绝大部分人都想着有相应的回报才去尽相应的义务。
社会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个人尽伦尽职,在什么位置上就要把这个位置上的工作做好,并得到一份相应的回报。但是,更高的人文要求是自觉把事情做得更好,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心甘情愿地去做事,这是人文的价值追求。与物质上的回报相比,更重要的是得到精神上的回报。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人文的价值追求,而不是以经济学上的等价交换原则来衡量一切。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是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人文价值失落的表现。
〔摘编白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文不同于科技,属于软实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也会间接地影响到生产。
B.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是以利为本,追求的是付出和收获相等。
C.做任何事情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这属于人文的价值观。
D.如果让等价交换原则成为价值观的核心,人们就会冲着相应的权利尽相应的义务。
2、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由现实人手,直陈科技与人文两大文化失衡状态,显示危害,引出论题。
B.文章将以等价交换原则为价值观的核心与人文的价值观进行比较,特别各自特性。
C.文章从道德施行的层面,运用董仲舒之例,有力地论证了人文价值观的重要性。
D.文章从社会最根本的要求及人文的价值追求两方面,层层深入阐述应有的价值取向。
3、依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只会出现在科技文化很不发达的落后国家。
B.科技文化发达了,自然会引起人文文化的衰落,从而导致二者之间比例失衡。
C.社会给正谊明道的人以相应的物质奖励,旨在让他们无怨无悔地去正谊明道。
D.在人文的价值观指引下,即使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也应自觉把事情做得更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4—6题。
曾经有过的落日
陆平
①不经意间,望着天际那一轮正在沉沉下坠的落日,忽然心头怦然一动,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遥远,很亲切,好像在潜意识中已经驻留了好久,感受着一种靠近归宿的温暖,就像一个疲惫的行人,终于在模糊的暮色间看见了远处可以落脚的村落。
②记忆中确实有过那样一刻,扶着把铁锹,痴痴地望着遥远的那轮落日,大地是一片温柔得无法表达的金黄。一只不安分的鸟雀盘旋在空中,叫着“归去,归去〞催人回归应该拥有的那处蜗居。而那里,炊烟早已经袅袅飘起,一盆清冽的凉水,小桌上一海碗汤面,一盘浓浓醋味的洋芋丝,还有一夜不需要再有约束的五彩的梦。
③那回出差回来,邻座的小女孩奶身奶气地唱起一支熟悉的儿歌,童稚的歌声天真、质朴。车窗外又是那一轮亲切的落日。童年的落日,跟晚年的落日,应该是同一个太阳。那一刻的落日随着长途行驶的列车久久不肯离去。一种不舍的柔情,一种神秘的饥渴,一种久远的感动,更有一种回归的安谧,充盈在疲惫的心头。落日实在并不比东升的旭日和朝霞低下,无论人们习惯于对朝阳的赞美。
④几年前,在西双版纳的一个黄昏,一车游人已经疲惫地靠向座背,连导游也恹恹地不再放出百灵鸟一般动听的喉舌。这时,落日在凤尾竹编织的绿色网隙展开一幅迷离的情景,假设隐假设现,似有似无,正如模糊之中的月牙,还如闪闪烁烁的星辰,那是一种实在不能太多暴露的意境。而一种幸福满向心底,这种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的赐子,这种灵犀相通的感应,在这个小小的空间,只是属于我的一个人的专利,因为同行者沉溺于旅途的困顿,不再生成这种雅兴。
⑤落日没有太多的记忆,落日下的世界却已走过千年万年。
⑥二千多年前的屈原,在找到最后归宿地汩罗江之前,在感慨“老冉冉其将至今/恐修名之不立〞的同时,无疑也经历过太多的日出日落,也承受过落日的沐浴,他在《天问》中感喟“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自明及晦,所行几里?〞。日出日落也给他的心灵带来深长的震动。
⑦当乔尔丹诺·布鲁诺被捆到那高高的十字架上,木柴在他的足下熊熊燃烧起来时,殉道者吐出的最后一句话是:“火焰并不能把我征服,将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而当他最后一次在阴暗的牢房里看到落日的余晖,一定在心里想着:明天的旭日就是今天的落日。
⑧落日的故事太多,没有人能够记得住每一个发生在落日下的故事。
⑨可是每个活着的人都会面临落日,即使千百年以后的日子里,落日依旧。后人无法记得太多的前人,哪怕最亲爱的长者,可是每一个后人都将经历落日,都会想到曾经有过的落日——最美、最热烈地燃烧。
〔有删改〕
4.以下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中加点的词语“遥远〞和“亲切〞,都是就“似曾相识的感觉〞而言的,但两者位置上不可互换。
B.第⑤自然段承接上文“我〞对落日的记忆,引出下文屈原和乔尔丹诺·布鲁诺的例子,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屈原、布鲁诺这些人类历史上的先贤,他们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如同最辉煌、最壮丽的落日。
D.纵观全文,作者通过人生落日与自然界落日的对比,有力地特别了主题;语言典雅含蓄,充满诗情画意。
5.依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6.文章引用屈原的诗以及布鲁诺的话,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上皇既归,瓦剌复请朝贡。先是,贡使不过百人,正统十三年至三千余,赏赉不餍,遂入寇。及是又遣使三千来朝,谦请列兵居庸关备不虞。京师盛陈兵,宴之。因言和议难恃,条上安边三策。降人安排近畿者甚众,也先入寇,多为内应,谦谋散遣之。因西南用兵,每有征行,辄选其精骑,厚资以往,已更遣其妻子,内患以息。谦以上皇虽还,国耻未雪,会也先与脱脱不花构,请乘间大发兵,身往讨之,以复前仇,除边患。帝不许。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不允。性故刚,遏事有不如意,辄拊膺叹曰:“此腔热血,意洒何地!〞视诸选耎①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坐以谋逆,处极刑。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释:①选耎:怯懦不前。
7.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B.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C.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D.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8.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指科举中通过殿试的人,依成绩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内外艰,古代一般称遭母丧为内艰,遭父丧为外艰,文中指同时遭父母去世。
C.正统,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凡碰到大事、要事,经常要改年号。
D.壬午,是用天干地支组合记录日序,天干地支还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时等。
9.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谦为官正直,不事逢迎谄媚。他每次进京议事,都空着口袋去,那些权贵们不能不心生怨恨;又蔑视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招致了怨愤。
B.于谦深谋远虑,积极绸缪国事。瓦剌派三千使者来朝,他鉴于以往教训向朝廷请求列兵关塞提防不测;看出难凭和议长期安定,呈上三条安边政策。
C.于谦生性刚烈,勇于为国献身。碰到不如意,就摸着胸口叹息无法为国家奉献牺牲;积极请求亲自带兵讨伐敌人。
D.于谦俭朴廉洁,不贪荣华富贵。皇帝赐他豪宅,他坚决推辞,没有接受;死后被抄家,没有多余的财产,视为珍宝的只有皇帝赐的蟒衣、剑器。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5分〕
〔2〕降人安排近畿者甚众,也先入寇,多为内应,谦谋散遣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闲居晚夏
姚合①
闲居无事扰,旧病亦多痊。
选字诗中老,看山屋外眠。
片霞侵落日,繁叶咽鸣蝉。
对此心还乐,谁知乏酒钱。
[注] ①姚合,晚唐著名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授武功主簿,以心存退隐的态度为官,官至从三品秘书监。
1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闲居〞二字点题,“无事扰〞“旧病痊〞写出诗人身体康健、精神愉悦,为后文抒情作了铺垫。
B.作诗、看山是诗人闲居时的生活状态,一个“老〞字既写出时光的流逝,也隐含有不得重用的郁闷之情。
C.“繁叶〞“鸣蝉〞等处,点到了题目之中的“夏〞字。颈联描写了闲居环境的优美。
D.“侵〞“咽〞用得极妙。“侵〞既写云日掩映之美,又有动态之美;“咽〞描述声之低弱,反衬叶之繁密。
12.本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借用来说明为人应廉洁不贪,再微小的东西也不能私取。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屈原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3〕《诗经·氓》一文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中,齐军大败之后,曹刿观察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远望齐军的队伍,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决定“逐齐师〞。
三、语言文字运用〔33分,每题2分〕
〔一〕基础知识运用
14、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 。
②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 ,回味绵长。
③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现在想来还 ,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
A.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B.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C.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 D.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15、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有企业家坦言,进行公益捐助的一个原因是担心消费者指责自己冷漠小气,细大不捐,从而影响公司产品的销路。
②李鸿章主张大清国参加世界商品经济往来,利用双边贸易富强自己,制约别人,这样的熟悉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
③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踏踏实实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④李警官深谙犯罪心理学,总能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角度推心置腹地剖析作案动机及过程,侦破了很多棘手的案件。
⑤《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书中对政治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作了很多鞭辟入里的分析,值得一读再读。
⑥围棋等棋类游戏能很好地培养人的统筹意识和战略眼光,因为如果目无全牛,就很可能因顾此失彼而落败。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16、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这家羽毛球馆设施齐全,可以为羽毛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拍、羽毛球、球鞋、球衣等羽毛球器材。
B.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同学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C.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D.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17、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施行,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二〕课内文言知识
18、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①⑤ B.②⑥ C.③⑧ D.④⑦
19、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殊:不同。
B.修短随化 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C.终期于尽 期:约定。
D.情随事迁 迁:变化
20、以下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良曰:“长于臣〞
B.为击破沛公军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21、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2分〕
A.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 焉用亡郑以陪邻
B.夫晋,何厌之有 使杞子、庞孙、杨孙戍之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且贰于楚也
D.假设舍郑而有益于君 夜缒而出
22、对以下各句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推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整,不武〔被动句〕
23、以下各组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24、以下各句中括号内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荆轲〕拔剑,剑长,操其室。
B.〔郑伯〕许君焦、瑕。
C.〔荆轲〕发图,图穷而匕首现。
D.〔高渐离〕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5、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D.愿大王少假借之
26、以下对句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几乎已不再使用。
B.“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为变徵之声〞,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壮。
27、以下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秋毫无犯〞、“劳累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三〕语言运用
28、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三句话。要求: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表达的内容要有关联。(5分)
微笑着面对生活吧,不要埋怨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苦难。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 ; ;
。当我们走过世间的繁华与喧嚣,就会明白:人生不会太圆满,要学会一笑而过。
四、写作〔60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
说说、空间、微博分秒必争高效刷屏,各种自拍、照片、小视频充斥网络,点赞、评论、互动乐此不疲……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存在感〞这个词一夜而火。关于上述社会现象,有人说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可非议;有人说“为了获得认可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存在感〞;还有人说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是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不会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
关于上述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一、1、〔3分〕D 〔D项,文中是“绝大部分人〞,另外,文中“其实,权利义务不是简单的等价关系〞信息也可证实这一假设关系不成立。〕
2、〔3分〕C 〔C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错点有二:“董仲舒之例〞应为引证法,而不是例证法,“重要性〞应为“在现实中如何体现〞。〕
3、〔3分〕D 〔A项,太绝对,又少“科技、人文的比例失衡〞条件,另外,“全世界也都存在这个问题〞,说明不只是“落后国家〞;B项,错在“科技文化发达了,自然会引起人文文化的衰落〞,文中是说“更多地关注科技文化,而人文文化被抛得更远〞;C项,“旨在让他们无怨无悔地去正谊明道〞错误。目的是“体现社会的公正〞。〕
4.〔3分〕D 〔D项中“作者通过人生落日与自然界落日的对比〞这一说法不正确,作者写了三处自然界的落日:田间劳作时望见的落日、出差归来时车窗外的落日、西双版纳凤尾竹间隙的落日,特别的是落日之美,表达了对落日的喜爱和赞美。后文再写两位名人的人生落日、后人的落日,写出了生命价值的所在和对将来的无限希望。“人生落日〞和“自然界落日〞并没有形成对比。应选D。〕
5.〔4分〕“今天的落日〞和“明天的旭日〞其实是同一个太阳,只是形态不同而已。〔2分〕这句话表现布鲁诺心中的坚定信念:今天(现在)在火刑架上的布鲁诺和明天(将来)得到认同的布鲁诺其实是同一个生命,只是存在方式不同而已,应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信心,不要悲观。〔2分〕
6.〔5分〕①引用前人的话,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富有文学色彩和感染力;〔1分〕②承接上文“落日下的世界却已走过千年万年〞,照顾了后文“每个人都会面临落日〞,但每个人都会记得曾经辉煌的落日的内容。作者引用屈原的话,表现了屈原对落日、对时间的思索,对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忧虑。引用布鲁诺的话,表现了他临危不惧,信奉真理,心怀光明的情怀。〔2分〕③作者由眼前的“落日〞,追忆起昔日令他感到温暖、柔和、美丽的三个落日镜头,继而思维跳跃,联想到中外历史上两位名人“曾经的落日〞,引用了两位名人的话,赞美了屈原、布鲁诺是最辉煌、最壮丽的“落日〞,从平常的自然现象中,升华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索。〔2分〕
二、
7.〔3分〕C〔“出按江西〞意思是巡按江西,句意完整,应断句,“雪冤〞修饰的是后面“囚数百〞,排除BD两项;“轻骑〞作状语修饰的是“遍历所部〞,大意是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要连在一起,排除A项。
译文: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囚犯数百人。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邀请访问父老。〕
8.〔3分〕B〔B项,文中不是“同时遭父母去世〞。文中“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是说十九年内遭逢父母丧事,不是说同时遭父母去世。应选B。〕
9.〔3分〕D〔D项,“没有接受〞错,原文“固辞,不允〞的意思是他坚决推辞,皇帝不准。〕
10.〔1〕〔5分〕郕王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实在是忧虑国家,不是为个人打算。〞
〔“谢〞,推辞;“扬言〞,大声说;“诚〞,实在;“私〞,个人。〕
〔2〕〔5分〕被安排在京城四周的投降过来的人很多,也先入侵时,他们大多作为内应,于谦策划分散遣送他们。
〔“降人安排近畿者甚众〞,定语后置句,应是“安排近畿者降人〞;“畿〞,京城;“寇〞,入侵;“散遣〞,分散遣送。〕
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囚犯数百人。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邀请访问父老,视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马上上疏提出。当时,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而于谦每次进京商量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城,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没有怨恨。前后在任共十九年,遭逢父母丧事,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不久便起用原职。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极力劝谏,不听。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正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实在是忧虑国家,不是为个人打算。"郕王于是受命。上皇已经回来,瓦刺又请求入朝进贡。先前进贡的使者不过百人,正统十三年增加到三千余人,赏赐不满足他们,就入境进犯。到这时又派三千使者来朝,于谦请求列兵居庸关以备不测,在京师隆重陈兵,设宴招待。因此说到和议很难依靠,逐条进上安定边境的三个策略。被安排在京城四周的投降过来的入很多,也先入侵时,他们大多作为内应,于谦策划分散遣送他们。趁西南有战事,每次一有征伐,就挑选他们精锐的骑手,从厚资助他们前往西南,不久又遣散他们的妻子和儿女,内患得以平定。于谦认为上皇虽然回来了,但国耻未洗雪,正值也先和脱脱不花结怨,请求趁机派大军,亲自前往征讨,以报复从前的仇恨,清除边患。皇帝不准。自己的生活很简单俭朴,所居住的房子仅仅能够遮挡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府第,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坚决推辞,皇帝不准。于谦性格本来就刚直,碰到有不痛快的事,总是拍着胸脯感叹说:“这一腔热血,不知会洒在那里!"他看到那些懦怯无能的大臣、勋臣、皇亲国戚,内心颇轻视他们,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已经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完毕,马上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判处谋反罪,判处死刑。到登记没收家产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都是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
11.〔3分〕B(B项,“既写出时光的流逝,也隐含有不得重用的郁闷之情〞错误。“老〞字是指诗人为这种悠闲的生活感到愉悦,这与其为官的态度是一致的,由注释中可以看出。应选B。)
12.〔6分〕①本诗刻画了一位悠闲自得、情趣高雅、洒脱自乐的诗人形象。〔3分〕②无俗事打搅,身康体健,闲对美景,体现其悠闲自得;诗人在“选字〞作诗中慢慢老去,体现其情趣高雅;闲居心乐,不管有无酒钱,体现其洒脱自乐。〔3分〕
13、〔8分〕〔1〕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2〕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3〕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4〕〔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三、
14、〔2分〕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三个成语都有“记得清楚,没有忘记〞的意思。“记忆犹新〞重在记忆坚持不变,它所记忆的,都是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所“不忘〞的可以是过去的事,也可以是目标、理想等,它既能以事为对象,也能以人为对象。“历历在目〞重在情景清楚重现,它所“在目〞的,都是过去的事,既能以事为对象,也能以人为对象。第①和第③相比,时间上更久远些,用“记忆犹新〞更合适。
15、〔2分〕B【解析】①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②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③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的,例行的政治说教。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④推心置腹:形容待人真诚。⑤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今多形容说明问题透彻,切中要害。⑥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16、〔2分〕D(A项,不合逻辑,“球鞋、球衣〞不属于羽毛球器材。B项,成分残缺,应为“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的方法〞。C项,搭配不当,“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奇葩〞主宾搭配不当。应选D。)
17、〔2分〕A(B项,“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施行〞是错误的。前后主语不一致,前面一句主语是“这一理念〞,“无可争辩〞句的主语应该是“施行〞。应改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施行,无可争辩地证实了“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的正确。C项,“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是错误的。“部分〞是修饰“福利院〞,还是修饰“孤儿〞不明确。属于表意不明。D项,“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是错误的。“完成〞和“理想〞动宾搭配不当,可把“完成〞改成“实现〞。属于搭配不当。)
18、〔2分〕B〔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中的“莫〞同“暮〞,指年末,这句话是说“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中的“泮〞同“畔〞,水边,边岸。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即棠梨树;“华〞通“花〞,句子意思是“什么花开得繁华?那都是棠棣的花〞。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中的“匪〞同“非〞,不是,这句话是说“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事情来了〞。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中的“于〞同“吁〞,本义为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此处与嗟皆表感慨。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中的“说〞同“脱〞,解脱,这句话是说“女子沉迷爱情,不可解脱〞。〕
19、〔2分〕C〔C项,“期:约定〞错误。终期于尽,最后归结于消灭。期,至,及。应选C。〕
20、〔2分〕B(B项,均为介词,给,替;A项,介词,对,向/介词,比;C项,动词,到/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介词,把/介词,因为。)
21、〔2分〕C〔 A项,前一个“以〞,介词,把;后一个“以〞,连词,来。B项,前一个“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后一个“之〞,代词,代指郑国。C项,两个“且〞都是连词,并且。D项,前一个“而〞,连词,表承接。后一个“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故答案应为C项。〕
22、〔2分〕D〔A项,“以其无礼于晋〞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是标志,应为“以其于晋无礼〞。B项,“是寡人之过也〞是推断句,“是……也〞是标志。C项,“夫晋,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厌〞。D项,“以乱易整,不武〞不是被动句,而是否定推断句,这句话是说“利用混乱去改变已有的协调,这是不勇武的〞。应选D项。〕
23、〔2分〕C〔题中例句和C项均为被动句。A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兼省略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推断句。应选C。〕
24、〔2分〕C〔A项,省略的是“秦王〞;B项,省略的是“晋惠公〞;D项,省略的是“荆轲〞。应选C。〕
25、〔2分〕C〔A 精神潦倒,走投无路,B没有信物,D宽容。〕
26、〔2分〕C〔C,“祖,临行时祭祖先〞理解有误。是祭路神。故答案选C。〕
27、〔2分〕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8、〔5分〕【示例】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
首先要注意的是文段中心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吧,不要埋怨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苦难〞,核心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吧〞,生活总不会一帆风顺,有挫折有坦途,面对生活应该持什么样的心态很重要。仿照“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句式,即“面对……和……一笑而过是一种……〞句式,注意放血的内容前后要有内在关联,比如“失败和挫折〞对应的态度是“乐观自信〞。
四、
29、“有人说……〞的三种说法可概括为:①本能需求无可非议;②抛弃是非,没有智商;③充实自信,何惧存在?这三种说法引导中心论点的三个方向。
参照立意:
内心丰盈,自带光环。
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
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的不自信。
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
莫再狂刷存在感。
莫为“存在〞丢智商。
“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
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