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咏 史 诗一课一练
一、填空
1.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它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鉴赏咏史诗要注意三点:一要 ;二要 ;三要 。
2.写出以下名篇中空缺的句子。
⑴ ,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⑵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唐•杜甫《蜀相》〕
⑶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唐•刘禹锡《乌衣巷》〕
⑷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⑸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唐•李商隐《贾生》〕
⑹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惫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昭君出塞图[王思廉①]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注】①王思廉:元朝初年诗人,历经宋、金消亡等历史事件。②龙庭:指匈奴集会祭天的地方。③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将王昭君的悲剧归为画工之责,故有"怨丹青"的说法。
〔1〕这首诗在描写人物方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2分〕
〔2〕与《西京杂记》的记述相比,这首诗在主题思想上具有怎样的进步性?〔4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桃花溪[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分析"渔船""桃花"和"洞"三者的关系。〔3分〕
〔2〕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却明知故问,表达了怎样的心情?〔3分〕
《咏史诗》参照答案
一、填空:1.弄清史实和典故 体会诗人的意图和感情 分析诗的写法和语言特点
2.2.写出以下名篇中空缺的句子。
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⑵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
⑷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⑸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鉴赏:
1.【答案示例】:①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
②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智的思索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定,指出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
③第一首好。作者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在批评、惋惜、讽刺之余又说明"败不馁"的道理,颇有积极意义。
④第二首好。第一首只写了项羽应包羞忍辱卷土重来,只写项羽个人的悲剧。而第二首则写出了连年战乱百姓疲弊,渴求安定的生活,在思想性上高于第一首。
【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极深的鉴赏题,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均可得到相应的分数,这也符合国家教育部命题中心的有关文件的精神。
2.〔6分〕〔1〕衬托。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泪听"琵琶的悲伤情状衬托弹琵琶者王昭君的悲苦、哀怨。〔2分〕
〔2〕《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意在说明个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贤妒能造成的。而王思廉的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说明由于国家民族的衰弱,因而使很多妇女成为牺牲品,所以,王昭君的悲剧便具有更深的历史意义。由此看来,王思廉的这首诗跳出了个人荣辱的圈子,以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为主题,深入了昭君出塞的意义。〔4分
3.〔1〕诗人伫立在石矶旁,望着眼前的渔船和漂流的桃花瓣,恍惚间把眼前的渔人当作了当年的武陵渔人,联想到桃花瓣该是从桃花源流出来的,继而又联想到桃花洞。
〔2〕诗人问讯渔人的话,深深地表达了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理,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惆怅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