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评语文试卷.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42603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评语文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评语文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测评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存与运用(28分) 1.以下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吹拂)        俄顷风定云墨色(一会儿)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教然后知困(疑惑) C.不独子其子(以……为子) 请循其本(遵循)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耻辱) 安知鱼之乐(怎么) 2.以下各项中,两个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北冥有鱼         盗窃乱贼而不作 B.选贤与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 《兑命》曰“学学半〞 D.系向牛头充炭直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以下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回忆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数不清的出色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集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精神产品的人,必定被这光辉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②③⑤ 4.以下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称“诗史〞。 B.《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西汉戴圣对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C.《马说》的作者唐代文学家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5.依据提示默写填空。(8分) (1)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二则》)  (2)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氛围的诗句是“            ,            〞。  (4)《卖炭翁》中描写出卖炭翁历经千辛、孤苦伶仃的劳作者形象的诗句是“            ,            〞。  (5)《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            〞。  6.欣赏漫画《兔子和萝卜》,按要求作答。(4分) (1)请概述漫画的内容。(2分) (2)请说说漫画的寓意。(2分) 7.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8分) 【礼仪板报我制定】 (1)为营造深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扬委员的你制定三个版块名称。(3分) ①          ②          ③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到横线上。(3分) 你被评为学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举办讲座。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①    (久违 久仰)大名!〞  呈送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②    (莅临 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③    (阅读 拜读)!〞  【礼节风俗我评说】 (3)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爱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2分)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面唐诗选段,完成第8~9题。(5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8.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9.请对这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2题。(9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假设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假设是则已矣。 10.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志怪者也        志:记载。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上:向上。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 D.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极:至。 11.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12.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16题。(1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够,教然后知困。知不够,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刘开《问说》) 13.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知其善也      善:好。 B.教学相长也 长:促进。 C.非问无以广识 广:广大。 D.而或不达于事 或:有时。 14.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教然后知困 (2)君子之学必好问 15.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学学半。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16.依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4分) 选文【甲】论述了①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②              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  选文【甲】:③              。  选文【乙】:④              。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7~19题。(6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言各有攸当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事各有所量也,岂惟火哉?〞 (选自《中国古代为人处事箴言集萃》) 17.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留以为梁(        ) (2)乃尽湿之(        ) 18.以下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19.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第一件: 。  第二件: 。  三、写作(40分) 20.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光〞,那是因为他对熟悉的地方缺少好奇心、缺少观察、缺少发现。其实,风光无处不在。请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光》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自定。 参照答案 第六单元测评卷 一、积存与运用 1.C 解析“循〞应解释为“追溯〞。 2.A 解析A项,“冥〞同“溟〞,海。B项,“与〞同“举〞;“食〞同“饲〞,喂。C项,“见〞同“现〞;第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D项,“直〞同“值〞,价钱;“矜〞同“鳏〞,老而无妻。 3.A 解析通读各句,明确各句是围绕“读书的好处〞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的,从“因为〞“凡是〞“这〞等词语,可以推断该语段是按照句意之间的逻辑排列的。然后,认真研读①~⑤句的内容,找出中心句或概括性句子。第③句概括地写出了读书的好处,因此可以确定是首句,第⑤句的“因为〞一词,与第③句中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衔接紧密。第①句的内容是对第⑤句中“知识的结晶〞“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的阐述,第④句的“这宫殿〞又与第①句句尾“一座辉煌的宫殿〞紧密衔接。故为③⑤①④②。 4.D 解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策之不以其道 (3)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4)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5)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6.(1)示例一只稍大的兔子凭借一棵地下根很小、地上叶子却很大的胡萝卜向一只拥有与它正相反的胡萝卜的小兔子炫耀自己的成功。(2)人不能凭借表面的成绩而骄傲自满,要追求踏踏实实的成功。 7.(1)示例①礼貌用语大串联 ②礼节规矩我传承 ③礼仪知识我知晓 ④生活到处有礼仪 ⑤知书达礼赢天下(写出任意三个即可) (2)①久仰 ②莅临 ③拜读 (3)示例①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②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爱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二、阅读理解 8.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写下面内容做铺垫。 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10.D 解析极:尽头。 11.(1)这只鸟,海水运动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海去了。(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12.说明了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摆脱世俗的束缚。 13.C 解析广:动词,扩充。 14.解析划分停顿必需依据几个原则:①依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②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③凭借语感,依据句意进行划分。第(1)句的意思是“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的疑惑〞,依据句意划分为:教/然后知困。第(2)句可依据句子结构划分为:君子之学/必好问。 答案(1)教/然后知困 (2)君子之学/必好问 15.解析翻译时,不但要把握特别句式,还要注意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它们往往是得分点。如第(1)句中的第一个“学〞翻译成“教〞,是关键所在。第(2)句是推断句,句中的“者〞解释为“……的人〞,应当注意。 参照答案(1)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2)好学而不能够勤于请教的人,不是真正好学的人。 16.解析第①空的答案可分析【甲】文主旨句“故曰:教学相长也〞得到;第②空答案也较为显然,“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等句显示了答案。第③④空考查两文主旨,分别抓住两文的主旨句提炼答案即可。 答案①教与学 ②问与学 ③施行出真知 ④学习要勤学善问 17.(1)作为、做成 (2)全、都 18.C 解析要注意“病〞的翻译,“嫌弃〞;“木一也〞是推断句,翻译为“木料是同一根〞。 19.解析从“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言各有攸当也,岂惟木哉〞可以得出事物都各有它合适的用途。从“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事各有所量也,岂惟火哉〞可以得出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参照答案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 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三、写作 20.写作指导注意抓住题目中的“熟悉〞与“风光〞,扣题行文。“熟悉〞提醒我们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生活细节,抒发真情实感,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故弄玄虚,不知所云。“风光〞二字内涵丰富,虚实皆可。可以是自然的、艺术的、社会的,也可借自然风光来立意、抒情、构思。选材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也可以是一杯牛奶、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只要留心生活,注意刻画细节,就能写出好文章。 佳作有约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光 啊,又是一个大雾天!家乡的雾没有峨眉山的雾那样厚、那样秀,也没有黄山的雾那样奇丽邈远、变幻莫测,但我最欣赏的还是家乡的雾。 我的家乡位于崇山峻岭之中的会稽山麓,这里层峦叠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里的雾有它独特的魅力。 家乡的雾白得美,白得朴素。像瑞雪一样白吗?它没有。它白中带灰,白里泛青,比雪美多了。浓雾沉睡在青山秀水之间,汲取了山间草木的灵气,不是装扮得更秀美了吗?这样的白雾只配乡村拥有,任何丹青高手,也很难调得出来吧?家乡的雾白得自然,白得真诚,我真想拥它入怀,把它点染在画纸上,不时地欣赏它。 家乡的雾浓得深,浓得纯,丝毫没有城市中的雾那股油烟味。它很可爱,行人相隔几步时,只能闻声,而不能见人。吸入一丝雾气,凉爽凉爽的。我背着书包上学,浓雾飘上了我的前额,和我亲吻,我没法回避。这个多情的女子啊,你是在渲染你的热情吗?望望四周,白茫茫的一片。或许有人会感到憋闷,看不到连绵逶迤的群峰,看不到苍翠茂盛的竹林,可我不在乎。 浓雾变幻着,一会儿化作了凉风,一会儿变成了小露珠,沾在我的发梢上,沾到我的睫毛上。我轻轻合上眼,凉爽的感觉使人心旷神怡,经雾水的洗礼,我似乎明眸含“泪〞了。 家乡的雾柔得真美。它柔如白云,剪不断,扯不断。它轻轻附在小草上,草也真爱雾姐姐,尽情地吮吸着甘汁。 太阳慢慢升起,雾慢慢地变淡了。一轮红日高悬在半空中,高山、峰峦、树木慢慢露出了轮廓,经雾水洗涤的山川大地,充满着勃勃的生机,连那枯木也似乎有了生命。 家乡的雾亲切、热情,我爱家乡的雾! 点评本文有两个亮点:一是结构清楚,文章写了雾白、雾浓、雾变、雾柔的独特魅力,最后用“我爱家乡的雾〞作结,显得精干利落;二是语言精练,整齐上口的短句的使用,让本文更适宜朗诵。一遍遍地吟诵着这些文字,觉得自己也成了有灵魂的雾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