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1. 工程制图 1
2. 电 路(1) 2
3. 电 路(2) 3
4. 电工技术实验(1) 4
5. 电工技术实验(2) 5
6.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
7.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7
8. 电子技术实验(1) 8
9. 电子技术实验(2) 9
10. 高频电子线路 10
1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 11
12. 电力电子技术 12
13. 信号与系统 13
14. 自动控制原理 14
15.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15
16. 通信原理 16
17. 嵌入式系统 17
18. 电子设计自动化 18
19. 数字图像处理 19
20. 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技术 20
21. 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 21
22. PLC及应用 22
23. 检测与转换技术 23
24. 计算机控制系统 24
25. 科技文献检索 25
26. PIC单片机技术 26
27. 专业概论II 27
28. 新技术专题II 28
29. 电子产品设计 29
30. 多媒体应用技术 30
31. 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工程 31
32. 计算机网络技术 32
33. 声像技术 33
34. 光电子技术 34
35.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35
36. 电磁场理论 36
37. 专业英语II 37
38. 信息编码 38
39. 电机及应用技术 39
40. 数据结构 40
41. 电视机原理(1) 41
42. 电视机原理(2) 42
43. 控制系统仿真 43
44. 虚拟仪器 44
45. 操作系统 45
46. 现代控制理论 46
47. 电气控制及PLC 47
48. 光纤通信 48
工程制图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1111028
中文名称
工程制图
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Drawing
学分
3
总
学时
32
讲课
学时
22
实验
学时
上机
学时
10
实践
学时
课外
学时
课程类别
理论课
课程性质
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
开课系(部)
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
开课教研室
工程图学教研室
预修要求
计算机文化基础
修读对象
电类专业
教 材
(1)《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唐克中等主编,高教出版社
(2)《工程制图》 刘小年等主编,高教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1)《机械制图》第四版 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编,高教出版社
(2)《工程制图》第二版 高俊亭等主编,高教出版社
(3)《工程制图》第二版 戴时超等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工程制图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工程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按规定的方法表达出机器的形状,大小,材料和技术要求。在现代工业中,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各种机械以及电机、电器、仪表等各方面,都离不开工程图样。
本课程是研究如何运用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绘制和阅读各种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一门基础课。主要适用于非机类如经管、营销、电子等对本课程只需要初步了解的专业。其主要任务是:
1. 学习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学习利用绘图仪器、计算机及徒手绘制工程图样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3. 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和形体构思能力,能阅读常见的、教简单的组合体图样。
4. 培养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课程负责人
职称
撰写人
撰写时间
2009年8月
电 路(1)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2111201
中文名称
电路(1)
英文名称
Circuit(1)
学分
4
总
学时
64
讲课
学时
60
实验
学时
上机
学时
4
实践
学时
课外
学时
课程类别
理论课
课程性质
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
开课系(部)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开课教研室
电工基础教研室
预修要求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修读对象
电类专业
教 材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罗先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1.《电网络理论》, 黄慕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电路基本原理》,王 霭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电路基本理论》,周长源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电路理论—电阻性网络》,黄冠斌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5.《电路理论—时域与频域分析》,杨传谱等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6.《电路基础》,C.K.Aiexander和M.N.O.Sadiku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电路(1)》课程是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线性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例题和习题来说明理论的实际应用,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了解电路理论的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线性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必需的理论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配合本课程的教学,将工程数学中的复变函数与本课程结合进行教学。
主要内容: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定理、储能元件、复数及复变函数、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EWB简介。
课程负责人
陈佳新
职称
副教授
撰写人
陈佳新
撰写时间
2009年8月
电 路(2)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2111205
中文名称
电路(2)
英文名称
Circuit(2)
学分
3.5
总
学时
56
讲课
学时
56
实验
学时
上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课外
学时
课程类别
理论课
课程性质
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
开课系(部)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开课教研室
电工基础教研室
预修要求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1)》
修读对象
电类专业
教 材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罗先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1.《电网络理论》, 黄慕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电路基本原理》,王 霭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电路基本理论》,周长源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电路理论—电阻性网络》,黄冠斌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5.《电路理论—时域与频域分析》,杨传谱等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6.《电路基础》,C.K.Aiexander和M.N.O.Sadiku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电路(2)》课程是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电路(2)》课程在已学《电路(1)》课程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线性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例题和习题来说明理论的实际应用,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了解电路理论的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必需的理论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配合本课程的教学,将工程数学中的积分变换与本课程结合进行教学。
主要内容:电路的频率响应、三相电路、积分变换、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简介。
课程负责人
陈佳新
职称
副教授
撰写人
陈佳新
撰写时间
2009年8月
电工技术实验(1)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2111203
中文名称
电工技术实验(1)
英文名称
Electrotechnical Experiments(1)
学分
1
总
学时
16
讲课
学时
实验
学时
16
上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课外
学时
课程类别
实验课
课程性质
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
开课系(部)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开课教研室
电工基础教研室
预修要求
修读对象
电类专业
教 材
《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福建工程学院电工基础教研室编写
主要参考书
1.《电工技术实验指导》,王学忠,汤全武主编,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2.《电路与电工技术实验》,姚有峰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3.《电工技术实验教程》,:徐学彬,李云胜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本课程是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单独设立的课程,加强学生掌握电路实验的基本技术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测试方法和调试方法,使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工仪表与设备,以及常用的电子仪器与设备等,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的电路仿真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一定的作用。
主要实验内容:必修:认识实验及直流电路的电位测定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受控源的实验研究、叠加定理验证、戴维宁定理及负载获得最大功率条件的研究、典型电信号的观察与测量、交流串联电路、交流电路元件参数的研究;选修:电源等效变换的研究、直流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研究、直流电阻的测量、交流电路元件伏安特性和频率特性的研究。
课程负责人
陈佳新
职称
副教授
撰写人
陈佳新
撰写时间
2009年8月
电工技术实验(2)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2111204
中文名称
电工技术实验(2)
英文名称
Electrotechnical Experiments(2)
学分
1.5
总
学时
24
讲课
学时
实验
学时
24
上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课外
学时
课程类别
实验课
课程性质
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
开课系(部)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开课教研室
电工基础教研室
预修要求
《电工技术实验(1)》
修读对象
电类专业
教 材
《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福建工程学院电工基础教研室编写
主要参考书
1.《电工技术实验指导》,王学忠,汤全武主编,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2.《电路与电工技术实验》,姚有峰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3.《电工技术实验教程》,:徐学彬,李云胜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本课程是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单独设立的课程,加强学生掌握电路实验的基本技术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测试方法和调试方法,使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工仪表与设备,以及常用的电子仪器与设备等,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的电路仿真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一定的作用。
主要实验内容:必修: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电路故障查找、互感电路、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RL-C并联谐振电路的研究、三相电路星形和三角形负载、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非正弦交流电路的研究、一阶线性动态电路的观测、二阶动态电路的研究、二端口网络的研究;选修:、负阻抗变换器、回转器及其应用、磁通测量及直流磁路基尔霍夫第一定律验证。
课程负责人
陈佳新
职称
副教授
撰写人
陈佳新
撰写时间
2009年8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2112209
中文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英文名称
Fundamentals of Analog Electronics
学分
4
总
学时
64
讲课
学时
64
实验
学时
上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课外
学时
课程类别
理论课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必修课
开课系(部)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开课教研室
电子技术基础教研室
预修要求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电路
修读对象
电子电气类专业
教 材
华成英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康华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远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远主编《模拟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沈尚贤主编《电子技术导论(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邓汉馨、郑家龙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是高等教育工科电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常用基本的半导体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的电子电路的原理和应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具有较强的查阅电子技术资料的能力和从网络上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初步具有读图能力和组成简单电路的能力。
课程负责人
陈江红
职称
副教授
撰写人
陈江红
撰写时间
2009年8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2112202
中文名称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英文名称
Fundamentals of Digital Electronics
学分
3.5
总
学时
56
讲课
学时
56
实验
学时
上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课外
学时
课程类别
理论课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必修课
开课系(部)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开课教研室
电子技术基础教研室
预修要求
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修读对象
电子电气类专业
教 材
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本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康华光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阎石主编《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 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 辽宁科技出版社
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余孟尝《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电子信息类和部分非电类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数字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为解决工程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数字系统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课程负责人
陈江红
职称
副教授
撰写人
陈江红
撰写时间
2009年8月
电子技术实验(1)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2112203
中文名称
电子技术实验(1)
英文名称
Electronic Technology Experiment(1)
学分
1
总
学时
16
讲课
学时
实验
学时
16
上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课外
学时
课程类别
实验课
课程性质
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
开课系(部)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开课教研室
电子技术基础教研室
预修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修读对象
电子电气类专业
教 材
《电子技术实验(1) 实验指导书》,自编
主要参考书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电子技术实验是本科电子电气类专业的实验性的教学实践环节。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能根据实验结果,利用所学理论,通过分析找出内在联系,从而对电路参数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电路性能要求。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独立认真思考和良好的工程观点、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学习目标:
(1)掌握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知识及进行电子技术实验的一般规则。
(2)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的功能和性能测试以及使用方法。
(4)能准确观察实验现象,正确测量实验数据,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
(5)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仿真电路;搭接、调试实验电路;能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电路,排除电路的简单故障,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课程负责人
陈江红
职称
副教授
撰写人
陈江红
撰写时间
2009年8月
电子技术实验(2)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2112204
中文名称
电子技术实验(2)
英文名称
Electronic Technology Experiment(2)
学分
1.5
总
学时
24
讲课
学时
实验
学时
24
上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课外
学时
课程类别
实验课
课程性质
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
开课系(部)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开课教研室
电子技术基础教研室
预修要求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修读对象
电子电气类专业
教 材
《电子技术实验(2) 实验指导书》,自编
主要参考书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电子技术实验是本科电子电气类专业的实验性的教学实践环节。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能根据实验结果,利用所学理论,通过分析找出内在联系,从而对电路参数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电路性能要求。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独立认真思考和良好的工程观点、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学习目标:
(1)掌握数字电子线路和综合设计型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测试方法、测量原理。
(2)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的功能和性能测试以及使用方法。
(4)能独立设计并安装调试电路,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整理数据、拟定实验报告。
(5)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仿真电路;搭接、调试实验电路;能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电路,排除电路的简单故障,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课程负责人
陈江红
职称
副教授
撰写人
陈江红
撰写时间
2009年8月
高频电子线路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2114201
中文名称
高频电子线路
英文名称
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学分
3.5
总
学时
56
讲课
学时
46
实验
学时
10
上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课外
学时
课程类别
理论课
课程性质
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
开课系(部)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开课教研室
通信技术教研室
预修要求
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线性系统
修读对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教 材
《高频电子线路》,高吉祥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1.《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曾兴雯,刘乃安,陈健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高频电子线路学习辅导及习题详解》,高吉祥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高频电子线路》 是电子、通信类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必修课程,它是研究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关于信号的产生、发射、传输和接收即信号传输与处理的一门科学。其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和《信号与系统》。
《高频电子线路》主要介绍无线电信号传输与处理的具体基本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于通信系统、高频设备中的高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原理、分析、设计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通信原理、电视原理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非线性电路为主,学习谐振动率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课程负责人
叶轻舟
职称
副教授
撰写人
郑文斌
撰写时间
2008年12月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2114205
中文名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
英文名称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C++
学分
3
总
学时
48
讲课
学时
28
实验
学时
上机
学时
20
实践
学时
课外
学时
课程类别
理论课
课程性质
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
开课系(部)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开课教研室
通信技术教研室
预修要求
《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
修读对象
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教 材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郭有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1. C++程序设计(第三版). 郑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C++程序设计教程. 钱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C++程序设计(第二版 影印版). Nell Dale,Chip Weems.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Visual C++程序设计教程. 黄维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是一门学习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可用于数据处理、数值计算和系统程序设计等领域,主要任务是介绍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运算,语句结构及其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而学会利用C++语言学会解决一般应用问题,为通信专业的本科学生在软件基础、电路分析、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中应用计算机打下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通过学习和上机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的基本思想及基本概念以及C++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独立编写C++应用程序,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对问题的抽象处理能力,并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C++语言作为一种载体,学习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
课程负责人
叶轻舟
职称
副教授
撰写人
郑文斌
撰写时间
2008年12月
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2115202
中文名称
电力电子技术
英文名称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学分
3
总
学时
48
讲课
学时
36
实验
学时
12
上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课外
学时
课程类别
理论课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必修课
开课系(部)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开课教研室
信息与控制技术教研室
预修要求
电路基础(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修读对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教 材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周克宁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1、《电力电子技术》,王兆安、黄俊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力电子技术》,莫正康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3、《电力电子技术》,王云亮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电力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力半导体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它包括电压、电流、频率以及波形等方面的变换。本课程主要研究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主要参数以及器件的选择与使用;各种整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波形分析,谐波与功率因数的基本概念;直流斩波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波形分析;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及交交变频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波形分析;无源逆变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波形分析;PWM逆变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其控制方法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各类电力电子器件特性的基础上,掌握各类基本变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毕业后从事专门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负责人
黄家善
职称
副教授
撰写人
刘华姿
撰写时间
2009年11月
信号与系统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2114121
中文名称
信号与系统
英文名称
Signal and System
学分
3
总
学时
48
讲课
学时
40
实验
学时
8
上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课外
学时
课程类别
理论课
课程性质
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
开课系(部)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
开课教研室
通信教研室
预修要求
大学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普通物理》
修读对象
通信工程专业
教 材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张小虹 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8)
主要参考书
(1)《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 (吴大正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Signals,Systems and Transforms》 (.A.Cadzow.Prentice-Hall,Inc.1985)
(3)《信号与线性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 管致中 等编著)
(4)《信号与系统题解》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刘泉 等主编)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本课程是电子、通信工程的专业类课程之一,它具有自身的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内容为信号与系统简述、连续时间信号和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时间信号和系统的频域表示与分析、连续时间信号和系统的复频域表示与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Z变换与离散系统的频域分析本课程使学生获得研究信号分析和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特别是重点掌握关于离散系统的分析方法,以便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有关网络理论、通信理论、控制理论、信号处理和信号检测理论等打下基础。
课程负责人
黄旭红
职称
副教授
撰写人
黄旭红
撰写时间
2009年10月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2115207
中文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
英文名称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学分
3
总
学时
48
讲课
学时
38
实验
学时
10
上机
学时
0
实践
学时
0
课外
学时
0
课程类别
理论课
课程性质
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
开课系(部)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开课教研室
信息与控制技术教研室
预修要求
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电路基础、电子技术、电机学、半导体变流技术等
修读对象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
教 材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主编 科学出版社出版
主要参考书
1.《自动控制原理》 吴麒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2.《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孔凡才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3.《自动控制原理》 张爱民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自动控制原理》 田玉平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5.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集》 胡寿松主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本课程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本科专业必修的重要学科基础课。主要内容以经典线性控制理论为主线,结合直流调速系统和恒值控制系统,着重叙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自动调节过程、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系统性能(稳定性、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的分析以及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针对高等院校实践教学侧重技术应用的特点,着眼系统性能分析和系统的调试,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方法论的叙述,以期学生对自动控制理论的应用和对实际控制系统的分析、调试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同时,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控制理论基础。
课程负责人
黄靖
职称
讲师
撰写人
张秀珍
撰写时间
2009年11月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3110014
中文名称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英文名称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学分
4
总
学时
64
讲课
学时
48
实验
学时
16
上机
学时
0
实践
学时
0
课外
学时
14
课程类别
理论课
课程性质
学科与专业基础课
开课系(部)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
开课教研室
系统结构教研室
预修要求
《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
修读对象
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学生
教 材
何宏 等,《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主要参考书
1.《现代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周功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现代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教程》,杨文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楼顺天,周佳社。科学出版社,2007.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以8086为基础,讲授8086/8088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存储器、微机输入输出接口、中断系统、可编程接口芯片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汇编语言,了解微机的基本结构,了解接口、输入输出的方法,学会设计常用的简单接口控制线路,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应用、微机控制、嵌入式系统原理等内容打下基础。
课程负责人
张国安
职 称
教授
撰写人
张国安
撰写时间
2009年8月
通信原理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2114122
中文名称
通信原理
英文名称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
学分
3
总
学时
48
讲课
学时
38
实验
学时
10
上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课外
学时
课程类别
理论课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开课系(部)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开课教研室
通信技术教研室
预修要求
《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
修读对象
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教 材
《现代通信原理》,宋祖顺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现代通信原理》 ,曹志刚、钱亚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通信原理》,樊昌信主编,西安交大出版社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必修课,它介绍了通信技术的原理与发展。包括模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信号传输与接收,噪声与干扰的分析等内容。着重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要求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一般组成,工作原理,系统性能分析方法及相应的指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通信系统的模型和一般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通信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课程重点: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原理、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数字基带与数字频带信号及传输系统,同步系统,差错控制编码等。
课程难点:信道与噪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同步系统。
课程负责人
叶轻舟
职 称
副教授
撰写人
叶轻舟
撰写时间
2008年12月
嵌入式系统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2115209
中文名称
嵌入式系统
英文名称
Embedded Systems
学分
2.5
总
学时
40
讲课
学时
30
实验
学时
10
上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课外
学时
课程类别
理论课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开课系(部)
电子系
开课教研室
信息与控制教研室
预修要求
具有微机原理与接口、C语言、电子电路等知识基础
修读对象
适用于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教 材
《嵌入式系统技术与设计》,刘洪涛、孙天泽,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
主要参考书
1、《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王田苗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嵌入式系统原理、设计与应用》,张大波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
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本课程为电气、电科及电子类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以ARM9微处理器构建教学平台,主要内容为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ARM体系结构及其特点、基于S3C2410的系统功能电路设计,以S3C2410处理器为例,讲解了处理器的各个接口、ARM应用系统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嵌入式Linux的开发流程、工具链编译、U-Boot移植、Linux内核移植、根文件系统的制作、Linux内核模块程序和简单字符驱动程序编写。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等环节使学生打下嵌入式应用系统的使用和开发基础。
课程负责人
张平均
职称
副教授
撰写人
张平均
撰写时间
2009年9月
电子设计自动化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02112311
中文名称
电子设计自动化
英文名称
The automation of electronic design
学分
2.5
总
学时
40
讲课
学时
22
实验
学时
12
上机
学时
6
实践
学时
课外
学时
课程类别
理论课
课程性质
系级选修课
开课系(部)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开课教研室
电子技术教研室
预修要求
《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
修读对象
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教 材
《电子设计自动化教程》,王锁平编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EDA技术实用教程》 ,潘松、黄继业编著,科学出版社
《数字系统设计与PLD应用技术》,臧春华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程简介:
《电子设计自动化》是电子与信息类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基础知识,熟悉硬件描述语言(VHDL)、通用电路分析程序(PSPICE)等语言的结构与语法,能运用相关语言及工具进行编程和仿真,熟悉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类型、原理与特点,并使学生建立自顶向下的设计流程思维。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电子技术类基础课程和计算机类基础课程之后,为加强对学生的电子设计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开设的体现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课程,实践性较强。
课程重点:硬件描述语言(VHDL)的语法与程序设计,VHDL的应用编程与仿真分析,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原理与应用。
课程难点:(1)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