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护理针刺伤的安全防护与处理措施.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49655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针刺伤的安全防护与处理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护理针刺伤的安全防护与处理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护理针刺伤的安全防护与处理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护理针刺伤的安全防护与处理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本文档共4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护理针刺伤的安全防护与处理措施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伤,针刺伤是指由头皮针、注射器针头、静脉导管、采血针或皮下注射针头等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针刺伤可引起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不但可以损害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可以威胁到其生命。因此,强化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升针刺伤防范意识,已成为当前各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 血源性疾病对护理人员的危害病人血液中含有致病因子,是护理人员针刺伤后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先决条件。我国是HBV、HCV 感染高发区,近几年HIV的感染也在继续上升,有报道称,由针刺或接触污染的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 的几率为0.3%;眼、鼻、口腔、皮肤暴

2、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 的几率为0.1%;暴露于含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或体液,其感染率为6%30%;医务人员被丙型肝炎病毒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的几率为1.8%1。2 护理人员针刺伤产生的原因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偏低,自我防护意识淡泊,不了解针刺伤后带来的危害。目前普遍存在护士严重缺编的状况,导致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加之其生理原因,致使护理人员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增多,从而增加了针刺伤的可能性。3 针刺伤的防护对策全院应定期开始职业暴露防护学习,特别是对新职工的岗前培训,规范护士“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指导护理人员在碰到针刺伤后的正确处理方式。规范护理质量

3、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禁止针头回套针帽内;禁止用手分开针头,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后,将头皮针马上放入利器盒内;输液、穿刺失败时,禁止将针头悬挂于输液管的茂菲氏滴管上,应当马上改换新针头;为不合作的患者做治疗时,必须有他人帮助。用过的针头不要折弯或折断,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针刺伤的决定因素,使用利器盒,利器盒的使用可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医院应合理配置人员的编制,给护士创造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加大护士安全工作环境建设的投入,改善医疗设备,完善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4 针刺伤后的处理原则4.1 挤压和消毒碰到针刺伤后,不要惊慌,应该马上从伤口进心端向远

4、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4.2 抽血检查及处理4.2.1 乙肝职业暴露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相关检查:HBV-DNA、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酌情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阳性,则可不予特别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1U/ml,必须强化乙肝疫苗1次5ug。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和乙肝疫苗,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不明确暴露者HbsAg和抗H

5、Bs是否阳性,马上抽血检查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并依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4.2.2 丙肝职业暴露 如明确暴露源为HCV感染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建议暴露后马上进行抗-HCV检测,留取抗-HCV本底资料。假设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 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假设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阴性,于暴露后12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 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HCV-RNA阴性者于暴露后2

6、4周监测抗-HCV和ALT,并进行跟踪管理。4.2.3 梅毒职业暴露 假设暴露源RPR或VDRL浮现阳性,应加做TPHA确认,假设仍为阳性,被扎者应及早接受青霉素药物治疗,越早治疗,感染梅毒的机会越低。推举长效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一次,每侧臀部注射120万单位每次,连续注射两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假设患者TPHA为阴性,被扎针者仍须定期追踪。4.2.4 HIV职业暴露 发生HIV职业暴露应及早预防性用药,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预防性用药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

7、续服用28天。如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基础上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可、6周、12周、6個月、12个月对HIV抗体检测,并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发现异常报告预防保健科。4.3 职业暴露报告和登记 发生针刺伤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在1小时内上报。向上级部门报告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马上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此外,无论重大事故还是小型事故,对事故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应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严守秘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