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坑工程监理控制措施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保证基坑安全是监理控制重点。首先,认真审核施工方案,根据勘探资料确定的地下管线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有关资料,审核支护结构的类型、护壁的安全等级和结构选型;其次,要结合工程情况,对施工中可能出现事故的因素提出事前控制要点,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1、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措施
(1)先支撑后开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或卸载过快而造成支护变形过大。特别注意不要使基坑暴露时间太长。监测数据表明,基坑暴露时间越长,支护结构变形也越大,这种变形直到基坑回填后才会停止。
(2)严禁坑边堆载。施工时注意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尤其是建筑材料、大型机械设备及产生震动的设备在现场的存放位置。如果基坑周边需要堆载,不得超过基坑工程设计时考虑的附加荷载。
(3)降低地下水位疏干坑内土体。降水能固结基坑底土体,有利干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度。经验表明,降水效果好的基坑,其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可提高25%~30‰。
2、对基坑工程进行实时监控
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大部分都和监测不力或险情预报不及时有关,因此,准确及时预报和采取措施,可避免许多事故或减少损失。
(1)基坑开挖前应做出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内容包括监控目的、监控项日、监控报警装置、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
(2)监测点的布置应满足监控要求,在基坑边缘以外1~2 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保护的结构与设施均应作为监控对象。具体范围应根据土质条件,周围保护物的重要性等确定。
(3)监测内容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倾斜、沉降,应力和受力监测,临近建筑物、管线监测。
(4)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控报警值,应根据监测对象的有关规范及支护结构设计要求确定。
(5)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6)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报告,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
(7)监测结果分析
对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沉降和沉降速率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各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相互验证和比较,判断原有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台理性,全面分析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影响和支护的效果,预测后续工程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经过分析评价、险情报警后,应及时提出处理措施,调整方案以排除险情,并跟踪监测加固处理后的效果。
3、对基坑开挖过程中重点监控
(1)支撑梁要达到设计强度才能开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加强现场管理,防止设备及土方车造成支撑梁破坏,夜间挖土要加大照明。土方运输车辆不能直接压在支撑梁上。
(3)及时清除围护上部坑璧及支护上的零星杂物。
(4)挖土机不能挖到工程桩,避免对桩的扰动。
(5)及时掌握基坑监测情况,开挖过程中对基坑周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影响。
4、监理控制措施
(1)监督检查施工单位要严格按施工方案及相关规范要求施工。
(2)加强现场巡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要求整改,并跟踪检查整改情况。
(3)对发现的问题施工单位未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下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位。
(4)对承包单位不及时改正,情节较严重的,监理工程师可在报请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并签发《工程暂停指令》,指令部分工程、单项工程或全部工程暂停施工。
(5)基坑工程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督促施工单位分析和预判,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做好基坑安全事故的预防。
(6)基坑施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促进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的建设,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范、规程,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以保证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