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唐雎不辱使命》通假字、一字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154650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雎不辱使命》通假字、一字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唐雎不辱使命》通假字、一字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 一. 通假字: 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 与 (“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 谕矣(“谕”通“喻”,明白) 二.一字多义:   以: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 (把)   5.以头抢地耳 (用)   徒: 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动词) 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而: 而起(表修饰,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 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之曰(代词,指唐雎)   者: 者(……的人) 者(……的原因)   然: 然 (这样) 然怒 (...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即使)   于: 于先王(从) 于殿上(到) 于君(给) 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上) 古今异义: 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词类活用:   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但现在我们不这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   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亦免冠徒跣——————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脱去。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   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四人 特殊句式:   非若是也—— 判断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判断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    请广于君——状语后置   仓鹰击于殿上--状语后置 题目: 1:在文章中找出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施恩嘉惠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礼,盛气凌人的句子。 答: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与君”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简析“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在文中的作用。 答: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了本国国土的利益。 3: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的潜台词。 答:你最好将你们的国土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后果将不堪设想。 4: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语言描写,突出人物思想,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5: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有很多,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例。 答: ① 蔺相如完璧归赵 ② 晏子使楚,楚王自取其辱 ③ 诸葛亮舌战群儒,连吴抗曹 6:唐雎以“士之怒”回击“天子之怒”,表现怎样的精神? 答:忠贞爱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7:唐雎反击秦王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的行刺故事? 答:表明要效仿他们,刺杀秦王,同时表明和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8:唐雎反击秦王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答: ① 迫使秦王屈服 ② 不辱使命,保全安陵国。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 一、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长跪而谢之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公将鼓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0、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一)18、①撞 ②道歉(2分。每格1分。) 19、C(2分) 20、韩、魏灭亡了,安陵却凭五十里地保存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2分。关键词“以”、“徒”、“以”各0.5分。) 21、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2分) 二、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秦王怫然怒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3)秦王色挠 (4)长跪而谢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4分) 二、答案: 16.(1)盛怒、愤怒(2)曾经(3)屈服(4)道歉 17.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18.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三、9.(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逆: 谢: 10.(2分)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 11.(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2.(2分)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三、答案:9.逆:违背 谢:道歉 10. C 11.(1)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12.答案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四、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 l )故不错意也: ( 2 )长跪而谢之曰: 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 太守谓谁 B.① 秦王不悦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 愿终守之 ②愿借子杀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分)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2 分) 答: 四、6、〔 1 )通“措”,置。(2 )道歉 7 、B 8 、 ( 1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2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9.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 五、1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 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 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陵 易: 岂直五百里哉 直: 长跪而谢之 谢: 16.请在文章里找出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并将其抄写下来。(2分) 17.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8.简析划线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分) 19.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2分) 五、答案:15.(2分)加重语气的助词(可译为恐怕、大概、一定要)交换 只(仅仅) 道歉 16.(1分)“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或“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安陵君不听寡人言,何也,轻寡人与?” 17.(4分)(1)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国。(两个“使”1分、翻译通顺1分)(2) (2)胸怀愤怒尚未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预示吉凶的征兆。(“休祲”1分,翻译通顺1分) 18.(2分)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19.(2分)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六、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 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9.填空。 秦国企图用 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 一事。“ ”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20.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六、答案:17.C中的两个“冠”都是“帽子”的意思。 18.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19.易地 出使秦国 长跪而谢之 20.语言(或“对话”)描写。(1分)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