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ZK29+210、YK29+183.043石拱涵
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招标文件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89)
3.ZK29+210、YK29+183.043石拱涵变更图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二.工程结构特征及工程量
该石拱涵基础为C25钢筋砼结构,地基承载力低于580KPa的位置采用砂砾垫层,台身为浆砌片石结构,拱圈为C25片石砼结构,护拱为M10浆砌片石 ,八字墙为M7.5浆砌片石。
该涵洞长度较长,砼量、片石砌筑量较大,原设计石拱涵总长为109.8m ,基础砼量为958.2m3,片石砌筑703.6m3,台身砌筑片石1790.6m3,拱圈片石砼642m3,护拱浆砌片石392.4m3,八字墙片石砌筑242.2m3。该石拱涵砼及片石砼总量为1601.9m3,片石砌筑量为3244.4m3。变更后石拱涵总长为107.15m,基础改为1.5m厚(原厚度为75cm)。
该涵洞位于高填方区,涵洞顶上填土高度15m左右,故应在路基填筑前施工;涵洞远离隧道主便道,从主便道到涵洞位置距离远并且地形复杂,造成运输比较困难,但施工时水源比较丰富,施工前从隧道变压器引电到施工现场。
三.施工安排
施工前应沿路基方向修一条临时便道,然后再进行场地平整,开挖涵洞基坑。
涵洞较长,故基础、台身平行作业。基础完成两节沉降缝后,开始砌筑台身。
用于涵洞施工的原材料、搅拌机均涵洞的同一侧。
四.施工方法及要求
该涵洞的施工顺序为: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场地平整→基坑开挖、验收→基础施工→台身施工→盖板施工→进、出口施工→沉降缝施工→台背回填。
1.施工准备
施工前进行人员安排,并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对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施工机械如挖掘机、砂浆搅拌机、砼搅拌机运到现场并进行设备检修 ,确保能正常施工。对工程材料进行检验和试验,并进行砼、砂浆配合比试配,把试配结果报监理认可。从右线方向开挖临时排水沟一条,将原小河进行改流。
2.测量放线,场地平整
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场地布置和场地清理,砂浆搅拌机、砼搅拌机安放就位。
根据图纸进行复测放线,如发现复测结果与图纸不符,要上报监理、业主认可后,方可开挖。放线后,还要填写有关资料,上报监理审批。
3.基坑开挖、验收
按照测量放线进行机械开挖,辅助人工整型。开挖过程要按1:1进行放坡,并在两边分别留工作面50㎝。开挖遇到的石方要经过监理确认,然后根据开挖界距离,采用小孔、少药量进行松动爆破,严禁过量爆破。过量爆破部分用7.5号浆砌片石补砌到设计尺寸和标高。
如果挖到设计标高遇到岩石时,要清除表面风化层,并做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于2:1,台阶宽度不应小于0.5m。开挖后如有渗透水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如开挖集水坑抽水)。
开挖的土石方,能用于回填的放至涵洞的两侧,其他土石方运至填方区堆放。开挖完毕后,基坑边沿最小1m范围内要清理干净,不得有浮土活石。待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取得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4.材料要求
①水泥:进场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制造厂家"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水泥进场后,应按其品种、标号、证明文件以及出厂时间等情况分批进行检查验收。超过3个月的水泥应复检并按复检结果使用,出现硬块的水泥不得使用。袋装水泥在运输和储存时,应防止受潮,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0袋;散装水泥的储存,应在现场设置水泥罐。
②砂子:砂子采用试验确定的中砂,砂的含泥量小于5%,云母含量小于2%,轻物质含量小于1%,硫化物及硫酸盐折算为SO3小于1%。砂应洁净、坚硬、无风化、无杂质。砂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5㎜。
③碎石:进场的碎石应强韧、密实,质地适当细致,色泽均匀,无风化剥落和裂纹及结构缺陷,石料表面无污泥、油质或其他有害物质,石料在运输、储存和处理中,不应有过量的损坏和废料,碎石的针片状颗料含量不大于10%;泥土含量不大于2%;硫化物及硫酸盐折算为SO3不大于1%。
④片石:厚度不应小于150mm,卵形、薄片者不得使用。用作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进场的片石要制做50×50×50mm的小试块,进行强度试验,强度不应小于30MPa。
⑤钢筋:进场的钢筋应有厂家质量保证书(检验合格证),否则,不得用于工程中,进场后的钢筋每批内任选三根钢筋各截取一组试样进行机械性能及可焊性能试验(每60T同一品种、同一等级、同一截面尺寸、同一炉号、同一厂家生产的为一批),如果试验不合格,应进行第二次钢筋试验,试验应满足《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⑵基础、台身砌筑
①砂浆
砂浆配合比见试验报告,现场采用机械拌制,砂浆所用材料除水用体积计量外,其余均采用重量计量。机械拌和时间不小于1.5Min。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一般要在3~4h内使用完毕;气温超过30℃时,宜在2~3h内使用完毕。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在施工中随时进行稠度试验,确保稠度为5~7cm,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增大。每工作班制做2组砂浆试块或按工程量进行试块制做。
②砌筑方法
砌筑前,石块应用清水喷洗,垫层用水冲洗干净,并铺上新拌制的砂浆一层,然后将石块固定就位,并确保所有缝内应满浆。垂直缝的满浆系先将已砌好的石块的侧面抹浆,然后用侧压法砌筑下一相邻石块,或石块就位后灌入砂浆。石块间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
片石应分层砌筑,宜以2~3层砌块组成一工作层,每一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砌筑第一层时,如基底为岩石,要把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后再坐浆砌筑;如基底为土质,可直接坐浆砌筑。砌筑上层时,应避免震动下层砌块。砌筑工作中断后恢复砌筑时,已砌筑的砌体表面加以清扫和湿润。
砌筑时要先铺角隅石及镶面石,然后铺砌帮衬石,最后铺砌腹石,角隅石或镶面石应与帮衬石相互锁合。应选用表面比较整齐的大尺寸石块作角隅石或镶面石,相对长的和短的石块应交错铺在同一层,并和帮衬石或腹石交错锁结,竖缝应与邻层的竖缝错开,一般平缝与竖缝的宽度为40mm。镶面石应丁顺相间或二顺一丁排列,砌缝宽度不大于30mm,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80mm。如果石块松动或砌缝开裂,应将石块提起并把垫层砂浆与砌缝砂浆清扫干净,然后将石块重铺砌在新砂浆上。
台身砌筑时以每一伸缩缝为一施工单元,在保证基本施工方法正确的同时,要保证墙身的平整度和丁石的设置。刚砌筑的台身要及时覆盖草袋,对被雨水冲刷的砌体,要视破坏程度进行修补或拆除。
③勾缝
在砂浆凝固前,应将外露缝勾好,勾缝深度不小于20mm。如果不能按这样将外露缝勾好,应在砂浆未凝固前,将砌缝砂浆刮深不小于20mm,为以后勾缝作准备。勾好缝或灌好浆的砌体完工后,要视水泥种类及气候情况进行养护7~14d。
⑵盖板施工
①模板安装
监理验收基坑合格后,测量放线进行模板安装。模板现场采用钢模板,死角和不规则处用木质模板,安装前要进行模板刨光除锈、涂脱模剂,并计算设计载荷及其组合是否满足要求。安装好的模板要牢固稳定,模板应不漏浆。模板安装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砼施工。
②钢筋加工
现场用GQU32进行切割,用GW40C钢筋弯曲机进行弯曲,弯曲长度及搭接长度应满足《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钢筋绑扎后的骨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在运送、吊装和浇注时,不得松散、移位、变形,必要时可在钢筋骨架的某些连接点加以点焊或增设加强钢筋。需焊接的先进行试焊,焊接接点应无横向裂纹,钢筋表面应无明显烧伤,接头弯折不得大于4°,焊接钢筋轴线偏差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mm。钢筋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现场焊接采用搭接两面焊,焊接长度大于5d。
③砼施工
基础为C20砼,配合比见试验报告,砼现场机械拌制,砼所有材料,除水用体积计量外,其它材料均用重量计量。对离析、泌水的要进行二次砼拌制后方可进行浇注。施工时随时对坍落度进行测试,并每工作班组至少制作2组试件,用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
基础分层进行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是75cm,浇注时从左线到右线以每一沉降缝为一施工单元,基础进行连续不间断浇注,沉降缝严格按图纸施工,沉降缝宽度确保2cm。施工中尽量不留施工缝,如因天气或其它客观因素不得不留施工缝时,要在下次浇注前把砼表面进行打毛,用水冲洗干净,对垂直施工缝应刷一层水泥净浆,水平缝应铺一层1~2cm的水泥砂浆。
基础浇注中对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等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因裸露面面积较大,等砼初凝后要进行覆盖养护。
④砼养生及拆模
砼浇注完毕后要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每天洒水次数依天气而定,但必须保持砼表面湿润。对刚浇注的砼要用草袋覆盖并洒水养护。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经监理同意方可进行拆模,拆模后未经监理同意,不得进行任何表面粉刷,对不严重的砼缺陷要进行必要的修补。修补砼应严格按照《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有较大砼缺陷的要进行拆除。
⑶进、出口施工
进、出口块石的砌筑方法和基础、台身一致。
⑷沉降缝施工
沿涵洞纵向每10米~15米长设一道伸缩缝,缝宽度2cm,并用沥青麻絮填塞密实,不得有间断、裂缝、空鼓和漏水现象,形成一柔性密封层。
⑸台背回填
①填前清理
涵洞两侧回填范围内的淤泥、杂草等要清理干净,清理后应满足《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②填前碾压
现场清理完毕后要进行翻松并碾压,压实度应达到95%。
③填前准备
首先在台身外侧打上黑线,每层20cm,以便控制摊铺厚度,正式填筑前要做填料试验,填料以隧道出渣为主,填料填充物为砂,填料应是连续级配碎石,最大粒径不易大于5cm。
④分层填筑
分层填筑前,要进行填筑试验,主要试验指标有:分层厚度、碾压遍数、压实度。现场用灌砂法测压实度,根据试验得出最佳分层厚度、碾压遍数,然后进行分层填筑。
现场用推土机进行摊铺,人工辅助整平,并需捡出超粒径的石料,然后用YZ16J振动压路机碾压除边角和临近台背处之外的较大范围的施工区域,至于边角和临近台背处用冲击夯进行夯实,对于以上两种方法仍施工不到的地方,要用8磅锤进行人工夯实,确保压实度达到98%。
每层填筑完毕后要进行自检,并填写自检资料,然后报监理认可,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
⑤注意事项
施工时,施工机械应远离涵洞台身及翼墙50cm,50cm范围内人工进行施工作业。台背回填时应对称填筑、压实并确保涵洞完好无损;如果施工中对涵洞造成了损坏,要根据涵洞损坏的程度和监理的要求进行补救,补救的结果应满足《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其次,涵洞回填时,必须是当涵洞砼设计强度已达到70%以上时方可进行台背回填。
最后,填筑时要设专人进行指挥,每层填筑时质检员都必须在场。
五.人员工期安排
整个涵洞施工计划1个半月完成,人员暂且安排35名。
六.材料与机械见附表㈠、附表㈡。
七.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施工组织机构图见附图。
附表㈠:ZK29+210、YK29+183.043石拱涵所需主要机械
序 号 名 称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挖掘机 PC300-6 1.0m3 台 1
2 砼搅拌机 JZC350 台 1
3 砂浆搅拌机 台 1
4 插入式振捣棒 BX1500 台 2
5 平板式振捣器 ZB1.5 台 2
6 汽腿风钻 7655 台 3
7 发电机 30Kw 台 1
8 小推车 辆 15
9 钢筋弯曲机 GW40C 台 1
10 切割机 GQU32 台 1
11 电焊机 30kvA 台 1
12 空压机 12m3 台 1
序 号 名 称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水 泥 425# T 845
2 钢 筋 Φ12 T
Φ20 T
3 片 石 m3
4 中(粗)砂 m3 2046
5 碎(砾)石 m3 1362
下面为附送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毕业论文致谢词
我的毕业论文是在韦xx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论文凝聚着他的血汗,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对我的工作学习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的谢意
这三年来感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的老师对我专业思维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他们在学业上的心细指导为我工作和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我要像诸位老师深深的鞠上一躬!特别是我的班主任吴廷川老师,虽然他不是我的专业老师,但是在这三年来,在思想以及生活上给予我鼓舞与关怀让我走出了很多失落的时候,“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对吴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此向吴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谢意!
感谢这三年来我的朋友以及汽修0932班的四十多位同学对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三年来我们真心相待,和睦共处,不是兄弟胜是兄弟!正是一路上有你们我的求学生涯才不会感到孤独,马上就要各奔前程了,希望(,请保留此标记。)你们有好的前途,失败不要灰心,你的背后还有汽修0932班这个大家庭!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你们生我养我,纵有三世也无法回报你们,要离开你们出去工作了,我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你们平安健康,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会好好工作回报社会的。
致谢词2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老师从选题指导、论文框架到细节修改,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这篇论文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
感谢所有授我以业的老师,没有这些年知识的积淀,我没有这么大的动力和信心完成这篇论文。感恩之余,诚恳地请各位老师对我的论文多加批评指正,使我及时完善论文的不足之处。
谨以此致谢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开学自我介绍范文:首先,我想说“荣幸”,因为茫茫人海由不相识到相识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更希望能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与大家成为好同学,好朋友。其次我要说“幸运”,因为在短暂的私下接触我感觉我们班的同学都很优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我相信我们班一定将是团结、向上、努力请保留此标记。)的班集体。最后我要说“加油”衷心地祝愿我们班的同学也包括我在内通过三年的努力学习最后都能够考入我们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为老师争光、为家长争光,更是为了我们自己未来美好生活和个人价值,加油。哦,对了,我的名字叫“***”,希望大家能记住我,因为被别人记住是一件幸福的事!!
)查看更多与本文《高中生开学自我介绍》相关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