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54468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与人民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绝不能有丝毫放松。解决食品安全也必必需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出一条合适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之路。针对我国人口多,区域差异大,食品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监管范围大、难度大和成本高等特别状况,我们认为,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靠政府管理,二靠增加投入,三靠科技革新,关键在管理,根本出路在科技。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尽快完善政府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切实明确行政主体的使命,将事前事中的全面监督和事后严格问责相结合,预防与惩处并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要明确行政主体的使命,将事前事中的全面监督和事后严格问责相结合,预防与惩处并重。要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的问责制,还必必需强化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多项刚性监督手段,如质询制、调查制等。在这个基础上拓宽和完善其他监督与问责渠道:如政协的民主监督、纪检检察机关问责等。 二、尽快展开全国性食品安全普查,建立一个国家食品安全信息系统,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由于监管经费和能力的不够,目前国家有关部门食品安全例行监测范围过小,监测品种和参数过少,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和决策水平进一步提升。如来自于农业部的信息,2021年以来,农业部门对蔬菜的监测一直只有10~13种农药残留,而欧美国家都在百种以上;畜产品例行监测仅对22个城市生猪进行瘦肉精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水产品只对8个城市氯霉素和孔雀石绿展开检测,其他检测参数只是目前水产品生产用药物及禁用药物的1/5,平均每万吨产量监测不到一个样品,经费仅是发达国家的1/600。建议国家增加相关经费投入,尽快展开一次全国性的食品安全专项普查工作,建立一个动态的国家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做到心中有数、公众知情、决策透明。通过普查,确定重点监管地区和薄弱环节,对这些地区和环节定期集中展开监督抽检和专项检查,依法查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此外,要扩大跟踪监测范围,强化实施食品产品溯源制的力度,及时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建议国务院权威部门要依法履行监测信息公布使命,提升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强化公众信心。 三、尽快规划建立国家区域农产品和食品交易中心,以市场体系建设确保食品安全管理落到实处。由于农产品和食品市场建设滞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分散和空间广大,因而难度大成本高。因此,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产品和食品市场建设的力度。目前,急必需在各大区域围绕重要农产品和食品物流集散地建立国家区域农产品和食品交易中心市场,并与大中城市农产品和食品交易中心市场以及终端市场联网,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所有农产品进入终端消费市场前,先进入中心市场登记备案。这一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分清行政主体的责任界线,有利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从分散到集中监督管理),有利于食品安全溯源制的建立,有利于现代农业信息工程建设进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大力倡导和推行健康养殖和清洁种植,从源头上为食品产业把好原料关口。种植业和养殖业是食品生产的第一关。首先要建立产地环境监测网络,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产地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影响食品安全。因此,了解造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的原因,强化对产地环境的监测,控制和预防产地环境污染,有助于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建议国家要实施清洁生产战略,大力推动种植业和养殖业GAP(合格农业规范)工程,提倡健康养殖和清洁种植,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并强化执行力度,达到农业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减少食物生产源头污染风险。 五、加大食品安全重大科技工程专项投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从技术上确保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目前,食品安全监管所涉及的科技,如检测技术、检测设备、检测标准、物流安全技术、食品安全评估技术等方面的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不能满足监管工作的必需要。而国家"十一五'食品安全重大支撑项目经费只有1.5亿,远远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对技术的要求。要像重视粮食安全一样来重视食品安全工程建设,国家要加大食品安全重大科技工程专项的投入,提升食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和装备研究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提升食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能力,特别是加紧相关食品检测标准的研究修订工作。 六、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和决策体系。建议国家成立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协调推动各部委对原料生产、物流和餐饮生产环节监管、食品市场准入管理、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检、农业投入品源头整治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等工作,逐步建立管理、服务、监督、处罚、应急为一体的监管工作格局,全面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让老百姓吃上健康营养、质量安全的放心食品,同时也确保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强化监管力度 及时更改和修订过时的法律法规,要做到与时俱进。各地也可依据实际状况,制定符合本地工作必需要的地方性法规。面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以上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二是强化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科学确定食品标准制定原则和依据,强化标准的可操作性,逐步实现标准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三是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各类认证的法律地位,理顺互相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统一的食品认证认可体系,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社会信誉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食品认证机构;四是强化劣质产品召回制度,为查处和销毁不安全食品提供法律依据;五是强化食品安全应急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