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XX农业信息化规划.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139699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农业信息化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农业信息化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农业信息化规划 1现状与背景 1.1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概况 在美国,农业部已形成了庞大、完整、健全的信息体系和制度,建立了手段先进和渠道畅通的全球电子信息网络。经过长期发展,美国农业部的信息网已形成以下系统:农产品价格、农业支出、农业劳力及其工资情况;农业生产与效率情况;农业收入情况;农产品流通中的成本与开支情况;农产品的消费与利用情况;土地价值与土地使用情况;种植业与畜牧业生产测算;农场合作组织情况;市场信息;国外农业情况等。目前,美国信息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了50%,信息产业的就业人数也超过50%。美国农业信息化强度甚至高于工业81.6%。 德国的农业信息也进入电子计算机网络时期,并已与欧洲、北美、日本等国的通信网络联通。根据农业信息的性质,德国政府将其分为经济信息、科学技术信息和部门专业化信息三类,并对不同类型的信息采取了不同的管理策略。 日本农林水产省的农林水产统计情报组织,是1947年针对当时粮食严重短缺需要开展粮食生产状况调查而建立起来的。1967年开展了生鲜食品的流通情报服务。1995年以后,又增加了农林水产、畜产品、蔬菜水果、价格政策等统计调查。 1.2 XX数字化生态岛区现状与未来 21年成立信息化委员会,23年成立国民经济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建成XX东滩连接中美、中日、中韩的海底光缆登陆局,完成了中美一号、二号、三号连接XX至XX市区主干海底光缆铺设工作,基本形成覆盖全县的主干光纤网络。主要成果与今后打算如下: 1)完成了政府网工程,完成了县与乡镇两级政府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开设了 96996信息咨询和为民服务热线平台,建设了政府机构信息化网站,例如:XX农业、林业、园林、水务、环境、旅游、气象等23个与农业有关的网站; 2) 完成了校校通”工程,2年内完成村村通”与三电合一”工程,将能提供为民服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3) 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基础上,将按照贴近市民、服务发展、促进改革”的要求、着眼于突破制约XX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结构转型、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为构建数字化生态岛区”打好坚实的基础。 4) 为推进信息服务,计划启动土地、规划、统计、农业、水务等信息共享平台,以此来推进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并期望各业务部门合作完成。 5) XX农业信息化与信息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信息委期望农业信息化与全市信息化规划相互衔接,农业信息化要以服务于农民为前提和重点。农民特别需要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植保信息、病虫害信息与防治方法、产品与市场信息、农民致富信息等。 1.3中国金农工程” 金农工程是1994年12月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目的是加速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 20年农业部主持制定了《农业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我国金农工程与农业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有以下三个重大工程: 一是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工程,立足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二是“农业智能化信息管理与服务”工程。面向农业、农村、农业企业、县侈)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资部门、种养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以农业专家知识经验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研究开发优质高效农业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 三是农业“3S应用工程。建立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信息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农业应用服务系统,加大3S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特别是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三大产业中的开发应用力度。将“3,技术应用于我国农业生产、资源、生态环境和灾害的监测与速报,改革传统农业研究和实验的手段。 十一五”(20(-2010)时期全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要基本达到功能齐全、体系完备、高效共享、反馈灵敏”的总体要求,达到基本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整体运行功能接近同期发达国家中等水平的总体目标。 农业部在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上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实施 金农”工程,进一步强化信息系统、农业信息资源、农业信息网络等方面建设; 二是加快推进三电合一”信息服务工程,力争到十一五”时期末,三电合一”信息平台服务覆盖面达到20个县,受益农户达到1.4亿户; 三是启动实施信息化村示范工程”,计划完成十万村庄建站、百万村官在线、千万农民上网”的建设目标; 四是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标准体系框架,重点是 金农”工程、三电合一”信息平台、乡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和运行、管理制度,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政策法规等信息采集、处理标准和信息服务规范; 五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农业信息技术,特别是在农业决策支持、土地管理、作物载培、畜禽饲养、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的应用; 六是做好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信息队伍建设工作,力争到十一五”计划末,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到90%以上的行政村,平均每个行政村要发展1-2名能较熟练采集、传播信息的农村信息员。 1.4中国农业部26年 信息化示范工程内容与标准” 信息服务型 具有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较健全的信息员队伍,较好的信息服务模式。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全面实施,开通了信息服务热线,开办了农业电视节目,搭建了计算机网络平台,信息服务进村入户,服务效果显著。 技术应用型 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智能决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已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网络建设型 已建成基于互联网的乡村服务网络,并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资源共享 的网站群。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与发布能力,在支持管理和决策,搞好面向三农”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明显作用。 资源整合型 设施设备、人力财力和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各方面、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目标明确,方案科学,组织有力,措施与办法可行,相关部门和单位已建立起有效的整合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整合成效。 整体推进型 当地政府组织领导有力,12316服务热线在本区域内全面开通,专家咨询队伍健全,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在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建设等方面协同推进、机制创新,对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1.5 27年 1号文件关于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具体要求 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1)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 2)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 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 3)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 4)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 5)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 6)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 7)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 8)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认证,依法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 2指导思想 2.1依靠信息化带动我国现代化建设是党中央的决策 中国已经跟着世界潮流进入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但是,中国不能沿着发达国家的老路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建设现代农业也不例外,只有依靠农业信息化来带动农业现代化。 2.2农业信息化信息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目标之一和重要途径 农业信息化应当是服务于三农”、引领三农”,涉及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采用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农业,依靠信息网络化和数字化支持农业经营管理,并监测管理农业资源和环境,支持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信息化。2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等八个方面的任务与目标。 2.3农业信息化信息农业)的基本内涵 生活消费信息化 包括:生活消费市场信息,网上电子商务信息,多种信息媒体信息服务。 农业结构调控系统动态化 包括:农业结构状况的监测系统,农业结构调整的决策支持系统,农业结构政策的跟踪评估。 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 包括:农田基本建设信息化和自控化系统,农产品仓储内部环境的信息和自控系统,畜禽棚舍的饲养环境的测控或遥控系统。 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 包括:农作物栽培管理的自动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信息化和自控,畜禽饲养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 包括:建立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获取经济信息和进行管理决策,获取技术信息和进行技术决策。 农业资源环境的信息系统化 包括:农业资源环境的信息监测,农业资源环境的评价和定价,农业资源环境的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信息化既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目标。 3发展目标 3.1 近期(28-2010)目标 (1) 达到市内各区县中的农业信息化先进水平,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国家推进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标准。28年底完成村村通”及其三电合一”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及其配套服务措施(已经立项并在实施过程中); (2) 提供建设现代农业”最急需的信息服务,逐步建成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开通信息服务热线,开办农业电视节目,建设农业技术视频培训中心,提供产前、产中与产后的农业产品、技术、市场的信息服务。联结市内相关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3) 配合具有地理标志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逐步建成XX优特农产品溯源系统与电子销售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各种产品的溯源系统,记录产品的产地、种源、施肥、管理等全过程生产信息,提供条形码识别或RFID识别,发挥品牌效益,为消费者提供透明的农产品信息溯源服务。争取29年底逐步提供服务; (4) 配合水稻种植精准农业技术系统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农田、农情信息土壤、水份、作物长势、虫情、草情、收割)快速监测预报服务系统,信息服务逐步扩大到全岛范围; (5) 配合精准农业中的变量施肥、杀虫与灌排水等田间作业,加快施肥、杀虫、灌水等专家模型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本土化信息与模型的质量水平,真正实现高产优质环保低耗目标; 3.2 中期(2011-2015)目标 (1) 达到国内区、县级农业信息化先进水平,全面实现农村信息化示范县目标。2011年开始启动 互联网基础设施进户”工程,三电合一”系统跟进 进户”工程,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直接进入农户,进户”覆盖率达到30%; (2随着农业规模化进程,所提供的农业信息技术与内容及其综合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分批联结国内相关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向周边地区推广应用农田、农情信息监测预报服务”; (3信息农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在岛内外逐步推广。2011年开始向岛内外提供农田、农情信息应用服务。逐步建成精准农业技术知识管理系统以及农业结构动态优化调整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为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管理水平 3.3 远期(2016-2020)目标 (1) 跟踪并达到国际上农业信息化先进水平,造就一支过得硬的农业信息化专业工作者队伍,保证各种农业信息的获取、整理、存储与发布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达到一个较好的实际效果; (2) 继续推进进户工程”,到2020年达到覆盖1%农户,形成完整、健全的信息体系和制度,形成手段先进和渠道畅通的联结全球电子信息网络。 (3信息农业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完成各种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改进、完善与升级; (4组织国内外专家在示范基地继续进行精准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推进我国的自主创新工作,达到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4保障措施 4.1信息资源保障 (1建立信息委、农委、统计局、规划局、土地局、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机制,建立农业信息源供应网络; (2在信息委与农委的统一组织协调下遵照统一规划与实施计划,形成信息与基础设施等资源集成共享局面,保障农业信息化规划能够顺利实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4.2财力资源保障 主要依靠XX市政府投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投资可以由相关运营商投资,精准农业等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经费可以争取国家的部分投入支持。经费初步预算如下: (1) 28-2010年,预计投资90万元人民币,每年平均投资30万元人民币; (2) 201-2015年,预计投资1亿元人民币,每年平均投资20万元; (3) 2016-2010年,预计投资1亿元人民币,每年需要资金20万元。 4.3人力与技术资源保障 (1采用引进与培训相结合方式,逐步建设一支德才兼备身体健康能够胜任信息获取、整理、存储与发布等信息技术系统的应用型人才队伍,重点培训能够长期稳定工作的本土型干部队伍; (2建立与专业技术单位的长期合作机制,保证技术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更新升级等工作质量与时间要求。 (3采取招投标方式,委托具有国内一流专业技术的单位或企业承包技术开发与建设工程,承包单位负责提供专业培训与长期技术支持;或者采取联合申报课题方式,由XX相关部门与人员来主持课题,寻找国内具有实力的拥有一流水平的专业技术部门作为合作单位,负责承担技术设计、开发、培训与后期支持等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