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焊接与切割的防火防爆
焊接与切割的工艺是一种明火作业,由于作业常常接触可燃、易燃物质并且同压力容器和管道打交道,存在较大的火灾危险性。发生焊割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气焊与气割所使用的乙炔、氢气、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都是易燃易爆气体,容易发生燃烧和引起爆炸。
二、气焊与气割所使用的设备、器具,如乙炔发生器、乙炔瓶、液化气罐、氧气钢瓶均属受压或高压容器,设备和器具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危险因素。
三、气割与气焊的火焰温度高,作业过程中熔融的金属火星到处飞溅,假设溅到四周可燃物上,就能引起阴燃而造成火灾。
四、在焊接、切割金属容器时,由于残存的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未清除彻底,并采用置换、冲洗、进行取样分析而盲目焊割,也容易引发火灾。
五、在焊割工地,碰到可燃、易燃、易爆物质以及各种压力容器和管道,也有可能引发火灾。
在所有的焊割工艺中,气焊与气割的危险性最大,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比例最高。
焊割火灾的预防对策:
一、严格执行用火审批手续和制度
〔一〕焊割操作前必须办理动火申请手续,经本单位领导同意和消防保卫、安全技术部门检查批准后方可进行操作。
〔二〕用火审批人员要严格把关,审批前要深入用火地点查看,确认无火险隐患后批准。
〔三〕审批用火要定时、定位、定人、定措施,并执行持证操作。
二、从事焊割操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掌握焊割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经过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可工作。
三、现场监护人员的职责
现场监护人的职责是:清理四周的易燃、可燃物品,对不能清除的易燃、可燃物品要用水浇湿,或覆盖石棉布等非燃材料,以隔绝火星;高空焊割时,要用非燃材料做成接火盘和风挡,以接住和控制火花的溅落;与电、气焊工密切配合,随时凝视焊割四周,对焊割地点进行仔细检查,特别对隐蔽场所或重点部位焊割操作后的4小时内要反复检查,以防阴燃起火;发现焊割操作人员违反电、气焊防火管理规定、操作规程或动火部位有火险、爆炸隐患时,马上责令停止操作,并及时向消防部门汇报。焊割作业结束后,交代有关人员,及时彻底清理现场,清除遗留下来的火种,关闭电源、气源,把焊割工具放在安全的地方。
四、焊割作业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以下状况之一时,焊工不得进行焊割作业:
焊工没有操作证,又没有正式焊工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时,不能进行焊割;凡属一、二、三级动火范围的焊割,未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得擅自进行焊割;焊工不了解焊割现场四周状况的,不能盲目焊割;焊工不了解焊割部件内部是否安全时,不得进行焊割;盛装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有毒物质的各种容器,未经彻底清洗、排除危险性之前,不准进行焊割;用塑料、软木、玻璃钢、聚丙烯薄膜、稻草、沥青等做保温、冷却、隔音、隔热材料的部位、火星能飞溅到的地方,在采用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有压力的密封容器或管道,不准焊割;焊割部位四周堆有易燃、易爆物品,在未彻底清理或采用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与外单位相接触的部位,在没弄清有无险情,或明知存有危险又未采用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能焊割;四周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程在作业时,不准焊割。
五、强化推行施工现场防火标准化管理
所谓强化推行施工现场防火标准化管理,就是通过强制手段,把上级与企业制订的切实可行的有关防火规范、规章制度、方法等落实到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里,做到这点,首先要加强施工现场防火标准化管理意识,这是促进焊割施工防火工作的思想基础。其次是运用各种形式查隐患、堵漏洞。保持定期不定期检查和组织施工现场巡查,及时发现违章用火用电的漏洞。再次是重点工程、重点部位必须重点抓。由建设单位牵头,会同施工单位一起成立三防联合保卫办公室,落实施工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