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六中学五项管理之体质管理篇
近日,教育部发布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各年龄组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指标均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变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完善学生健全人格,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X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有效作业的研究与实践,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和强化“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长效机制,深化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锻炼效果,从严加强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督导和评估制度,深化健康教育,实施好各项健康工作的“达标细则”,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使我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学生体质得到全面增强。
三、体质管理监督小组
成立“双减”“体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
成员:各班主任
四、具体实施工作
(一)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我校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一校级联赛一选拔性竞赛”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
(二)开足开齐体育课,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大课间时间,保障每天校内、外各1小肘体育活动时间。课间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活动,保护学生视力健康,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每年按时完成体质测试,建立完善体质健康档案。关注学生健全人格,解决学生心理 题,及时化解危机事件,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三)创新体育特色课。
开设足球.篮球.羽毛球.花样跳绳等体育特色技能课,指导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结合运动会.体育节开展足球.篮球.长跑.跳绳.广播操比赛等体育专项运动竞技赛,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学校拓展课、体育社团、校队的专项训练,达到培优提升效果,发展学生体育特长。
(五)“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一直以来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我校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认真组织学生开展集体体育活动。为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特制定我校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3课时;每天上下午统一安排两次每次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将上述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确保每周进行广播操或大课间操、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的总时间达到要求。
(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内容有身高、体重、视力、腔、血压、肺活量等多个监测项目。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工作由学校领导组织指挥,按年级按班有序进行,各班主任配合。
(七)中小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配齐体育专任教师;制订大课间体育活动及每天锻炼1小时方案,并有效落实;制订针对雨雪天气的室内体育活动计划;学校开展全员运动会、体育竞赛等活动;做好学生近视防控,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每学期开展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对近视防控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确定推进举措。
五、加强监管
(一)各班在每学期从第二月开始,每月向家长开放一次教育教学家长开放活动(观摩课),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
“五项管理”监督工作。
(二)学校校长是学生体质健康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和管理,指导学生科学锻炼。通过完善
“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强化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体魄强健正在成为新时代学生的标配,健康活力正在成为校园新风尚。
(三)保障机制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培养学生身心发
展的重要环节,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竞技体育,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材的必经之路。
六、落实体质管理实施措施
(一)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帮助每位学生掌握1一2项运动技能。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校内竞赛一校级联赛一选拔性竞赛”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
(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学校要求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学校每位学生至少掌握1-2项运动技能。
2、利用兴趣班、社团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
3、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秋季运动会,一次班级联赛。
(三)注重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要
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完善普及与提高的竞赛体系,强调要提升教师的能力和教学要求。
(四)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
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专项运动技能可根据各地各校师资力量、学生需求等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在教学中开展,让每位学生掌握1 — 2项运动技能。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建体育项目社团,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开展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运动会或亲子会,传统学校或特色学校必须组织一次单项传统或特色项目的体育竞赛。
(五)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日常体育锻炼、测试中作好安全防范工作。
(六)做好体质检测。
积极开展体质健康测试,体育组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积极开展一年一度的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时要有方案、有预案、有安全保障,确保测试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对请假暂时不能监测的学生给予补测,对因身体原因不能监测的,要出具医院证明或残疾证明。测试要向家长进行反馈,积极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任何人不得干预体质监测过程和结果。
(七)体育活动管理
学校定期的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主要是一年两次的运动会,足球节、跳绳比赛、冬季学校会进行的是冬锻的比赛,主要有长跑、踢犍子、跳绳(长绳、短绳)等等校内的体育比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有竞争的意识,有荣誉感,有集体主义、能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所有的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都会要求正副班主任一起参加,体育老师会制定计划、组织、总结,做好宣传。
(八)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指导,通过体育健康教育教学和生命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给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对身体机能异常与运动能力过低的学生,及时单独与家长沟通,查找原因,尽早治疗。
(九)学校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一切经费,积极购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所用器械,以保障《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