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怎样写.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150577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怎样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怎样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怎样写 1.处理好四维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索'、"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提升同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同学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提升同学的数学素养。 2.制定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努力的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索、解决问题,以及同学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制定,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制定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制定教学内容。在制定中要做到既重"知识'又重"技能';既重"过程'又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组织好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同学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同学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制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定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依据同学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浮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制定相应的学习时,要强化学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同学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2营造数学课堂气氛 动手施行让同学的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 依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同学动手施行、自主探究的精神。小同学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同学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加施行,同时教给同学操作方法,让同学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施行,激发思维去思索,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同学动手施行,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三角形的熟悉'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同学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同学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同学由感性熟悉上升到了理性熟悉。强化操作活动,让同学多种感官参加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熟悉,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执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老师则以信任激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同学的思维。同学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同学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同学主动施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同学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同学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同学予以指导,让同学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施行。教师还注意同学的学法指导,培养同学的综合能力,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使同学关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3引导同学主动学习教学 激发同学主动参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熟悉某事物或关怀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同学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种愉快的事情,就会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之乐,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充满兴趣的课堂,轻松、愉快地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是双边活动,要想得到最正确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同学的主体性,如果这两者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就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但教与学的重心在"学'。"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被动接受,二是主动获取,离开了同学的主动参加所获取的知识只能是表面的浅层次的,且是逼得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同学主动参加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促'学 小组合作学习把一个大课堂转化为几个小课堂,使师生形成优良的互动关系,教师以同学的身份共同参加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同学个个学习投入,表现出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小组合作学习符合同学乐于交流的心理必须求,营造了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了优良的师生关系,使同学始终坚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究获得成功的激烈愿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同学之间各抒己见,互相分析、比较、推断、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升。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力量大',在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时,与其教师竭力去演示讲解,不如创造条件,利用集体力量让同学自己去探究发现。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分几个小组进行实验,有意分配一组不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去量沙。当汇报实验结果时,前几组都发现了所用圆锥容器容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这个规律,小组讨论,怎样才干让它们相符呢?想想办法,在七嘴八舌的争论中找出原因、发现规律:"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同学主动思维,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同学自主能力,而且能培养同学主动参加、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的意识,是同学主动参加学习的有效途径。 4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说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为同学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优良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首先,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同学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课时,让同学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感觉到"循环'的内涵。出示一个时钟,让同学回答:"时种是怎样转动的?'然后拿出一张课程表再问:"你们的课表为什么每星期都可用?'教师边提问边演示,使同学看到,时钟始终按照一个方向从1~12,再从1~12不断重复出现。 课程表是照表上的课程重复使用的。这种直观情景有利于很快激发同学激烈的学习热情,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使同学不由自主 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其次,在同学学习中创设一些真实的生活场景,符合同学的身心特点,满足了同学的兴趣和必须求,有利于加强同学学习的内部动力。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熟悉'时,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面'"棱'"顶点'的概念,分组进行切土豆活动,在切、摸、指的活动过程中,同学不但把握了知识点,理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的热情,这种状况的真切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 激活知识积淀,促进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依据先前熟悉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同学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存,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同学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索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同学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统一评价、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同学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熟悉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的震动,感受到踏踏实实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同学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同学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