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粤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语文练习试卷.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57742 上传时间:2025-04-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语文练习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粤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语文练习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题3分) 1.以下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女也不爽(差错)      无与士耽(迷恋,沉溺) B.总角之宴(欢乐) 言笑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 C.静女其姝(美丽) 日月忽其不淹兮(久留) D.夙兴夜寐(早) 爱而不见(喜爱) 解析:D项,爱:隐藏,遮掩。 答案:D 2.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生人作死别  B.二情同依依 C.叶叶相交通  D.池塘生春草 解析:B项中〞依依〞古今都是〞留恋,不忍分开〞的意思;A项中的〞生人〞古义是〞活着的人〞,今义是〞出生或不熟悉的人〞;C项中〞交通〞古义是〞交错〞,今义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D项中〞池塘〞古义是〞水池堤岸〞,今义是〞水塘〞。 答案:B 3.以下诗句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发怒,就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我)登上那倒坍的墙壁,来远望青年所住的复关。 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不想现在变了心。 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子的行为没有准则,在品德上三心二意。 解析:C项,〞誓言如在早晨〞错误。 答案:C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而今是冬月,没有          ,没有          ,但空旷辽阔。 A.虫的吟唱,花的芳香/浓浓的树影,萧瑟的凉风 B.花的芳香,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淡淡的凉风 C.虫的吟唱,淡淡的凉风/花的芳香,浓浓的树影 D.花的芳香,浓浓的树影/虫的吟唱,萧瑟的凉风 解析:看句式,应是四四、五五相应,排除C、D两项;〞萧瑟〞不合语境,排除A项。 答案:B 二、阅读鉴赏(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8题。(12分,每题3分) 美丽《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略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推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依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英才苑《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英才苑〞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 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做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凡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正确。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 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刘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美丽啊。步履款款身纤瘦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加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干拯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5.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推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 B.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 C.《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做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D.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 解析:C项,这只是一种现象,不是依据。 答案:C 6.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 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需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小雅 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 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解析:题目为〞美丽《诗经》〞。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A项,〞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项,作者并没有否定《小雅 采薇》的美,个人喜好而已;C项,〞无关紧要〞错。 答案:D 7.以下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一个谜,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属于一种推断与推测,缺乏历史依据。 B.〞采诗说〞“献诗说〞、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国风是民歌〞等,即便这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也因证据不够,受到置疑。 C.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之所以得过且过,不太热心,主要是这种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干拯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解析:C项,〞得过且过〞主要针对的是《诗经》的作者,不是所有疑问;原因归结也不对。 答案:C 8.依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干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殚精竭虑不胜疲惫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旧十分严重。 D.不仅仅是《诗经》,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 解析:B项,作者并不反对对《诗经》的学术研究;C项,在学术界存在,但说〞现在依旧十分严重〞过于武断;D项,以偏赅全。 参照答案:A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 10题。(8分,每题4分) 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9.这首诗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解析:结合诗句和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记叙、如何描写、如何议论、如何抒情的即可。 参照答案: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第二句显示的情境关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而〞字作坚决的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显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至八句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10.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要分析出〞见〞或〞望〞独特的表达效果。可以结合作者的动作或感情去分析。 参照答案:〞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达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1.默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 (2)日月忽其不淹兮,              。            ,恐美人之迟暮。 (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 答案:(1)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2)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  (3)纤纤擢素手  札扎弄机杼 四、语言运用(12分,每题6分) 12.陶渊明辞官归家时,写了一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达自己轻松的心情,请展开联想与想象,将其改写成一个散文小片段。不少于100字。 解析:改写时要注意语意的丰富,并能表现陶渊明的轻松心情。 参照答案:轻飏吹荡的江风,吹得他衣袂飘拂,俨然仙人一般——笼中的鸟儿此时终于重返自然了。他的快乐又有谁能体会呢?人生的美好与难以企及处,便在于心灵的自由与悠然;人生永恒的瞬间,也经常缘起于那片刻的安闲:只不过是轻轻飘过一缕云烟,便有了难言的满足;只不过是闲叙几句家常,便有了一整日的温暖。在那个并不富足的田园里,他欣然开怀,洒脱自在。田园到处可寻,千载难觅的,是那般快乐而满足的心。 13.欣赏下面的漫画之后完成:(1)给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5个字。(2)点明漫画寓意,不超过10个字。    解析:拟写标题时既要注意图画中的多种〞恩〞;也要注意人的状态,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点明寓意时要联系社会现实,注意漫画所讽刺的现象。 参照答案:(1)〞恩〞重如山  (2)报答教育也要有分寸。 五、作文(50分) 14.请以〞        ,请听我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用本单元的一个人物把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且文体特征要鲜亮;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半命题作文的第一步是要把题目补充完整。题干中要求选取本单元的一个人物,作为〞听我说〞的对象,因此,所选人物首先要确定。在行文时,可以对你选取的这个人物表示你的敬佩仰慕之情,可以对所选取的人物进行劝慰宽解,可以对这个人物进行批评指责……总之,要说清楚你要说的内容。  参照例文 兰芝,请听我说 兰芝,倘假设没有你的举身赴清池,倘假设没有你在萧萧暮色里的唯美殉情,是不是就没有《孔雀东南飞》经典的永存?是不是也就没有亘古飘逝的绝唱流传? 兰芝,梳妆台前,对镜无语的你可曾有过一瞬间去思索生命的意义?或许你会说:人生最华丽的篇章是爱,无爱亦无人生;曲终人散,唯有以死说明心志。兰芝,独步池边,望水面倩影支离,你可曾有一瞬间想到亲人的心也将会因此破碎?或许你会答:是亲父兄的趋炎附势让我无路可走,无情可依。 兰芝,请听我说,不管你的理由有多么充足,无论你曾是几度的心如死灰,纵然那个朝代浑浊封建,即使你和仲卿经历了铭心彻骨的生离,殉情,不可以是你的归宿;死亡,亦不能成为你香消玉殒的方式! 因为生命之重重过私欲, 因为亲情之重重过己利。 人生应该既波澜壮阔,又泉水叮咚;既如夏花灿烂,又假设秋叶静美。拥有生命,就应学会珍惜。珍惜成长,珍惜点点滴滴,珍惜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感,珍惜年年岁岁。听溪水潺潺,柳叶婆娑;看辽阔苍穹,苍莽大地;漫步在五彩缤纷的原野嗅嗅花花草草的芬芳,抑或是在天空哭泣的某个时间〞阶前听雨,一任点滴到天明〞。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面对世界,面对大自然的馈赠,面对天天的出色纷呈,即使你面对的是摇曳着的含愁带怨的丁香! 兰芝,难道你不曾记得〞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的阿母,是怎样的悉心教导,日日夜夜;难道你不曾记得一个女儿应尽的使命,不曾想要报答阿母的养育之恩吗?兰芝,亲父兄确实是暴如雷,但你不曾记得〞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中饱含的焦急与真情,你从未合计过手足间的血浓于水吗?暴如雷,怨的可是你被遣回家的委屈,恨的可是你没嫁个好人家的苦命! 兰芝,你的心漏掉了那么多本该铭记终生的温暖,漏掉了那么多本该视为珍宝的关怀!你的逝去承载不住亲人的悲伤。想想阿母的老泪纵横,想想父兄的悔恨交加,难道非要他们去忍受难耐的切肤之痛? 兰芝,你怎么忍心,你怎么可以? 兰芝,请听我说,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请你好好地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也为了爱你的人! 点评:这是一篇选材独特、构思精妙的佳作。作者以教材里的名篇《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作为倾诉对象,委婉含蓄且略带批评地告诉兰芝〞请你好好地活下去〞。在优美的语言里,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知书达理、为爱执著的兰芝,写出了她的无奈与痛苦,写出了对兰芝的真挚同情。文章词汇丰富,生动形象,修辞的运用更是特别,对比、引用、设问、反问到处可见,表现力极深。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