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化管理会计的优点一、会计信息化的内涵以及信息化的发展对管理会计影的影响 1、管理会计的信息化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组成之一,管理会计是在企业的规划控制基础上,又增加了传统的会计活动的所有职能,可以说是对会计职能的扩充与丰富,使会计职能可以更加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会计管理信息化主要指将会计管理中的所有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对这些管理信息资源进行获取、加工、传输以及应用等处理,以便于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企业决策以及经济活动的运行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资源。会计管理信息化的产生主要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产物,会顺应时代发展的必须求,也是将来管理会计发展的方向。管理会计的信息化
2、不仅是单纯的将网络信息化技术、计算机、互联网通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管理会计学科中,还会和传统的会计活动工作相融合,而且管理会计还引入了更为先进的、深入的内容,比如会计基本理论的信息化、会计实务的信息化以及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等等,在企业的会计业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等发挥出应有的会计作用;可以说,管理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会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企业管理会计工作顺应时代发展所做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2、信息化的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21世纪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各企业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必须求和提升企业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
3、断地引进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的革新能力,也对企业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的发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新要求,这对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信息化时代更好的生存、发展,企业的管理会计也必须实现信息化建设,从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来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丰富的会计资源,不断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 目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也在向着信息化管理发展,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实施应用也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管理层的重视。管理会计从会计电算化为基础,开始逐步发展到企业内部的各类财务、管理业务,例如在企业的制造
4、环节、销售业务、财务管理以及企业的内部管理等,各方面都出现许多新的、现代化的软件系统,企业的内部工作流程也从简单的信息化、部门信息化转换成管理信息化、集成应用、资源共享的信息化,使企业管理层能够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管理进行严格的控制,随时获取企业内部各会计信息资源,更好的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手段,对企业所有的财务会计活动提供的数据资料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以及信息分析,让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信息满足现代化企业决策、发展的要求。第二,可以控制现在。通过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手段,运用
5、管理会计相关指定指标,及时发现在管理会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够,并能够及时修正错误,以便更好地将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规则中进行。第三,可以更好地筹划企业的将来发展。运用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方式,可以使企业内部所有财务管理信息资料都能够得到完善、高效的利用,帮助企业的管理层以及领导决策者具体准确地了解企业的所有财务、管理信息,能够有效的为企业的将来发展筹划。 2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推广 1、在企业内部营造优良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内部环境 为了让信息化在管理会计中更好的应用实施,必须要给管理会计信息化提供一个优良的内部环境,企业要从内部文化、企业人才培养、资金薪酬确保以及企业
6、内部控制体系等方面来完善企业的内部环境。首先,企业管理层要从企业文化入手,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有助于推动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企业内部文化,使企业内部所有人员,从高层领导到基层职工都能够熟悉到信息化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自觉地接受管理会计信息化;其次,还要能够为管理会计人员提供全面的培养体系以及丰富的薪酬福利,为企业的管理会计发展储备充足的人才,确保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发展;最后,企业还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能够在优良的企业环境下健康推动。 2、提升企业管理层对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熟悉 我国的管理会计推广效率不高,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还十分缓慢
7、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层以及会计人员、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的熟悉以及重视程度都太低。有很多人都认为管理会计的工作就是记录、编制企业的财务指标,分析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以及预算计划等内容,但实际上管理会计的工作远非这些内容。随着企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战略管理应该立足于企业将来的发展,重视对管理会计的实施,尤其在信息化的经济时代,更加要重视管理会计的信息化,不断丰富管理会计的内容。所以,企业的管理层以及会计、管理相关人员应该及时的更新观念,强化对管理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熟悉,才干确保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内部的顺利执行、推广。 3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在评价
8、者充分理解和掌握环境信息政策与标准的前提下,在对企业环境风险认知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环境状况实施评价分析,并提出公正或公允的评价看法。基于此,我们制定出环境信息风险评价的基本路线,并从以下四个角度去构建环境风险管理体系:风险识别、风险推断、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一)风险识别 企业应充分熟悉环境状况,对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信息做出合理的评价。首先,企业应当合计环境风险所独有的一些特点,并识别这些特有的风险。环境风险本身具有不确定性、隐蔽性和潜在性。环境信息具有不对称性,这也容易导致环境风险评价的失败。此外,企业关于环境的重要性水平容易低估,这会导致环境风险的加大。然后,企业应当识
9、别环境的会计信息。由于环境风险在时空上具有高度隐蔽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这就必须要相关会计人员对企业存在的或有环境负债和潜在的环境成本进行合理的估计,以避免环境成本等会计信息被人为地进行操纵,从而引发环境风险。 (二)风险推断 由于我国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而与此相关的环境会计体系又相对落后,这也导致了我国关于环境信息的披露相对滞后。如何对环境风险进行合理的推断,实际上是如何有效推断环境会计信息的标准。一方面,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表现为环境资产减值现象减少,环境或有负债和或有损失也相应减少,环境的收益相应增加;另一方面,提升了环境会计信息载体的可靠性,体现了企业财务报表中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披露。
10、 (三)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实际上是环境风险评价的关键规划,环境风险评价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握和规划环境风险评价目的。环境风险评价的总目标,在于对评价环境会计信息的风险程度,并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建议,企业应合计所处的环境会计信息的管理,同时明确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此外,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态度,环境风险评估,保证环境风险评价企业诚信,企业在相关义务履行的同时,应坚持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有社会责任感。 4环境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关于环境绩效进行评价,有利于激励企业把环境保护纳进企业核心运营和战略管理体系中,以明确今后改善的方向,实施环境管理的技术革新和管
11、理革新,减少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环境效益,实现企业、社会、经济、生态的可继续发展。关于环境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应当合计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依据,在此依据上,构建出环境绩效基本指标,然后再利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基本指标进行计算。 (1)环境绩效基本指标 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去分析,分别是目标层次、准则层次和基础层次,这些层次从不同的方面去反映企业的环境绩效。所谓的目标层次,也就是整个企业的环境绩效体系,而准则层次大致地为企业指明了方向,基础层次则是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这些基本指标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合法性指标。主要包括了国家规定的排污标准、排污费用、
12、工业废弃物的出汁率等等,而不同的行业间,这些标准也各不相同。第二类,外部沟通指标。我国上市公司必须要对政府提供企业的环境报告,以便作为政府关于上市公司的环境考量,而其他的企业,我国当前暂时没有相应的规定。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则主要是对社会的资助费用。第三类,内部环境管理指标。这涉及到企业的内部各个层面,凡是与环境有关的地方,均必须要进行内部环境管理考核。第四类,环境财务指标。这一类指标参照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计算方法,很好地将环境绩效用财务指标表示出来,有利于比较和考核。 (2)环境绩效评价指标设置 依据我们从以下几大原则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一,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所建立的环境绩效指标体系应当全面合计企业环境建设所面临的因素和企业自身的能力水平。同时,在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之上,合计到环境绩效的重要信息和功能,对绩效指标进行适当的选取,既合计企业面临所有可能的问题,又在重要的方面进行重视。第二,简便易行的原则。要构建指标体系,不仅要合计它的功能和科学性,而且要合计它的简洁性和效率,即企业在追求环境绩效体系的效果的同时,也要追求其可行性,这也符合企业的成本效益的原则要求。第三,关联性原则。环境绩效指标体系,最重要的是要与企业财务报告的环境联系起来,通过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传统财务报告进行合理有效的改善和补充。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