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红军长征到达,延安,】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7日,中央机关到达瓦窑堡,1936年6月21日迁往保安县城,1937年1月10日又迁驻延安,1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课 前 了 解,2,说到延安,会使我们想起雄伟的宝塔山、奔腾的延河水、窑洞的灯光。延安,红色的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摇篮。,在七十多年以前,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来到黄河岸边的陕北,使中国革命在这片黄土地上落脚。延安,这片红色的热土,中国革命在这里生根、发芽,并培育了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家,培育了无数热血青年,培育了中国革命。在这里,党中央和毛泽东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整整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这里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总后方,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新中国的根据地。在这13年里,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楷模的延安精神,。,3,延安地处黄河中游,,1935,年至,1949,年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我国革命的圣地,是革命的摇篮,是党中央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创建新中国的根据地。许多革命前辈的心中都深藏着关于延安的记忆。今天我们能过上幸福生活,可以说与延安有着紧密地联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革命圣地,-,延安”去看看吧!,延安地图,安 歌 曲,1,、,延安颂,中国电影百年歌,陕北革命歌曲,果 展 示,1,展示成果的方式很多。根据各小组成员的能力特点和搜集到资料的特点,各小组办一张自己的手抄报,可以设计宣传海报,也可以进行图片展览,还可举行故事会,2,欣赏手抄报,说说你喜欢哪张手抄报,为什么?,3,指导学生完成一张小报的设计。,明确主题,定好题目。,围绕主题,选择资料。,准备工具,动手办报。,4,也许别人的做法对你有所启发,你还有更好的展示探究成果的方法吗?把你的建议说出来与大家分享。,12,延安,13,延安宝塔山,14,延安标志宝塔山延河大桥,宝塔山,15,杨家岭革命旧址,16,杨家岭是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党中央在这里领导解放区战士和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领导全党开展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17,毛主席在延安,18,1939年毛主席在延安工作,19,在思想上,毛泽东同志在此间写出的一系列著作,既继承了不少中国历史文献与传统思想,又创造性地结合中国当时的抗战实际,提出了,“,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最后一定属于中国,”,等著名论断,其分析深刻、透彻,并最终成为毛泽东思想,并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从某种角度说,,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20,1938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作报告,21,1939年毛主席和延安杨家岭农民谈话,22,1942年,毛主席和参加延安高级技术干部集会的同志合影,23,1944年11月9日,359旅由延安出发南下,建立了湘鄂赣根据地。图为出发前接受毛主席与朱总司令的检阅,24,1945年7月,国民参政会黄炎培、章伯钧、冷通、傅斯年、左舜生等五位参政员到延安商谈国是。图为毛主席偕同五位参政员由交际处到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途中,25,1945年8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在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左三)和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左一)的陪同下,偕周恩来同志(左四)、王若飞同志(左五)飞往重庆。这是起飞前在延安机场合影,26,1946年1月底,周恩来通知重庆回延安报告请示政协会议问题.这是在延安机场同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合影,27,28,杨家岭中央大礼堂,29,窑洞,30,王家坪,3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主要内容,32,“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展将社会民众关于学习历史优秀传统的热情送上新的高度。不少革命前辈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延安精神绝不能丢!,但是,,,如何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如何让延安精神结合时代得以永世传承?这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思考的问题。对延安精神的每一种挖掘都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都是为了更好的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但在当今,延安精神中的创新理念还没得到足够的重视,而这,对于我们的时代,显得又是何等重要与弥足珍贵。回想起延安那段历史,从某种角度说,,就是一个创新的历史。,33,延安不仅仅是红色的,也是 历史的。,34,抗日军政大学成立,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抗大”,),成立于陕北瓦窑堡,不久迁往保安,(,今志丹县,),。,1937,年,1,月,20,日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址迁延安,。党中央和毛泽东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革命校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亲临抗大讲课、作报告。,1939,年,7,月,10,日抗大向敌后挺进,经晋察冀边区到达晋冀豫边区。,1943,年,3,月初,返回陕北绥德。从,1938,年底到,1940,年春,抗大先后共办了,8,期,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0,月,12,日迁往东北,改名为东北军政大学。,35,1940,年,张思德随中央红军长征到了延安,他先在,荣校,养伤,后被分配到了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36,小结提升,这节课同学们通过互联网络,收集了一些有关延安的歌曲、老照片以及延安的革命故事,并利用电脑对资料进行整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讨论交流,知道了延安地处我国黄河的中游,在,1935,年至,1949,年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它是我国革命的圣地,是革命的摇篮,是党中央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创建新中国的根据地。在进行分组探究时,既了解了延安的有关资料和故事,又学会了与同学合作。大家不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还学会了设计和办小报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报效祖国;同时也知道了通过网络查找资料非常方便、非常快捷,通过电脑管理资料更有条理。因此学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显得更加地重要。下节课我们将一起认识学习另外一种成果展示方式,幻灯片,它以“超级链接”的方式,来构成我们对延安的“红色记忆”。,3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