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 据有关部门定义:有限空间是指有一定的空间,工作人员可以进入完成指定的工作,但其出入口较为狭窄或空间处于相对封闭、半封闭状态;作业人员进入该场所,存在缺氧或易遭受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氰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中毒;或发生气体粉尘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 人们在日常施工、生产检维修等活动中常常会碰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的状况,而在有限空间场所施工作业时,稍一疏忽极易发生气体中毒或窒息、火灾或爆炸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而事故发生后的盲目施救又往往导致事故事态进一步扩展。这类事故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且在各类事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教训极其深入,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2、 一、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基本范围 在建筑、市政、装饰、基础等专业施工或工厂车间进行安装、检维修、焊接、油漆、防腐等施工作业遇有以下场所的,均属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 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船舱、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矿井、废井、地窑、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室、烟道等。 二、 事故案例: 1、 市政管道气体中毒事故 2004年x月xx日下午6时,
3、宁波慈溪市某市政公司在拆掉南二环线与英雄路交叉口的新建窨井与原有集污井连接处的管道堵墙时,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该窨井直径为1.2m,深6m,当时先有一名工人下去凿堵墙,在凿出约10的孔洞后,立即换人下去再凿,当第二名工人下至井底后,当即发生中毒晕倒估计此时原封闭管道内积聚的有毒气体已大量涌出。地面人员见状后,均未采用防护措施,接二连三地下井救人,结果是下一个倒一个,先后有4人倒下。因压力污水的冲击,其中3名中毒人员被冲至另一窨井口,另1名工人被卡在两窨井的管道之间。由于救援时间较长,该4人送医院后均不治而亡。 2、人工挖孔桩中毒事故 2001年x月xx日,云南楚雄某建筑公司在开发区某药厂工
4、地的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发生一起气体中毒事故。该事故桩孔直径为1m,井深10.5m,在钢筋笼放入桩孔后,其中一名工人又下井去拆掉为防止钢笼变形的加固钢管。当该工人下至井深6m左右时碰到孔内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当即中毒窒息而坠入孔底。当时地面有3名人员在未采用任何措施的状况下,先后盲目下井施救,均相继坠落孔底而亡;后又下去3人,虽未造成死亡,却遭受不同程度的中毒伤害。最后在采用通风等措施后才将人员救起,但已造成4人死亡,3人重伤的重大恶性事故。 3、基坑防水涂料中毒事故 2002年x月xx日,浙江东阳某建筑公司在施工永康市某广场地下室外墙防水涂料系非焦油聚氨脂时,发生一起有毒气体中毒事故。当天下午,
5、基坑内有4人在进行防水涂料作业基坑内有0.7m积水,其中1名工人在8m深处作业时因气体中毒晕倒在坑底水中,基坑内其余3人见状马上下去救人,但也相继中毒倒地;后陆续多人赶来抢救,也搬来风扇进行空气流通,虽4人救上后被送往医院抢救,但终因时间过长而未能救活。本事故造成4人死亡和多人气体中毒伤害。 4、密闭车间油漆爆炸事故 2006年x月xx日13时45分左右,宁波余姚市赵建青喷涂厂员工在相对密闭车间进行油漆喷涂作业时,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重度烧伤的重大事故。 三、这类事故特点及主要原因分析 1、事故特点:它们都是在狭窄的有限空间作业,或工作场所处在封闭、半封闭的空气不流动状态,有毒
6、有害气体的积聚或涌出造成人员中毒窒息而死亡;由于均无应急准备,盲目抡救导致伤亡事故的扩展。 2、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1部分单位、管理部门普遍缺乏对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安全熟悉,许多单位都未制定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操作规程; 2现场管理人员未能及时正确辨识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源,在施工作业前均未编制专项安全施工作业方案或未制订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3有关部门含新闻媒体对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安全宣扬力度不够,涉及单位岗前安全教育不到位,致使许多管理、作业人员缺乏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许多单位尚未配置必要的气体检测仪、空气呼吸器、防毒口罩、安全绳梯等安
7、全防护、救护用品;有的甚至连必要的通风机械设施也未配备; 5现场未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均未采用自我保护措施,盲目施救或因缺少应急物资而延误救援时间,导致伤亡事故进一步扩展。 四、安全防范对策措施 其实,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这类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采用以下防范对策措施,这类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各厂矿企业、施工单位、管理部门领导都应高度重视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应建立健全本单位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正事故责任追究,保证有限空间作业场所无事故发生。
8、 2、各级部门都应大力开展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宣扬教育,使人人皆知其存在的安全隐患,相关施工管理部门可结合事故案例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以吸取教训,提升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3、凡必须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进行施工、检修、清理等作业活动的,有关施工管理部门必须编制相应的专项施工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方案应有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或业主方主管负责人业主自行按排的任务批准后,方可实施作业。 4、凡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均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制度,现场必须采纳机械通风措施。作业人员应待检测的氧气含量、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相关要求后,方准进
9、入。未通过检测或检测的有害气体含量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该场所。 5、常常必须在有限空间进行危险作业的施工单位、管理部门必须配置相应的气体检测仪、通风机械设施和防毒救护器具;应确保其产品质量、性能安全可靠;产品认证书、合格证、检验或鉴定报告、使用操作说明书等相关证件一应齐全。对检测仪器、救护器具等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鉴定或矫正。 6、临时必须在有限空间施工作业,而缺乏检测、防护器具配置条件的单位,应与当地政府消防或应急管理部门联系,求助配合或采纳租借形式落实解决,否则不得组织施工。施工单位或承包负责人应为作业人员配置合适作业环境的劳作保护用品,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劳作保护用品。
10、 7、在有限空间场所作业前,施工项目、管理负责人或安全员应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具体的安全技术交底,应向作业人员告知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应采用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救援措施;交底双方须履行签字手续。现场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护,监护人员要遵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 8、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施工,包括相对密闭的车间内油漆、防腐施工作业,必须强化通风,严禁现场吸烟。凡必须进行动火作业的,必须经气体检测且符合要求,在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后,方可动火。储存过油类、易燃易爆的密闭容器,严禁擅自进行焊接或切割。 9、有关施工安全管理部门要强化现场安全检查,坚决遏制现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作纪律的“三违现象。现场必须保持上班考勤和下班盘点人数制度,保证有限空间安全作业。 10、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一旦发生事故,援救人员切忌盲目施救。监护人或事故发现者应当及时报警或大声呼救;救援人员首先应检查现场的通风状况,并做好自身防护,如带上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携带安全绳等,在地面有人监护的状况下,方可入内施救。切忌因救人心切盲目入内,导致事故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