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恒安一中三卡教学模式操作卡
年级:八年级 班级: 班 科目:语文 主备教师:柳宁 协作教师:全体老师
26.《小石潭记》
导学卡:
一、 学习目标:
1、 疏通文意积存实词、虚词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联系背景,理解作者乐中含忧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 预习 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因其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称柳河东或柳河州。
写作背景
公元805年,柳宗元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历时10年,他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极为压抑,常游览本州山水名胜,写下《永州八记》等不少诗文名篇,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二、自我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篁〔 〕竹 清冽〔 〕 坻〔 〕岛屿〔 〕嵁〔 〕 佁〔 〕然
俶〔 〕尔 翕〔 〕忽 悄怆〔 〕 幽邃〔 〕
2、解释以下短语
⑴蒙络摇缀 ⑵参差披拂 ⑶斗折蛇行 ⑷ 凄神寒骨
⑸影布石上 ⑹悄怆幽邃
3、指出以下加点词的用法
⑴从小丘而行有二十步 ⑵心乐之 ⑶下见小谭 ⑷近岸 ⑸斗折蛇行
⑹犬牙差互 ⑺凄神寒骨 ⑻仙与游者乐
4、翻译以下句子
⑴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
⑵青树翠蔓,蒙缀摇缀,参差披拂
⑶潭中鱼可有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⑷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⑸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三、思索: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石潭的什么特点写的?作者对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四、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文中描述了哪些优美的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写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2、第4段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总印象,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气氛?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二、品味语言
你喜爱哪些词句,并说明理由。
三、拓展延伸
找出文中你最神往的景物,或最能触你展开想象的景物,加以描述。
训练卡:
1、解诗句中加点词
⑴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寂寥无人,……悄怆幽邃
2、以下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清:以其境过清 回清倒影 B、环:如鸣佩环 环堵萧然
C、下:日光下澈 下见小谭 D、寒:凄神寒骨 林寒涧肃
3、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近岸,卷石底以出。
⑶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以下分析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纳了特写镜头描写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方面烘托出小石潭“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快心情
5、通读全文,用原文填空
⑴“伐竹取道〞与上文的 呼应,又为下文的 埋下伏笔
⑵即表现潭水之清,有暗示潭水之小的语句是
⑶本文用 写溪流的形状;用 写岸势
反思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