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混凝土垫层施工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面的混凝土垫层的施工操作。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水泥:宜用325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为0。5〜3。2mm,含泥量不大于2%。
2。1.4混凝土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尖铁锹、平铁锹、平板振捣器、串桶或溜管、刮杠、木抹子、胶皮水管、铁錾子、钢丝刷.
2.2作业条件: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已办完验收手续,门框安装完,墙四周已弹好+50cm水平标高线。
2.2。2穿过楼板的暖、卫管线已安装完,管洞已浇筑细石混凝土,并已填塞密实。
2。2.3铺设在垫层中的水平电管已做完,并办完隐检手续。
2。2。4在首层地面浇筑混凝土垫层前,穿过室内的暖气沟及沟内暖气管已做完,排水管道作完并办完验收手续,室内回填土已进
行分项质量检验评定。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基层处T
理
找标高、弹水平
控制线
-1混凝土 -
搅拌
铺设混凝
土
—振捣—
找-养护
平
3.1。1基层处理:把粘结在混凝土基层上的浮浆、松动混凝土、砂浆等用錾子剔掉,用钢丝刷刷掉水泥浆皮,然后用扫帚扫净。
3.1。2找标高弹水平控制线:根据墙上的+50cm水平标高线,往下量测出垫层标高,有条件时可弹在四周墙上。
3。1。3混凝土搅拌
3。1.3。1根据配合比(其强度等级不直低于C10),核对后台原材料,检查磅秤的精确性,作好搅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后台操作人员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T水。应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90s。
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制作试块。试块组数,按每一楼层建筑地面工程不应少于一组。当每层建筑地面工程面积超过10m2时,每增加10m2各增做一组试块,不足10m2按10m2计算。
3。1.4铺设混凝土: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为了控制垫层的平整度,首层地面可在填土中打入小木桩(30mm x 30mm x2mm),拉水平标高线在木桩上做垫层上平的标记(间距2m左右)。在楼层混凝土基层上可抹1mmx1mm,找平墩(用细石混凝土),墩上平为垫层的上标高。
大面积地面垫层应分区段进行浇筑。分区段应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材料的地面面层的连接处和设备基础位置等进行划分。
铺设混凝土前先在基层上洒水湿润,刷一层素水泥浆(水次比为0.4~0。5),然后从一端开始铺设,由室内向外退着操作。
振捣:用铁锹铺混凝土,厚度略高于找平堆,随即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厚度超过20cm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其移动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
3。1。6找平: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墙上水平标高线及找平堆为准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处补平。用水平木刮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有坡度要求的地面,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做.
3。1.7养护:已浇筑完的混土垫层,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养护不得少于7d。
3。1.8冬期施工操作时,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C。如在负温下施工时,所掺防冻剂必须经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3%。小于、等于C10的混凝土,在受冻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5。0N/mm2。
4、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
4。1。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
工规范和有关的规定。
4。1.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 — 87)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7-2。
地面垫层混凝土允许偏差
表7 — 2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
度
10
用2m靠尺和楔形塞
尺检查
2
标
高
±10
用水平仪检查
3
坡
度
不大于房间相对尺寸的
2/10,且不大于30
用坡度尺检查
4
厚
度
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
1/10
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
5。1在已浇筑的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才可允许人员在其上走动和进行其它工序。
5。2在施工操作过程中,注意运混凝土小车不要碰动门框(应预先有保护措施),并在铺设混凝土时要保护好电气等设备暗管.
5。3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满足养护时间后,可继续进行面层施工,如继续施工时,应对垫层加以覆盖保护,并避免在垫层上搅拌砂浆.存放油漆桶等物以免污染垫层,影响面层与垫层的粘结力,而造成面层空鼓。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混凝土不密实:主要由于漏振和振捣不密实,或配合比不准及操作不当而造成.基底末洒水太干燥和垫层过薄,也会造成不密实。
6.2表面不平、标高不准:操作时未认真找平。铺混凝土时必须根据所拉水平线掌握混凝土的铺设厚度,振捣后再次拉水平线检查平整度,去高填平后,用木刮杠以水平堆(或小木桩)为标准进行刮平。
6。3不规则裂缝:垫层面积过大、未分段分仓进行浇筑、首层暖沟盖板上未浇混凝土、首层地面回填土不均匀下沉或管线太多垫层厚度不足60mm等因素,都能导致裂缝产生.
7、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水泥出厂合格证。
7.2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记录及混凝土质量评定表。
7.3有防水要求的地面,防水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试验记录、隐检记录。
7。4垫层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