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员工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讨论稿)
1、目的
通过公司全体人员共同思考和共同参与的持续改善活动,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公司管理,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每个人自身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创造出舒适的生产作业环境,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同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2、使用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3、受理范围:
(1)安全:减少安全隐患,改善作业环境;
(2)质量: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客户满意度;
(3)交货:缩短生产周期,向客户及时交付产品;
(4)效率:工艺改善、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设备利用率,预防、降低设备故障率。
(5)成本:降低各项成本和消耗;
(6)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7)技术:新产品技术革新、现有技术的改进;
(8)经营管理: 新产品开发、营销、市场开拓的改进,
工作流程、规程的改进,
员工福利、培训方面的改进建议;
企业文化建设、团队精神、凝聚力和工作绩效的建议等
其他任何有利于本公司的改善建议。
4. 组织及职责
4。1评审小组架构
组长:XXXXX 组员:XXX、XXX、。。。...
合理化建议担当:XXXX
4。2 职责
该小组为审议报告成立的组织,主要负责对收集的报告进行区分整理、评价奖励及事后管理等业务.
4.3 责任与权限
4.3。1评审小组组长
活动发起,监督活动的执行,有责任对报告活动进行宣传、引导;审批报告内容及实施方案,核准评价奖励。
4。3。2合理化建议担当
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推进,收集报告,组织报告会议,记录并且跟进报告的执行情况,确认实施效果。
5。 实施细则
5。1建议的收集
5.1。1合理化建议报告不拘格式,口头当面向合理化建议担当提出,书面报告形式均可。书面报告可参考附件1。
5.1。2书面合理化建议提交方式:
合理化建议箱(购置)
QQ:XXXXXXXX
E—mail:XXXXXXXX.
5。2建议的分类与整理
5。2。1合理化建议担当在收集到报告后,按报告的类型分别进行分类整理,同时记录在管理台帐中;
5.2。2合理化建议担当初步审查每个报告的内容,并提交给所涉及的关联部门以确认其可行性及有效性,将没有意义的报告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报告者。
5.2.3合理化建议担当每周定期把初审后的建议提交评审小组,评审后对提案划分优先实施等级,并落实提案执行部门和主办人。
提案依其重要性分为四级:
A级,重要的,多为创新性的;涉及人生安全的;
B级,较重要的,多为改良性的;
C级,一般性的;
D级,反映在个别问题点上的。
5。2.3合理化评审小组会也可定期公布若干经营管理问题或难题,征招建议,以揭榜的形式,确定项目负责人.
5.3建议的执行
5.3.1对于可以实施的报告,责任人及关联部门制定计划,确立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将相关实施措施与完成时间节点提交给合理化建议担当。
5.3。2合理化建议担当对提案落实执行情况进行调查、追踪,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定期对提案执行情况进行总结。
5。4建议的评价和奖励
5.4。1合理化建议实施见效后,由评审小组对其结果进行有重点的论证,主要衡量是否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和影响,决定是否将其变为新的操作规范或执行标准,使合理化成果固定下来。
5.4。2按建议项目的重要程度、效率及其影响范围,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a、对正式受理且分类为A类的,发给合理化建议人奖金_ _元;
b、对正式受理且分类为B类的,发给合理化建议人奖金_ _元;
c、对正式受理且分类为C类的,发给合理化建议人奖金_ _元;
d、对正式受理且分类为D类的,发给合理化建议人奖金_ _元;
E.对因改善而降低成本或增加收入的,项目负责人或团队按下列比例提取奖金:
(1)年节约或创新价值100万元以上,按1%计算.
(2)年节约或创新价值50万元以上至100万元以下,按1%~1。5%计算。
(3)年节约或创新价值10万元以上至50万元以下,按1.5%~2%计算。
(4)年节约或创新价值1万元以上至10万元以下,按2%~3%计算。
(5)年节约或创新价值1000元以上至1万元以下,按3%~4%计算。
5.4。3保留或不采用的提议如后续得到采纳,接第5。3.2给建议人追认奖励.
5.4.4集体完成项目:按难度大小、实施难易、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5。4.5精神奖励包括公开表扬(如通报表扬,大会表彰,宣传窗、黑板报、报刊宣传等)以及操作法命名等方式.
5。4.6合理化建议奖励金在公司成本费用中列支,不列入工资总额,公司可适当提取合理化活动费.
5。5 附则
5。5.1 所有报告相关资料均由合理化建议担当按〈<文件、记录控制程序>〉进行存档管理;
附件1
合理化建议报告
提案人
所在部门
填表日期
课题
改 善 类 别
请打 (√)
安全
质量
成本
技术
其他
提案实施部门
交货
效率
服务
管理
现
状
分
析
[图示] [说明]
改进 措施 及 结果 表现
[图示] [说明]
评审小组 意见
审
批
附件四:合理化建议档案记录
提案编号
题 目
姓名
所属部门
最终评价
回复日/确认
价值计算参考标准
时间节点
按该项建议得到实施后,显现效益之日计算
计算方法
采用前后比较法,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采取月度分摊法或月度预提法
计算原理
创造净价值=创新价值(差额)—实施费用
例
工时节约价值
(原定额工时-改进后定额工时)×计算期前一年平均工时费用×计算期实际需用工时-工艺改进费用
原辅料、燃料、设备动力、辅助工具等节约价值
(原实际平均先进单位消耗定额-改进后实际单位消耗)×该物料单价×计算期的实际产量(班)-工艺改进费用
减少废品节约价值
成品或半成品单件价值×(改进前六个月的平均废品率-改进后六个月的平均废品率)×计算期实际产量(粒)-工艺改进费用
新工艺创新价值
(老工艺产品或半成品的平均先进单位成本-新工艺产品或半成品的单位成本)×计算期的实际产量
新产品创新价值
(计算期为十二个月的平均销售单价-单位产品平均工厂成本-单位产品平均销售费用-单位产品税金)×计算期实际销售量
工艺改进费用是实施费用的组成部分,包括为改进工艺所支付的一切费用及工艺改进后需增加的费用支出。工艺改进费用中,属于添置固定资产,按其折旧年限平均分摊,其它一次或逐年分摊
物料单价按计算期内实际的市场平均价格计算.
新工艺产品的成本指工厂成本(料工费之和),半成品的成本指工厂内部核算成本,均包括工艺改革费用.
单位产品税金为销售单价×税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