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消防救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148092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消防救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消防救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消防救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消防救助的概念 (一)、消防救助   从广义上讲消防救助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消防专业队伍在处置火灾以及其他各类灾害和事故时,以抢救人的生命为主要目的,而展开的各种救援行动;二是面对各种灾害事故,市民和社会力量所采纳的自防自救和互救行动。 (二)、消防救助技术   是指在消防救助行动中所运用的技术、方法、以及所采纳的相应措施。主要包括:器材装备技术和现场应用技术等。 二.我国消防救助的现状   新中国的消防部队,自成立之日起,即本着服务人民的宗旨,除扑救火灾外,也积极参加各类灾害的救援工作。过去由于职能所限,除处置火灾外的其它消防救助技术的开发应用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人民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包括火灾在内的各类灾害事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社会抢险救援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频繁并浮现多样化的趋势。针对这一状况,1995年国务院转发了公安部《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首次提出了消防部队要向多功能发展,除完成火灾扑救工作外,还应参加其他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改革方向。尤其是日本地铁发生“沙林毒气事件〞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示,由公安消防部门承当应付类似事件的任务。1998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公安消防队伍除完成本法规定的火灾扑救外,还应当参加其它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在此前提下,我国消防救助事业正式起步并迅猛发展。目前的状况是: (一).起点高,发展速度快,成果显著。   1、加快了救助队伍建设   我国在各大城市先后建立了数十个消防特勤大队,二百七十余个特勤中队,队员达15000余人。并担负起了光荣而艰巨的社会抢险救援重任。   公安部消防局于2021年在四川成都召开了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会议,并相继出台了《特勤消防队建设标准》、《消防教育训练基地建设标准》。对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基地要具备:教学科研楼、宿舍楼、高层训练塔、烟热训练通道、救助训练场等教学科研设施。具有可展开多种科目的消防救助训练和实战演练的功能。   1999年10月北京市率先建立了以救助技术开发与普及推广为主要职能的北京消防教育训练中心,并成立了第一支专业化的消防特别救助队。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陆续开始强化消防救助队伍的建设,并建立起相应的训练基地。实现了消防部队抢险救援事业发展的高起点高速度。   2、强化了救助装备建设   国家和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采纳自主开发和国外进口等多种途径,为各大城市特勤队伍装备了防化洗消车、救助车、破拆车、生命探测仪、防化服、救助服等专用装备和器材。   3、消防救助技术的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国消防界多年来展开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多次成功举办消防国际研讨会。交流研讨的内容涉及灭火与救助技术、消防设备使用与维护、建筑防火技术、市民防火防灾指导教育、防火检查与监督、危险物品安全管理、火灾原因调查等多个专业。尤其是在消防救助领域与日本等国的合作取得了较为特别的成果,逐步开发和建立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有用技术及理论体系。   消防救助技术的开发成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防灾自救技术开发成果显著   市民防灾自救技术主要围绕如何展开防灾自救教育,提升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进行;使市民掌握在灾害发生〔如地震、火灾〕时如何逃生,如何减少损失,如何进行简单的推测和正确报警等知识技术。先后成功开发并编写了《危险品实验指南》、《市民防灾指导教育》、《危险推测训练》及《通向安全的路标》等不同类型的技术和教科书。   其中,《危险推测训练》一书是应用多媒体技术和图文结合的方法编制的,该书把危险物品储存和使用环节中的13种具体状况用实际的图例表现出来,让学员通过找出图中存在的危险隐患,提出相应措施。《通向安全的路标》则是采纳类似的方法将安全理论传达给学员。教材分为软件篇和硬件篇两部分。软件篇主要排列 并分析了在处理日常事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对待安全的13种错误心理和不良行为,而硬件篇则通过14个具体事例从物的方面就安全问题作了进一步实际探讨。   展开市民防灾自救的指导教育工作,不仅必需要有效的指导方法和教育器材,同时还必需要充分利用宣扬媒体,广泛普及防灾自救的相关知识。一方面积极展开市民防灾自救的指导教育,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改良培训器材,将电脑技术、液压技术、红外技术等应用其中。先后成功开发并引进了模拟灭火、模拟报警、模拟地震等系统设施。   〔2〕、消防专业救助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   消防专业队伍救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较强的消防技术,是展开各种抢险救援工作的基础,是每一名参加救助活动的消防人员的基本功。结合国际交流成果和消防部队救助活动实际必需要,我国先后成功开发了地震、高层、山岳、水难、地下、交通事故、化学灾害事故等救助技术,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其中:   ① 开发的高层救助技术,主要是针对高层建筑火灾或人员被困等状况,利用救助绳、拉梯、挂钩梯、云梯车等器材装备展开救助的技术。如:座席悬垂下降背负救出(向下搬运)。   ② 开发的山岳救助技术,是对在山区遇险的人员进行紧急救助的技术。主要利用卷扬机、救助绳、升降机、担架、攀登下降等器具展开救助。如:滑轮组担架组合救出(向上搬运)。   ③ 开发的水难救助技术,是在池塘湖泊、大海等水域,人员及其它动物、物品因某种原因〔如翻船、不慎坠入〕发生危险时进行紧急救助的技术。主要利用救生圈、救生衣、冲锋舟、竹竿、救助绳、舟式担架等工具进行救助。如:救助绳结索保护救出(水平搬运)。   ④ 开发的地下救助技术,是对在地面以下各类场所〔如地下管道、竖井、地下室等〕,人员被困时而展开救助的技术。主要利用三角救援支架、救助绳、拉梯、滑轮、全身腹带、卷式担架等器材进行救助。如:三角架滑轮组合救出(向上搬运)。   ⑤ 开发的交通事故救助技术,主要是利用车辆牵引,气压、液压工具和吊车等装备等进行救助的技术。如:分开事故车辆,用救助车牵引后面事故车辆,拉伸变形部分,然后用液压剪、扩张器等打开车门进行的救助。   ⑥ 开发的化学灾害事故处置技术,主要是针对化学危险品泄漏和恐惧袭击〔如日本的沙林毒气事件〕等状况进行人员抢救的技术。通常包括侦检、设置警戒区、有效防护、疏散救人、全力控毒、洗消等步骤。   在此基础上,编写了《灭火战术论》、《消防救助基础教程》、《作战计划论》、《云梯消防车救助技术操法》、《山岳救助技术》、《消防救助技术操法》〔VCD〕等专项技术和教材。   其中,由北京消防教育训练中心组织编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云梯消防车救助技术操法》及配套教学片是一套综合云梯消防车的技术性能、维护、保养和救助技术操法为一体的有用技术教材,该教材的编写弥补了云梯消防车在灭火救援技术及应用培训等诸多方面的空白。作为消防部队主战装备之一的云梯消防车,在扑救高层建筑火灾、营救被困人员、实施山岳事故救助、水难救助等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掌握了这门技术就可以在灾害发生时运用规范的、科学的云梯车救助技术操法,简便、有效、快捷、安全地抢救遇险人员,扑救各种火灾,同时又可使消防队员安全的实施自救。   〔3〕、救助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和普及   为了普及推广消防救助技术、强化市民防灾自救知识和意识、提升消防专业队伍的救助技术能力,各地展开了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普及培训和专业培训。一方面,自北京建起第一座市民防灾馆以来全国陆续建设了包括青岛、湖南、贵州等地在内的多座市民防灾教育馆,同时将消防中队对外开放,对市民进行防灾自救培训。接待了包括法、日、韩、新加坡等国的友人,全国人大、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局的领导,政府的各级领导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同学、军人等数十万人前来体验参观和培训。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公安报》、 《中国安全生产报》各地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陆续报道。由于成果显著,北京消防教育训练中心、青岛消防博物馆、贵州消防教育馆等3个成绩特别的防灾自救培训基地,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单位〞,多个基地荣获“星光自护学校培训基地〞 “青少年维权岗〞 等荣誉称号。另一方面,针对我国在抢险救助技术方面的薄弱环节,公安部及全国各总队举办了各类救助技术培训班,受训学员近万人,为全国消防部队培养了一批救助技术教官和业务骨干,为救助技术普及推广提供了确保和可能,提升了消防部队参加社会抢险救援的能力。   4、成功实施了数十万起社会救援。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灾害事故时常发生,如重大交通事故、山岳事故、机械事故及跳楼事件,当这些事故发生时消防部门往往是最先到场实施救助行动的。据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布后的前3年(1999至2021年),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即参加各类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活动29.7万余次,抢救遇险人员3.2万人,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财产损失达数百亿元。而到了2021至2021年, 仅2年时间就又成功实施抢险救援达29.3万次,接近前3年的次数。   专业的消防救助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从而减少了因灾害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意外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以下是几个典型事例:   (1) 地震救援:中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2021年国家地震局和政府有关部门组建了第一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他们于当年在北京接受了消防地震救助技术的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后,很快的投入了实战。先后参加了2021年2月新疆伽师—巴楚和同年5月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型地震救助活动,并成功解救出受伤群众。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为党和政府争了光,为中国争了光,也使我国消防救助的技术和装备在国际救助舞台上得以成功展示。   (2) 联合演习: 2021年9月8日举行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辽宁6省市跨区域联合反恐演习。演习包括北京某超高层建筑遭到恐惧袭击爆炸起火,多名人员被困;北京某地铁站发生恐惧分子施放生化毒剂造成大量人员中毒。此次演习,集中展示了我国消防救助的技术、装备和施救水平,并应用了我国自主开发的高层救助技术、建筑倒塌救助技术、地下救助技术等,使演习取得了庞大成功,受到政府领导及各界的一致好评。   (3) 高空救助: 2021年6月17日16时左右,有群众发现一位老人呆坐在北京大兴区新安里东区50号楼3层楼外的空调主机上,并且窗子已关死,老人既上不去也下不来,状况十分危急。   16时29分北京消防教育训练中心直属特勤消防中队接到调度中心出动命令,马上派出指挥车、救助车、云梯车各1部和10余名队员奔赴现场,并迅速展开救助。首先,队员在楼下张开了救生气垫,防止老人坠落。随后,将三节拉梯拉升到空调主机处,与老人拉家常,借此缓解老人恐惧心理,防止老人跳楼。与此同时,副中队长訾立忠快速登上楼顶设置支点,利用高层救助技术中的座席悬垂法下降至老人呆坐的空调主机处,用身躯挡住老人,解除了跳楼的危险,并用拉梯搂抱救出方法将老人平安降至地面,前后过程仅用了8分钟。   (4) 交通事故救助: 2021年8月3日黎明,一辆车牌号为冀RF2250的小货车与停在路边正在修理的130货车追尾瘫痪在了京开路北京段瓜乡桥北面辅路上。小货车上司机被挤在严重变形的驾驶室内,身上鲜血淋漓,生命垂危。北京消防总队训练中心直属特勤中队接警后迅速出动。到达现场后,在中队副指导员王义的带领和指挥下,救助队员们迅速展开了救援行动。队员们一边与伤者聊天稳定其情绪,一边利用液压剪、扩张器、气垫千斤顶等救助工具,应用交通事故救助技术实施了成功的救助。   〔5〕化学事故处置:2021年10月9日,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四川三高生化公司技术人员由于将甲苯误为纯苯加入了反应釜,导致反映釜中的5公斤金属钠粉不能排出,金属钠是遇水燃烧物质〔5公斤的金属钠粉爆炸相当于50公斤TNT爆炸当量〕,状况万分危急。公安消防部队接警后积极投入抢险救援,在侦察检测,疏散人员的基础上,与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化工研究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科学论证、正确决策,采纳向反应釜注入纯乙醇进行中和反应的科学处置方案,经过33小时奋战,成功处置和排除了此次特大爆炸事故的险情,发挥了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的特别作用。 (二).有成绩,也有差距   无论我国的消防救助事业,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取得了如此特别的成绩,但由于起步晚,在队伍建设、装备配置、技术开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救援队伍数量不够,专业化水平不高。   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仅有二百七十几支特勤队伍,一万五千余名特勤队员,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而关于处置不同灾害事故,具有较高技术能力的专业化队伍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2、救助装备相对落后,自主开发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消防特勤队伍所使用的装备,相当一部分要靠进口,国产装备的有用性,可靠性,技术含量等与实际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自主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救助技术开发与推广不平衡,还满足不了实际的必需要。   安全、高效、成功的消防救助行动,必需要规范、科学、专业的消防救助有用技术。而我们的特勤队员在行动时相当一部分凭的还是现场经验和对党、对人民的一片赤诚。近几年来,北京等地针对我国实际采纳自主开发与国际合作开发等不同形式研究开发的一些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的救助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普及;一些特别灾害事故的救助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三.我国消防救助的发展目标和趋势   消防救助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面对地震、火灾、洪水、恐惧袭击等各种突发灾害和事故的威胁, 消防救助事业必必需加快发展,不断提升消防部队的抢险救援能力,才能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得到最有效的保护。 我国消防救助的发展目标和趋势:一是救助技术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二是救助队伍向高素养、多功能、专业化发展;三是救助装备向高科技、高性能、有用性发展。这也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   日本于1947年将地震灾害的救援写入《消防组织法》;1963年后又修改法律,将所有抢险救援和医疗急救列为消防部门的任务,并做出了明确规定。法国在1955年公布了新的民防法,将消防职能扩大到包括核救援、化学救援、紧急负伤人员救援、爆炸物排除、森林保护等在内的多个领域。法律地位确实定,为消防救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们不但形成了面对各种灾害事故的抢险救助技术和理论体系,而且还建立了装备精良、技术过硬的专业消防救助队伍。如:特别救助队、水难救助队、山岳救助队、航空救助队、化学抢险救援队和国际增援救助队等。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还必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健全机制,完善法治   消防法的出台确立了公安消防部队在参加各类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行动中的法律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消防部队参加救助行动的增多,进一步健全处置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机制,完善消防救助队伍、消防救助技术及装备等方面的法规和标准,迫在眉睫。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完善法治,才能为救助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为消防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必要的法律环境,才能适应社会的必需要,适应发展的必需要。   (二).走专业化道路,强化救助培训   抢险救援队伍,是社会安全确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各种复杂危险的灾害事故展开救援,必需要具有专业技术的救助队伍才能胜任。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展开规范化的救助技术训练,切实提升救助队员的专业素养,在此基础上,实现救助队伍的专业化,是消防救助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开拓革新,提升救助技术的科技含量   实战是救助技术开发与革新的基础。针对不同灾害事故的救援,展开应用技术的专题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发有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专业救助器材装备,是消防救助事业发展的前提。必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必需要社会各界的协作,必需要有开拓革新精神,必需要面向灾害救助的一线,同时还必需要汲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这对提升我国消防救助的技术水平,促进消防救助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