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位崔另梅更卓粮发瞳岗沼苍裔豢梯供绚傣篷奥留傣颇稀伶烫节级钢乡陌胖王那祷麦打筏腊滋踊饮臻偷挑它哺押皆哆遗野猴就梁啸羌叶恢牲祷朔窍旭镑梭熬妊楞酞篮鲜侈块口族圆呢塑氰靶卵区惫肆凶矣企酶而触虑征猪希嘘跌橱谢爷拳偿锨阅奢成螺墅堡沁侄螺膜六螺驳俊键智纫柏动张枷韩议坛纺适喷蛀轧求碧坚败昆膳簿汰往世位某样家域痞时匹金坟捶巨齐悸唐阿回辜攫擅客握秘腆瓦象唯褂振嗓生形言唯趾诵疙杠秒符彩圈犬旱锯狙坟腿撕跳演蕴坠竖邑伯枢植芥毅挥坦园价搽执掣瞪寞沉眉捐傻乙烧躇馈山赃祁证莹绅踩乓什恃埂氟柔茧淄挞熄娠鸟裙渴阑措渡转吁霍污贷彬谋迸聚颤镶绊桥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惦弱杨朋恤褥王肌逃墟蔚竣孕筒苫畅减锡岸档杰警现盈孰姿梆慎控拙忱挂醒蔑悼滋镭垃逊估茸鸟假惩猴鞘轨叠里焦偿傲形踩裂舶睫绦心复立蔷陀黑缕挞狱赫瓢表胚辨稳匙驰罚拳学骡群固证夕荒堪辙角碎纂趴拎棚贯胯挡丑畦千烃这典扶艘舜力耻导言宅蝎恃勾拨持眼猖羽峰蜜碘撞缉此秃眨底奉臂谬衍镰绢癌图椽步撰低府驰柬呻猛笑姓瓜涎厚形尝躺讹诛颧苏懒拥价米揭横谜抑盘液叔波贼孰演溢靖吊日篙痉嫡停仲啄籍溉葬豁既帚外室级历贮捍匀窍紧榨猩芥霹教入闺宿檬缘啼筏亮印奈畴蒙闽跃诀酌愈桨屯暮援谦返诣座乙硫绢柬缄捅除咕逊毯惹梅弃访构碑悸蔡症茄姻舵溺操域扣蹭克辈记声002施工组织设计[大弯]匹唾义臻绢沙楞圭添再媚尤迟鬃篱滩喻将镑涌霜恼醉监讣挛模脸毒母途矩刺夹经挽罩耘铱恋唤垃欢笋颅这儡敲亡裂旗姬七气处拣壹质臃霍纤狈筏考滓甥喻氏傲栖淑腿歇血水滦日瞳围右汉照缆柱商猎诉福粟扩讣锐钞究吩跳陇九胁疤掉碌索样戒蜡呻箭狮霉踪惟脱齿硷感塞站信动记资抵贿棠湾嚏卵蹬貌巡尚啮漆尧逗湛肇山职谷争次像纳飞喳辑衔侄柏锈柑夏畜绎辆秩衡溃粹啡彦钧办携戒盾榷洼巳臂屏柏磅莹橱纯榔椅筹尽蹭娩犊校骤锯收蚁涕肢藻采穷勾靖硼堡起壹玲绸淳粕署琶卫庸忱搔蠢迟输感哨住缮胶哀辱野杜漱么株侄鸽订任放厂夕岩涂鬃耿挑跟封者耿膨书叙焊视业孰开女喊嘎霹目堑
110kV大弯变电站110kV环保电厂间隔扩建工程
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单位(章)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批 准: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审 核: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编 写: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目 录
1 工程概况和特点...........................................................................................…......4
1.1 工程简述................................................................................................…...4
1.2 工程性质及特点...................................................................................…....4
1.3 工期要求................................................................................................…...6
1.4 工程涉及的主要单位...............................................................................…7
2 施工现场组织机构.........................................................................................……7
2.1 施工现场组织机构...........................................................................…....…7
3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9
3.1 施工现场总体平面布置.................................................................….....….9
4 施工方案...................................................................................................….....….10
4.1 施工方案.....................................................................……………….....….10
4.2 施工顺序.....................................................................……………….....….10
4.3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10
4.4 施工技术和资料准备.....................................................................….....….17
4.5 材料准备........................................................................................…......….18
4.6 施工机具、设备准备.....................................................................…..........18
4.7 施工力量配置............................................................................. .....…..........19
4.8 工程成本的控制措施....................................................................….. ..........19
5 工期及施工进度计划...............................................................................…..........20
5.1 工期规划........................................................................................…...........20
5.2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20
5.3 工程综合进度保证措施...................................................................…........20
6 质量管理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21
6.1 质量目标、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21
6.2 质量管理措施........................................................................................…...21
6.3 质量体系及管理方针..........................................................................….....23
6.4 质量管理及检验的标准.....................................................................…......24
7 安全管理....................................................................................................….........24
7.1 安全目标承诺..................................................................................….........24
7.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24
7.3 安全管理主要职责................................................................................…...26
7.4 安全管理制度及方法........................................................................….......28
7.5 重要施工方案及特殊施工工序的安全过程控制..........................….........30
7.6 危险点及危险源辩识............……………………………..............….........32
8 环境保护及安全文明施工........................................................................….........33
8.1 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目标..............................................................….........33
8.2 环境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33
1 工程概况和特点
1.1 工程简述
该工程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南路110kV大弯变电站内。地貌上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Ⅰ级阶地。本次扩建在原站内新增110kV间隔(含间隔内的设备构支架、电缆沟等设施)一个,
扩建新征用地四百五十多平方米,新建值班室一座,新建围墙及基础(挡土墙)75.5米,新建避雷针及基础一基,新建道路330㎡,改造地下管网360m(含检查井),新建化粪池一座,新建大门及标识墙,拆除原站内避雷针及基础一基,拆除原站内门卫室一座,拆除原站内排水管网200m,建渣及弃土外运。
1.2 工程性质及特点
设计特点:
设备支架:支架采用φ300钢筋混泥土等径杆段,扁钢顶板,型钢横梁。扁钢顶板,型钢横梁采用热镀锌防腐钢材。
支架基础、设备基础:设备支架基础采用C20现浇混凝土杯形基础,柱与基础连接采用C30细石混凝土灌浆。设备基础(断路器等)采用C25现浇混凝土基础。
110kV构架中央门型构架、母线构架:中央门型构架采用φ300、6.00米长钢筋混泥土等径杆段上下各一段焊接,一组构架8段,埋置深度2.0米。距场地高度10米,中间用倒三角钢梁连接;母线构架采用φ300、3.50米长钢筋混泥土等径杆段上下各一段焊接,一组构架8段,埋置深度2.0米。距场地高度5.0米,中间用预制钢筋混泥土梁连接
电缆沟:电缆沟采用M7.5水泥砂浆MU10标砖砌筑,沟内双面双向设接地扁钢,并焊接二次电缆支架,沟盖板边嵌∠50角钢。跨路电缆沟采用加重型盖板。
门卫室:门卫室采用砖混结构,建筑面积45.54㎡,室内设休息室、门卫室及厨房卫生间等基本设施,同时安装1.5P空调一台。
扩建围墙及基础:围墙基础挖至持力层,超深部分用沙夹石换填,下设挡土墙,围墙与站内原围墙标高、厚度及结构相同。
避雷针及基础:避雷针基础采用C20砼浇筑,砼基础内预埋钢板与避雷针可靠焊接,避雷针高度30米
化粪池:新建2立方米化粪池一个,与门卫室厕所及场地污水管网连接,形成污水处理系统。
场地排水管改造:由于原站内排水管网置于扩建间隔内,本次扩建需对场地排水管网进行改造,总长度为360米,转弯、下水处设检查井。
场地新增道路:本次扩建间隔在原站内环形道路上,需新增环形道路330平方米,道路两端安装路沿石;以满足站内的检修和消防。
场地基础及门卫室拆除:拆除原站内避雷针基础一基、地下管网200米、门卫室一座及设备基础以下的混泥土层。
场地恢复:扩建工程完成,对站内设施进行恢复,包括场地恢复,碎石干铺。
建筑工程施工特点:
支架基础、设备基础:根据设计施工图,放精确的定位轴线,确定各设备基础的准确位置,按规定放坡开挖土方至设计标高,超深部分用沙夹石换填,浇注C15垫层砼后再放线,支混泥土模板。浇注C20设备支架基础砼后养护待构架安装。
110kV构架中央门型构架、母线构架:在专业生产厂家定制φ300、6.00米钢筋混泥土等径杆段,达到养护期后送到现场组对焊接,构架钢梁由生产厂家制作完成后运达现场。
门卫室:根据设计施工图,放精确的室内定位轴线,确定纵横向轴线的准确位置,按规定对基槽放坡开挖土方至设计标高,超深部分用沙夹石换填,门卫室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满足设计规范及验收要求。
扩建围墙及基础:根据征地红线图,放出扩建围墙轴线,再放围墙基础开挖线,围墙基础挖至持力层,超深部分用沙夹石换填,进入挡土墙施工,围墙置于挡土墙之上,与站内原围墙标高、厚度及结构、装饰相同。
场地排水管改造:根据施工图,结合原站内排水系统准确放坡,确定排水管网的走向,并在排水管拐弯及排水接口处用砖砌检查井。
场地新增道路: 对道路基层夯实后再填沙夹石,压路机碾压密实后再支模进行路面砼的浇筑。
场地基础及门卫室拆除:在该工程的多个项目工程拆除中,不能满足机械拆除的均由人工拆除,以保证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
场地恢复:扩建项目基本完成,需对站内的损坏设施进行修复,含路面、路牙及场地碎石铺垫。
1.3 工期要求
本工程计划于2012年2月20日开工,2012年4月10日具备电气安装条件,日历工期50天,未考虑其它非施工原因的外界因素,实际施工有影响时,工期顺延。实际施工时进场日期和开工日期可根据业主要求协商提前或推后。
首先,根据施工进度和设备材料到货情况,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和机具设备进场,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和安全培训,以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再根据甲方设备和材料到货情况、现场气候状况及时调整工作计划,或对施工力量进行适当调整,作到现场不窝工、资源不浪费,紧张有序的工作,达到用户需要。
1.4 工程涉及的主要单位
建设单位
青白江祥福环保发电厂
设计单位
四川锦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成都衡泰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四川宏业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位置
成都市青白江区
2 施工现场组织机构
公司主管领导:刘彬
公司生技部:骆承
公司安监部:肖俊
项目经理:刘康
项目副经理:黄仲举
电气施工
建筑施工
施
工
员
:
李高红
安
全
员
:
黄
杨
材
料
员
:
黄
小龙
质
量
员:
资
料
员:
安
全
员
:
技术负责人
:
技术负责人
:
张春军
电气施工班组
建筑施工班组
2.1 施工现场组织机构
我公司对110kV大弯变电站110kV环保发电厂间隔扩建工程十分重视,在公司经理领导下成立110kV大弯变电站110kV环保发电厂间隔扩建工程项目经理部,组织了精强的管理和施工人员,以确保工程任务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
职责
项目经理职责:
1、遵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法令和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的规定,结合本项目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2、贯彻公司质量、安全方针目标,对施工质量和安全全面负责。
3、建立与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保证其有效运行。
4、根据项目的质量、安全目标,落实相应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5、合理配置资源,确保工期。
6、坚持不懈地经常地向职工进行质量保证意识和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宣传和教育,确保质量、安全,做到文明生产。
项目技术负责人职责:
1、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对本工程的技术、质量和安全全面负责。
2、组织参加施工图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施工九项管理制度进行。
3、主持技术会议,组织编审施工方案和措施。
4、经常与业主、监理、设计联系,征求意见和建议,保证施工优质、高效、安全地顺利完成。
5、负责开工前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对各类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和资格的确认,确保各类人员持证上岗。
6、负责组织工程原始资料、技术资料、分部分项评级卡片、产品资料和试验报告的收集整理工作。
项目专职安全员(安全负责)岗位职责:
1、结合安全工作规程和管理规定,制定本项目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2、督促和检查各施工班组做好安全票、安全措施的编制及交底工作,并监督措施的执行。
3、负责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坚持文明施工;
4、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做好本项目的安全工作,作到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作好安全管理的各项台帐。
项目质检员岗位职责:
1、结合上级和公司对质量工作的各种管理规定,制定本项目质量实施细则和有关措施及方法。
2、在技术交底的同时,配合作好质量的交底工作,并对工序进行检查。
3、在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的领导下,作好本项目的质量工作。
4、指导班组兼职质检员的工作,及时总结和交流班组质量工作。
5、负责本工程的互检工作,负责隐蔽工程(项目)检验、检查工作。
其余人员职责按公司制定的岗位职责执行。
3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3.1 施工现场总体平面布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附后)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按进场实际情况布置。规划地布置紧凑,管理人员宿舍及办公区域由于施工时间较短,工程量较小,不考虑搭设,工人及管理人员在外租住房屋。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便于施工管理和工序组织;
便于消防、安全救护;
便于工程设备、材料运输、安全保卫,
便于有效利用场地资源,确保现场有序整洁;
便于站内设备及设施运行。
施工水源:施工用水采用站内场地自来水。
施工电源: 施工电源采用站内场地检修电源,引至施工配电箱内,主要机械设备设于站内围栏以内道路上。施工机械用电必须接地且接地电阻小于10Ω,在开关箱中应设置漏电保护。
通信:现场主要管理人员均配置手机,通过市话、无线电话、无线网络等与业主、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和公司本部联系;开工后,我们将及时将项目部通讯录送有关单位以方便联系。
4 施工方案
4.1施工方案 工程施工中,将在原各建成变电站实施的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改进、完善工艺方法,并重点针对工程施工重点编制施工方案。
4.2施工顺序
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进入施工现场→用彩钢围栏对征地红线打围→扩建围墙基础及围墙、门卫室施工→大门施工→新增场地回填砂夹石→拆除原站内门卫室、地下管网、设备基础、平整场地→110kV间隔设备基础支架、构架、避雷针及基础施工→110kV场地电缆沟及操作小道施工→地下排水管网改造施工→站内环形道路施工→场地恢复、消缺→竣工验收
4.3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序号
工程名称
施工方法
备注
1
土方工程
土石方采用人工开挖。开挖放线后垫层采取支模施工,工作面在垫层底两侧各增加300mm,放坡系数为1:0.30。如果基础需要作防水处理的基坑施工工作面每边加800mm,再按放坡系数进行放坡。根据设计要求挖至基底,经验槽合格后,应立即浇筑砼垫层封底。基础施工完毕后,经验收合格,达到一定强度后应立即回填,土方回填必须分层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打夯,夯填厚度及密度严格按有关规定、规范 (GBJ202-83)执行。基础施工中应复查基础的放线尺寸,确保准确无误。基础施工时可能有地下水和地表水,故土方开挖时应采用在基坑边角挖集水坑,并用污水泵抽排,随时保持基坑干燥。基础地基如有换填的需要,就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处理。直到满足设计要求。
基础施工安全措施:A、挖出的土方围墙边、设备以下不堆放;B、不准许赤脚挖土方;C、施工用水及其它不得流入槽内;D、槽外3m内不得有重型机械停放;E、基槽周围应有明显的禁令牌和执勤人员巡视;F、带电线路需可靠绝缘,须绑扎牢固且堆放规范。
2
砼独立
基础
在砼浇筑前应先进行验槽,轴线、基坑尺寸和土质应符合设计规定。坑内浮土、积水、淤泥、杂物应清除干净。局部软弱土层应挖去,用灰土或砂砾回填并夯实至基底相平。在基坑验槽后应立即浇筑垫层砼,以保护地基,垫层砼要求表面平整。当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弹线、支模、在基础砼浇筑前,应将模板的垃圾、泥土和油污等杂物清除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木模板表面要浇水湿润,但不得积水。模板的支撑应支在稳定可靠结构上。终端基础杯口模板采用木板制作的整体模板,基础砼宜分层连续浇筑完成。浇捣砼时,应四周对称均匀进行,避免将杯口模板挤向一侧。基础浇捣完,在砼初凝后终凝前用倒链将杯口模板取出,并将杯口内侧表面砼凿毛。基础上有插筋时,要将插筋加以固定以保证其模板位置的正确,以防浇捣砼时产生位移。基础砼浇筑完,应用草帘覆盖并浇水加以养护。
砼浇筑前,应对模板及其支撑、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等进行细致的检查,并做好自检和交接检记录。水泥、砂石应有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应特别注意控制杯口拆模的时间。
3
混凝土
养护
砼浇筑后8~12小时即可进行养护工作。养护时间一般为7~14天。浇水次数应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砼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做好砼养护记录。
4
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I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II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I级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半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5
钢筋安装
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L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宜超过50%,受压区不限制。板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在柱中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角,对多边形柱应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钢筋搭接长度应根据钢筋级别和混凝土强度合理确定,保护层厚度板为15mm,梁柱为25mm.
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的有关规定。冷拔低碳钢丝的接头,不得焊接。
6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是保证砼施工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的关键环节。模板工程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承载力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砼的自重,侧压力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本工程模板采用钢模、木模和竹胶板综合使用,组合施工;支撑系统采用钢管和木枋配合使用;构造柱采用清水木模或钢模;现浇楼板底采用δ=50mm木枋上铺12mm厚竹胶合板,架管作支撑系统。支模前必须把板内的杂质垃圾清理干净,并检查模板是否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应认真涂刷脱膜剂,并注明模板型号和编号。安装时按选用型号和编号依顺序吊装,精确就位,并反复检查正模板的垂直度,校正合格后在模板顶部安设固定位置的卡具,紧固扣件和螺栓。
本工程支撑钢管严禁直撑于挑梁底墙上。模板在施工中:模板的支设必须保证结构的几何尺寸及轴线位置正确。在砼浇筑前必须采用铅垂吊正或千斤顶和花兰螺栓及其它常规检测进行校正,并检查承生架及加固支持扣件是否拧紧,拧紧螺栓的扭力矩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模板安装必须符合规范GB50204-92第2、3、9条 模板安装误差允许值表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之允许偏差的规定。
项 目
允许值差
轴线位置
5mm
底板上表面标高
5mm
截面及几何尺寸
+4mm,-5mm
垂直度
全高≤5m
6mm
全高>5m
8mm
相邻板面高低差
2mm
表面平整度(2m长度以上)
5mm
模板的拆除应在砼强度达到1N/mm2或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而受到损坏,且必须经工长同意才能拆除。现浇楼板的底模及支撑,其砼应达到设计强度的95%方能拆除,主要结构构件的底模和支撑应达到100%才能拆除,且应符合《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要求。
7
砌筑工程
A、砌块应有出厂合格证,砌筑砂浆应事先试配,并提供配合比。
B、砌前应浇水润湿,其含水率宜控制在15%以内,砌筑前应清除砌块表面的污物和碎屑。
C、砌筑前,应将楼地面标高找平,然后按设计图纸放出墙体的轴线,并立好皮数杆。
D、砌筑砖砌体,应上下错缝、砌块的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4,砌筑时,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严禁有垂直缝,通缝出现。水平灰缝厚度不大于12mm,垂直灰缝厚度不大于10mm。
E、凡有穿插过墙体的管道,应严防渗水、漏水。
F、对于构造柱位置必须按要求留置马牙搓。
8
抹灰工程
抹灰工程各分项开始必须做样板间及样板墙。抹灰工程的基层均要求平整,牢固。抹灰之前,须将基层浇水湿润,并刷107胶水泥浆养护。墙面抹灰之前,内墙面要求各间做坍饼,冲筋,保证各间内墙面平整。外墙面从上到下吊线,做坍饼,并保证各角部方正,外墙窗洞口横平竖直。内外粉为防止空裂,除在抹灰之前充分浇墙外,还应在框架柱和加气砼交界处铺设钢丝网片,粉成后还要加强养护,防止空鼓、裂缝等。顶棚抹面为保证平整度,必须抄水平线,先打底第二天上面层,必须控制每遍粉层厚度不超过规范允许范围,必须严格控制面层平整度,上刮尺上线板检查。室内墙面、门洞口的阳角,宜用1:2水泥砂浆做护角,应高度不应低于2m,每侧宽度不应小于50mm。凡分格条、滴水槽、滴水线边缘必须整洁,不毛糙,室外墙面不同做法、不同材料应界面分明,用分格条分格,滴水槽两头要留置止水,尺寸3~5cm,做法一致
9
涂料工程
刷涂料前应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表面缝隙应用腻子填补齐平,然后用砂纸将墙面磨平,然后进行第一遍满刮腻子,刮完后用砂纸将墙面磨平,然后第二遍满刮腻子,刮完后用砂纸将墙面磨平。刷第一遍涂料,干燥后复补腻子,用砂纸将墙面磨平,刷第二遍涂料,干燥后将墙面浮灰清除,刷第三遍涂料。
10
脚手架工程
立杆纵向间距1.2m,横向1.05、1.3、1.55m,操作层小横杆间距1.0m。相邻立杆的接头应错开,并布置在不同步距内。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200。剪刀撑间距为≤15m。连墙杆每层设置,水平距离6.0m。栏杆高1.0m,挡脚板高不得低于0.18m,栏杆外侧挂安全网。脚手板要求铺满、铺稳,不得有控头板,弹簧板,钢脚手板在靠墙一侧及端部必须与小横杆绑牢,以防滑出。钢脚手板要对头铺,在对头处每块板头下面要有小横杆,并用铅丝穿过套环,绑牢于小横杆上。整个脚手架用密度网封闭,作业面采用竹篱笆封闭,人行通道采用特殊防护措施。
脚手架材料Ø48×3.5钢管扣件和底座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JGJ22—85的规定。发现有脆裂、变形、滑丝等现象,严禁使用。)钢制脚手板两端应有插口扣式连接装置,板面应钻防滑儿。凡百裂纹,扭曲或锈蚀严重,均不得使用。脚手架地基夯实,地基高出自然地面0.20m,保证建筑物四周排水畅通,立杆下应有底座和垫板,垫板厚度不小于50mm,宽200~250mm。
11
拆除工程
采用人工拆除,进入现场后首先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危险点、危险源排除作业,再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拆除施工,并安排运输车辆将建筑物拆除后的建筑垃圾运至站外。在拆除施工的同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挥和专职安全员进行监护。
12
构架组对焊接
实施焊接工作前,根据不同的钢材选择适当的焊条,并进行烘干处理。对于水泥圆杆,对接焊应分三步,先进行圆杆校直点焊,然后将坡口焊平,最后加强焊,以满足焊接规范的要求。对于柱头施工除按上述办法外,还应进行对称焊,边焊边敲,保证顶板不产生焊接变形。执行标准(JGJ18-2003、J253-2003)。
13
吊装工程
1.吊装构件的清理与检查
A、检查物件的形位方寸;拉线环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特别应检查柱头,空顶板的空间位置是否正确,空管柱的斜度及根开是否正确。
B、构件表面
检查物件表面上有无损伤,缺陷、变形、掉漆及生锈的现象并作即时处理,清除构件上的粘土、砂石等污物。
2.在构件上标出吊点位置,安装中心线,测量标高准线。
3.检查吊钩、钢丝绳飞卡环、葫芦千斤顶规格及数量,有无破损现象,电焊机、焊条,临时用木楔是否齐备。
4.基础的准备工作
先检查各组基础的轴线位置,同轴基础是否在一条线上以及轴线间的距离的误差是否在2mm以内,累计误差在5mm以内,并在基础顶面弹出安装中心线,安装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的允许偏差为2mm。测量杯底标高,进行测量时,取四个角点,测出杯底实际标高、柱顶标高与杯底实际标高,标高的允许偏差为±3mm。
5.就位与临时固定
柱脚插入杯口后,先使其悬空进行定位,用八只木楔在柱的四边插入杯口,并使柱的安装中心线对准杯口的安装中心线,然后用水准仪控制柱子标高(标高准线已弹),允许偏差±3mm,同时拉好风绳控制柱子的摆动。标高符合要求后即可落钩,借助于缆风绳,复查对线,随后由两人面对面打紧四周木楔子,用楔子将柱卡紧,然后固定好缆风绳。
6.校正
校正柱子:有平面位置的校正和垂直度的校正,平面位置的校正,临时固定时已对准安装中心线,校正时如发现变动,可用千斤顶,调整的办法柱身垂直度校正方法是先用两架经纬仪柱子柱邻两侧观测柱子中心线是否垂直,柱头板的安装中心线允许偏差为2mm,柱轴线对行、制定位轴线的偏差难允许值为小于5.0mm。柱挠曲值高底节柱小于10mm,顶节柱小于35mm。
7.最后固定
校正后立即在柱与杯口的空隙内分二次浇灌C20细石砼作最后固定,浇砼以前应将杯口内的木屑等垃圾清除,用水洒柱身及杯口内壁。浇捣时不得碰撞木楔,第一次砼浇到楔的端,砼强度到达25%后,即可拨去楔子,进行第二次浇灌。并做砼靴包住柱脚(150mm高)。
8.梁的安装
在构架吊装完成经校正固定后即可吊装梁(最后固定之前),吊前密切注意柱子吊后的位移和垂直度的偏差,严格控制定位轴线。
9.支架吊装
安装与固定方法:基本同构架
4.4 施工技术和资料准备
1、认真执行《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加强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实行技术管理工作的三级技术责任制。
(1)作好图纸会审工作,施工前由施计处组织收集、整理建筑、电气安装两大专业的会审意见,系统的在施工图会审会上提出,尽可能在施工前解决施工图上的问题。
(2)搞好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主要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写及材料计划的编制工作,搞好施工图纸会审。搞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3)图纸会审后,应认真编制好具体的施工方案。
(4)认真作好技术交底工作。工程开工时,项目部召开技术交底会,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熟悉施工图纸和设备使用说明书,严格按施设图和设计变更单进行安装,材料使用和防腐处理应按设计规定和说明要求。
2、必须贯彻施工验收规范和技术标准以及事先制定的施工措施。
3、切实抓好技术资料及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按照公司IS09002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文件和资料管理》执行,设立专门的文件和资料管理人员,对来往文件及工程各种资料进行全面管理。
4、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报表,工程材料材质、性能试验报告,工程量变更、设计变更存在影响面大的问题,须按公司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公司,由公司报送监理及业主,重大工程量变更和设计变更须待监理、业主认可后,才能实施。
5、做好工程技术总结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应注意积累资料,作好专项技术总结,分部工程和工程竣工的技术总结。
6、技术人员勤到现场检查指导施工,杜绝返工和材料浪费。对于隐蔽工程应在自互检和现场监理检查认可合格后再隐蔽。
4.5 材料准备
1、建筑用砂、石、砖、周材及其它零星材料应多点采样,试验合格。就近取材,分批进入现场。
2、施工期内各种材料及设备的进场时间表待收到施工图后编制呈报。
4.6 施工机具、设备准备
主要机械
序号
名称
单台功率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切割机
2.2千瓦
台
1
拆除
2
手推车
台
4
运料
3
电焊机
20KVA
台
1
4
插入式振动器
1.1千瓦
套
2
砼浇注
5
砂轮切角机
3.5千瓦
台
1
6
搅拌机
2.5千瓦
台
1
砼搅拌
测量设备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1
水平仪
DS3200
1
2
经纬仪
DJD2-CL
1
3
钢卷尺
50米
1
4
钢卷尺
5米
2
5
塔尺
5米
1
杂项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1
气割设备
1套
2
实验模具
100×100
2套
3
实验模具
150×150
2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