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优等生.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154646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优等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优等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优等生 注入新异点,激发兴趣 优等生很容易对旧事物、一成不变的事物丧失兴趣。因此,在一节课堂中〔教师〕应尽量做到要有新、异的事物"登场',这不仅能让优等生为之而带动,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也能使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来注入新、异点,比如特别的〔形体〕语言、有趣的课件、简笔画或者是故事表演等,借助这些形式来再现课程内容。比如,在对以下的问题引导解答时:"妈妈的年龄是小芳的4倍,妈妈比小芳大27岁。妈妈和小芳各是多少岁?'笔者首先设置了以下的情境图。 当同学读完题目之后笔者再出示情境线段图,然后让同学尝试着表达图中的内容,接着引导同学分组进行讨论,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优等生表现出了他们本能的好奇心及探究欲,他们通过与同学间的合作讨论交流,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实际上,这种将同学从枯燥的文字中带到具体性的图景中来教学形式,能够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同学对学习产生兴趣,起到了吸引同学注意力的作用,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加强了优等生的对数学课堂的兴趣。 "自主讨论',活跃兴趣 适当地放宽界限,让优等生自由发挥、自主讨论,有利优等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比如,在对《植树问题》进行教学时,在刚学完例题的解题方法时,同学对解题的方法已经精准掌握,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深厚,借着同学的兴趣热烈期笔者趁热打铁给他们出示了一道题:"小红要在一条长80米的小路的一边栽树,每隔4米栽一棵,小路的一端栽树,另一端不栽,必须要多少棵树苗?'笔者先让同学到本子上尝试着算一算。同学都满怀信心地操练了起来。之后笔者组织同学交流汇报结果,部分同学算出的结果是20棵,还有部分同学算出的结果是21棵,班里边顿时骚乱起来,而且多数同学是赞同第二个答案的。 笔者将他们分为了两个对立方,然后组织辩论,让他们各自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也可向观点不同的同学提问。就这样,同学展开了激烈的唇枪舌战,在刚开始的时候同学坚持着自己的观点,但经过一按时间的讨论后,同学开始熟悉到第一种的解题方法更有立足点。即路的其中一端植树,而另一端不植树。这种类型,棵数和间隔数一一对应,有多少个间隔就有多少棵数,那么,棵数=间隔数。通过对解题思路的了解,赞同第二个结果的同学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时对反驳自己的同学感到心悦诚服。在这一过程当中,笔者还发现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多半是优等生,而教师采用完全任由同学自由发挥,展开讨论,给优等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是在主动学习中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强化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往往会具有鲜亮的形象性 使同学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干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同学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同学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同学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心理学研究说明:"认知矛盾时动机的根源。'课堂上,教师创设认知不协调的问题情境,以激起同学研究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究,消除剧烈矛盾,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此外,还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与课本内容坚持相对一致,更不能运用不恰当的比喻,不利于同学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要合计到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在同学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使同学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的知识来积极研究,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实现同学的"现有水平'向"将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创设情境要引起同学的注意,应符合实际,要让同学能用学到的知识准确解决实际问题。 。 创设情境激发同学学会思索 思是智力的核心,只有通过思维活动,同学才干透过现象熟悉本质规律,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学科自身的系统性、抽象性决定优良的思维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数学课上,应积极创设情境,诱发同学思索,从而培养同学的思维品质,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数学的形象性、趣味性、艺术性,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渲染气氛,诱发同学的积极情感和激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同学进行自主探究,产生主动参加的要求。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实际应用,同时还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数学教学也应以训练同学能力为手段,贯穿施行性,把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应用联系起来,并注重同学的应用操作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让同学扮演测量员,统计员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制统计图,写调查报告,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同学产生顿悟,求知欲得到满足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了 3激发同学数学学习兴趣 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游戏可以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而且大多数人都很喜爱游戏,这无关年龄和性别。那么,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方法会不会使教学过程更加愉快、有趣呢?小同学对游戏都是非常感兴趣的,甚至有些时候一个游戏可以连续玩上几个小时,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小同学在玩游戏时并不能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常常移动。那么,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同学的这一特性,依据教学内容常常组织安排一些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传授数学知识,让同学在玩游戏的过程当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从而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十的分与合'时,为了不让同学机械地去读、去背,避免同学对数学感到索然无味,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找朋友'的游戏帮助同学加深记忆。首先,教师让同学在十个数字中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数字拿在手中,然后让同学找到和自己手中的数字加在一起是十的同学,手拉手做朋友。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学习的知识,还让同学在游戏中加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纳夺红旗、开火车、摘桃子等游戏,使同学在玩游戏的同时直观地感受到抽象的数学理念,深入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开展课堂游戏活动,激起同学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同学爱玩、好动,关于游戏有着莫名的热衷与深厚兴趣。在教学施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再对学习没兴趣,只要教师能将教学内容与课堂游戏形成完美的融合,同学就会主动参加到知识点的学习活动当中,并且学习质量及其效率也能得到最大限度上的保证。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灵活运用小同学爱好游戏这一心理特征,将数学知识以课堂游戏的形式浮现在同学眼前,相信如此既能极大地调动小同学关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切实加深关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真正实现一举两得的优良教学效果。 例如,在带领同学学习完"乘法口诀'之后,我带领他们在课堂上玩了一个"数青蛙'的游戏: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以此类推,由同学补充完整这个歌谣,没有顺利反应过来的同学就要模仿青蛙"扑通'一声跳下水的动作以及声音作为惩处。如此一来,不但大大调动起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帮助他们在课堂游戏的过程当中,切实巩固与复习了自身所掌握的"乘法口诀',当节数学课堂自然也收获了预期中的最正确效果。 4培养同学数学的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它要求个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结果,并创造出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创造思维的产生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 转化思想是培养创造思维的一个方法, 各种问题都是互相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诱导同学研究问题的结构特点和内在联系,寻求转化方法。转化方法很多,有特别与一般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动与静的转化、正与反的转化、变维变化、不同体系的转化,等等。解一道题,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因此转化思想对培养同学数学创造思维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核心,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转下页)(接上页)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同学的学习动机,努力培养同学的思维品质,不断增加信息,提升思维密度,训练同学的主体思维,优化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必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同学的思维能力,必须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特别、教学方法合理,这样教学效果才干得以确保,同学负担才干得以减轻,同学的综合学习能力才干提升。 进行说意学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依据,使思索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语言是思维的裁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同学强化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同学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索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使同学比较完整地表达思索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同学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升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低年级同学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直观材料,使他们所学知识产生鲜亮的表象。同时,要使同学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逻辑语言引导。最后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 如:教学"整万数的读法'时,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为同学熟悉数提供了感性材料之后,首先让同学说了计算器上珠所表示的意义,在同学大脑中建立了整万数的表象,为同学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提供了支柱,然后,又摆脱计算器,让同学在数位顺序表上读出"0'在不同位上的五个数,再让同学说出每个数中的"0'在什么位上和它的读法。这样,使同学用讨论的方法对比整万数与万以内数读法的异同,从而概括出整万数的读数法则,促进了同学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