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聚集场所火灾危险性及预防措施.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58089 上传时间:2025-04-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集场所火灾危险性及预防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聚集场所火灾危险性及预防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集场所火灾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公众聚集场所是指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学校、博物馆〕人员密集的场所。公众聚集场所一般装修豪华,共享空间大,经营商品多且大多是可燃物,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施救,往往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所以强化对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然而,由于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设施不够和管理不善等种种原因,火灾隐患十分特别,火灾频繁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也时有报道,造成了无法挽回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惨痛的教训不断向人们敲响警钟:水火无情,消防安全不容忽视。作为一名防火监督员,笔者认为首先应熟悉到这类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确定预防对策,强化对这类场所的管理,从而避免和减少群死群伤等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 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危险性   1、 建筑空间大、火灾蔓延快   公众聚集场所绝大多数容纳人员多,建筑空间大,其建筑内楼梯井、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垃圾井、污水井等竖井林立,如同一座座大烟囟;通风管道,纵横交叉,延伸到建筑的各个角落,一旦发生火灾,竖井产生的烟囟效应,便会使火焰沿着竖井和通风管道迅速蔓延、扩展危及全楼。还有一些建筑耐火等级低,摊位柜台密度过大,一旦发生火灾就会火烧连营,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2、 经营使用的可燃物品多,火灾荷载大   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的可燃物多,很容易发生火灾。如影剧院放映室常使用易燃液体丙酮作胶接剂,有些老影片是易燃的硝酸纤维片;戏剧演出过程中,用汽油、乙醚洗假发、剧装和施放烟火效果等使用的都是易燃易爆物品;文化宫、青少年宫的航海、航空模型室,为了使航模材料成形,需要用香蕉水、丙酮、塞璐璐等易燃品制成的快干胶作粘接剂,同时舞台上使用的各种布景、道具大都是可燃物。这些物质如假设管理不善,碰到火源很容易引起火灾。尤其是现在的夜总会、舞厅、娱乐中心、卡拉OK歌舞茶座等,装修毫华,采纳大量木材、塑料纤维织品等可燃材料做成各种装饰物,火灾荷载大,一旦发生火灾,势必猛烈燃烧、迅速蔓延。   大中型商场、集贸市场的经营范围广,商品种类多,大部分是可燃物品。一旦失火,往往损失庞大。   3、 使用电器具多、着火源多   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电热器具多,着火源多,如影剧院、歌舞厅、体育馆等场所,在营业过程中使用的台口灯、天幕灯、布景灯、面光灯达几十种,且数量多、功率大,加之各种间响设备等,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局部过载、线路短路等而引起火灾。   商场内电气照明设备大部分安装在商场顶、柱、墙上,照明灯、装饰灯,多采纳分组安装的方式,灯具大多数都安装在吊顶内,镇流器具易发热起火。   4、 人员高度集中,火灾危害大   公众聚集场所的最大特点是社会性强、人员集中。由于人员高度集中,需要疏散的时间长。在火灾状况下,人员惊慌失措,互相拥挤,疏散的时间更长。特别是在停电无照明和烟火威胁的状况下,更会造成一片混乱,人流易将出口堵塞,发生挤伤、踩伤、烧伤等人身事故。一些初期火灾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扑救,最终酿成重大火灾。  二、 防范措施   1、搞好建筑布局,提升结构的耐火等级,保证防火分隔,防止火灾蔓延。   〔1〕搞好建筑布局   一些公众聚集场所的建筑结构不合理,存在防火分隔过大或安全通道狭窄、出口少等问题,尤其是由地下建筑等改造的宾馆客房,这些问题比较特别。还有一些公众聚集场所在装修改造中,随意在防火墙上钻洞,敷设管道,破坏原有的防火分隔,加上建筑中有的电梯井、电缆井、垃圾井等,贯穿全部楼层,实际上形成了火灾时的一座座烟囱。还有的宾馆饭店随意改变房间使用性质,增加了火灾因素,因此公安消防机构在审核时,一定要把好“建审〞源头关,搞好建筑布局。   〔2〕提升结构的耐火等级   公众聚集场所的建筑物本身不应低于一、二级耐火等级,最低不应低于三级。吊顶和其他装饰材料,不准使用可燃材料吊顶,宜采纳轻钢龙骨装饰材料,并应选用经过防火测试合格,核准销售的防火装饰材料和绝缘隔热材料,对原有可燃的木结构建筑和耐火极限较低的钢架结构建筑,以及可燃的吊顶等,必须进行改建,提升其耐火极限。在钢屋架和钢柱上可喷涂防火涂料或敷贴防火隔热材料。   〔3〕进行防火分隔,防止火势蔓延   公众聚集场所一般装修豪华,共享空间大,经营商品多且大多为可燃物,一旦发生火灾,将很快通过共享空间向上方蔓延,形成立体燃烧的局面。因此按照国家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划分防火分区,进行防火分隔,阻止火势蔓延,杜绝和减少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从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火灾看,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2、设置安全疏散设施,防止人员伤亡。   公众聚集场所人员高度集中,所以在建筑制定时必须认真合计安全疏散问题:疏散出口及门的布置;疏散走道的布置;事故照明的设置。另外工作人员为了平常管理上的方便,常常将通道往室外的紧急出口锁闭,只留一个入口,一旦发生火灾,安全门往往打不开,因此在设置安全疏散设施的同时,更要强化对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的管理,保证其畅通。   3、 强化可燃物品的使用、销售管理、减少火灾荷载。   由于公众聚集场所常常使用一些易燃易爆物品和其他一些可燃物品,还有一些企业单位建设的俱乐部或礼堂,平常使用不多,就作为仓库使用,更有甚者,将易燃易爆物品存入观众厅内,火灾隐患很大。针对此种状况,笔者认为,这类场所应尽量减少和限制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确时需要使用时,首先应到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审报,经批准后方可使用,现场要采用严格的措施,使用时应由专人操作、专人负责监督,落实责任制,并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及《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保证消防安全。   4、 强化电源与火源的管理,消除起火因素。    5、 落实灭火措施,强化自动报警、灭火设施和器材设备的管理   依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公众聚集场所应按规定配置相应的灭火器具,特别是新建的高级宾馆、饭店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淋固定消防设施。但是,一些经营单位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随意削减消防设施的资金投入和业务开支,致使消防设施严重不够、 消防设施年久失修而损坏、灭火器具得不到更新和补充,抗御灾害能力低。一些初期火灾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扑救,最终酿成重大火灾,因此这些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要高度重视,定期对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进行修理、保养和测试,使其处于优良状态,同时公安消防机构要强化监督和管理。   5、 落实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的防火管理   公众聚集场所要依据自身火灾危险性,制定严格的用火用电管理制度和紧急安全疏散方案;禁止任何人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公众聚集场所,严禁在营业时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修理作业;在焊接切割作业时,必须经过严格审批,落实防火措施后方能作业;电器的使用要符合防火安全要求,从事这些场所的重点岗位、重点工种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技术操作训练和消防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持证上岗。   7、健全消防安全组织,强化应急灭火疏散训练   依据公众聚集场所的性质及火灾特点,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要以自防自救为主,在做好火灾预防工作的基础上,应配备一支训练有素的应急力量,以便在发生火灾时,特别在夜间发生火灾时,能够正确处置,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公安消防机构应对公众聚集场所的经理和全体营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让他们了解和掌握该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方法和要求,掌握在发生火灾时的应急措施和扑灭初起火灾的方法,充分熟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法定义务,对火势扩展的火灾,能从容不迫地引导顾客安全疏散。   各类公众聚集场所,都应制定应急疏散和灭火作战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单位负责人以及全体员工,均应经过消防训练,了解和掌握在发生火灾时,本岗位和本部门应采用的应急措施,以免临时慌乱。在夜间应留有足够的应急力量,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及时进行扑救,并组织和引导旅客及其他人员安全疏散。应急力量的所有人员应配备防烟、防毒面具、照明器材及通讯设备,并应配戴显然标志。高层的公众聚集场所还应配备救生器材,所有保安人员,且能熟练掌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备的性能。在发生火灾时,各类自动报警和灭火设备应能及时准确地进行动作,并能将状况通知有关人员。宜备有红、白两色光的专用逃生手电,便于在火灾状况下,能够起到照明和发射救生信号之用;同时应备有自救保护的湿毛巾,以过滤燃烧产生的浓烟及毒气,便于疏散和逃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